新京報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 探索AI研究智庫模式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白金蕾 韋英姿)今年,「人工智能+」行動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從最初的專家系統、算法研究到如今的大模型訓練,AI(人工智能)技術已然展現出強大的「通用智能」潛力。在這股人工智能浪潮中,新京報社作為媒體行業的一員,始終走在前沿。

為了更好地開展「人工智能+」行動,跟蹤和研究AI技術的發展,加快AI技術與各行各業的深度融合 ,7月3日,新京報在2024貝殼財經年會「‘通’往未來 向新有AI」主題論壇上,新京報社黨委書記、社長湯一原,中國經濟傳媒協會駐會副會長、經濟參考報原總編輯杜躍進,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王仲遠聯合宣佈成立新京報AI研究院。

7月3日,新京報社黨委書記、社長湯一原(中),中國經濟傳媒協會駐會副會長、經濟參考報原總編輯杜躍進(右),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王仲遠(左)在2024新京報貝殼財經年會「‘通’往未來 向新有AI」主題論壇上共同宣佈成立新京報AI研究院。

同時,新京報AI研究院發佈首份《中國AI大模型測評報告——公眾及傳媒行業大模型使用與滿足研究》。本次報告經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高校教授的學術指導,與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下稱北京智源研究院)、中國經濟傳媒協會聯合發佈。

該報告共分為四個部分,採用問卷調查、模型評測、深度訪談等研究方法,其中第一部分聯合北京智源研究院針對當前大語言模型多種能力進行評測,第二部分為行業首份專門針對媒體人使用大模型情況進行分析。該報告由新京報聯合中國經濟傳媒協會共同發起,並在全國範圍內針對機構媒體、自媒體等展開廣泛調研,自6月初啟動,曆時一個月調研。新京報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發了針對大模型助手傳媒能力的測評體系,本次測評共綜合考察了9款大模型助手的文本生成能力、事實核查與價值觀判斷能力、媒體信息檢索能力、翻譯能力以及長文本總結能力。

從ChatGPT(一款生成式大語言模型)到Sora(一款生成式影片模型)生成式預訓練大模型(下稱:大模型),令全球科技圈颳起颶風。作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引擎,大模型的交互體驗和生成能力預示著生產力的前進方向,人工智能也正在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增量。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發展,2023年5月,北京市政府印發《北京市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實施方案 (2023-2025年)》,北京市政府辦公廳印發《北京市促進通用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多重政策利好疊加助推北京人工智能產業快速發展。 

大模型經過一年多的發展,不斷為政務、傳媒、醫療、教育等領域注入新技術變量,但同時也帶來深度偽造、數據安全、威脅就業等隱憂。

正如赫特格爾所說:「技術是時代的座駕。」新技術是新聞傳播變革的第一生產力,當前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媒介技術不斷髮展,為傳媒業注入新時代變量。媒體融合作為國家戰略已實施超過十年,我國傳媒業的數字化、信息化得到長足發展。

北京在推動人工智能技術方面也走在全國前列,先後設立多個人工智能產業園區和創新基地,吸引大量國內外頂尖AI企業和研究機構入駐。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市人工智能相關企業約2200家,約佔全國四成;2023年人工智能產業核心產值突破2500億元。北京目前已備案上線大模型51款,位列全國第一。

下一步,新京報AI研究院除了跟蹤日常新聞消息、深度專題、高端訪談和監督報導持續關注國內外人工智能領域技術進程等之外,還將聯合國內外頂級科研機構、高校、一線業內人士組成智庫,針對人工智能領域基礎理論、核心技術和行業應用展開研討,傳遞行業大事與大勢。同時,還將整合資源持續推出產品測評、行業指數和研學課程等研究型產品。

「通過這一平台更加深度地參與到人工智能的建設中去,也為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湯一原總結道。

媒體不僅是信息的傳播者,更是時代的見證者和記錄者。新京報社在人工智能領域進行了大量報導,《AI時代 百模大戰》《問答2023 AI十人談》等專題均向公眾傳遞了最新的AI動態和技術前沿。

同時,新京報也積極探索人工智能技術在媒體行業的應用。2023年7月和2024年1月,新京報先後上線兩款以記者形象作為藍本的AI數字人——「AI萬人迷」和「AI小慧」,並推出《貝殼財經早報》以及《新聞8點見》數字人新聞欄目,均獲得了較好的傳播效果。

當前,人工智能發展已被提到頂層設計高度。今年3月的政府工作報告更是首次將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寫入報告。國務院也專門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

新京報不僅記錄時代,也將與AI逐浪前行,通往未來。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