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工智能學會蔡恒進:要真正做到AGI需要對大模型進行分層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心智計算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武漢大學教授蔡恒進

新京報⻉殼財經訊(記者程子姣)7月3日,在2024新京報⻉殼財經年會「‘通’往未來 向新有 AI」主題論壇上,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心智計算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武漢大學教授蔡恒進出席並在特別分享環節中表示,要真正做到AGI(通用人工智能),需要對大模型進行分層, 每一層都由模塊構成,而且模塊之間滿足一定的因果規律,不同模塊之間也可以對⻬。

在他看來,大模型的成就包含在直覺能力和自然語言處理能力方面的進步,是很了不起的進展,也是走向AGI很重要的一步。他特別提到了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和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推出新一代多模態大模型——紫東太初模型,該模型作為全球首個多模態模型,其在實際應用中的廣泛落地,進一步驗證了多模態融合技術的巨大潛力。湖北省武漢市也正在以產業落地為目標,促進人工智能「走深向實」重塑千行百業。

他還提到,華中科技大學光影交互服務技術文旅部重點實驗室、武漢超算中心、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武漢元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打造了中國藝術教育領域的AI內容創作平台——「中國人工智能藝術教育大模型「ArtI Designer」,服務全國370多家高等院校。北京大 學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也開始了重要的AGI實踐。

蔡恒進強調,當前大模型雖然具備一定的記憶與直覺能力,但在深度思考、推理及形成連續一致的價值體系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這種「背書式」的學習模式限制了其在複雜情境下的應用與創造力。

為了突破這一瓶頸,蔡恒進提出了「認知坎陷」這一創新理論。他認為,意識是認知主體對四維時空物理過程的非線性編輯與重構,這一過程類似於平台⻢路上的小洞逐漸擴大成坑,心智與智能的產生是坎陷化的漸變過程而非突然湧現。通過「認知坎陷」,人類能夠將真實的物理過程轉化為心理因果鏈,從而實現對世界的深刻理解與創造。

蔡恒進進一步指出,AGI的真正實現,需要構建因果孿生的模型。這種模型不僅能夠模擬物理世界的因果規律,還能在更高維度上重構世界的因果結構,從而賦予智能體以自由創造與創新的能力。他強調,所有的思考者,包括詩人、藝術家、科學家等,都是因果鏈重構的工程師,而未來的AGI也應具備這種能力。

在探討物理因果與心理因果的轉化時,蔡恒進引用了梵高的《向日葵》和蘇軾的《東坡赤壁》等藝術作品作為例證。他認為,這些作品正是思考者們通過重構物理世界的因果鏈來創造新意義與價值的典範。同樣,未來的AGI也應能夠在理解物理世界的基礎上,創造出更加豐富多樣和有意義的世界。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