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江蘇 | 一粒米的數字之旅

興化戴窯鎮農民忙著插秧。 人民網 鞠峰攝興化戴窯鎮農民忙著插秧。 人民網 鞠峰攝

驅車穿過一塊塊秧田和蟹塘,來到江蘇省興化市戴窯鎮,頂著鬥笠的農民們正在搶種水稻。

鎮里有條車路河,一頭連著大運河,一頭通往東海。副鎮長張文干說,利用車路河的水運優勢,當地從上世紀90年代起發展稻米加工,終於在興化這個「魚米之鄉」攢下一條稻米加工產業鏈。

今非昔比的是,隨著公路貨運行業進入「算法」時代,興化大米亦在數字物流的加持下,暢行全國。你或許不知,興化不僅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縣,「興化大米」還在七八年前先後摘得中國十大大米區域公用品牌和中國國際糧油展金獎。

作為興化糧食加工產業集中區,戴窯鎮現有稻米加工企業52家,全部集中在車路河旁,全鎮稻、米交易量去年已達580多萬噸,交易額90億元。

要想貨暢其流,路好是前提,數字貨運平台則似一雙無形之手巧妙撮合,為虎添翼。

司機劉順正在等待成品米裝車後前往浙江嘉興。人民網 鞠峰攝司機劉順正在等待成品米裝車後前往浙江嘉興。人民網 鞠峰攝

今年3月,興化入選第四批「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名單。近些年,戴窯鎮新建通村公路78條,累計達107公里。「原來3米寬的公路,逐步拓寬到了6米。」貨車司機劉順是土生土長的戴窯鎮人,如今已有10年卡車駕齡,家鄉道路的變化他都看在眼裡。

見到劉順時,他的13米平板掛車正停在萬家福米業廠區內整裝待發。這一趟,他要把30噸大米運往浙江嘉興,得益於數字物流,「每次回程都不會空跑」。上次回程時,劉順就在「運滿滿」平台上接了一個拉噴繪薄膜的單子,送到了與興化毗鄰的鹽城大豐。

從萬家福米業開出的貨車行駛在農村公路上。受訪者供圖從萬家福米業開出的貨車行駛在農村公路上。受訪者供圖

歷經14年發展,萬家福米業已是當地稻米加工的龍頭企業,其物流運輸負責人戴朋偉說,公司的銷售網絡遍及全國,最遠銷到廣東省,旺季時每天要發出30輛平板掛車,「除了常年合作的貨車司機,我們也習慣通過數字貨運平台找車,誰適合誰接單」。

「運滿滿」平台運營方、滿幫集團總裁助理蔣鳳煒介紹,數字物流的出現,將貨車司機的平均配貨時長從幾天降到幾分鐘,解決了貨運領域運力分散、供需不匹配、信息不透明的問題,大大提升了物流效率。

隨著路、車、貨等信息越來越數據化,「四好農村路」的建設對鄉村振興的意義變得更為直觀可見。「運滿滿」大數據顯示,197個「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5年內運輸線路平均增長34條,各地運輸量平均漲幅達113%。

一條條公路,一輛輛貨車,在數字貨運平台智慧大腦的鏈接下,讓鄉村「好貨」更高效、更便捷地走進千家萬戶。(呂騫、李闊、李楠樺、王仁宏、謝地、許崢、張玉峰、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