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打開機遇之門,助力企業國際化之路行穩致遠

ESG是引導上市公司增強綠色低碳發展意識、支持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抓手,也是防範尾部投資風險、提升投資者中長期回報的有效工具。在證監會等對於上市公司逐漸增強的監管要求下,企業如何做好ESG信息披露?

7月5日,2024新京報貝殼財經年會「ESG強監管時代的機遇與挑戰」主題論壇於北京舉辦。

在「ESG智慧分享」的圓桌論壇環節中,中國人民大學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藍虹、通用技術集團副總經濟師兼通用技術環球醫療董事會主席和黨委書記陳仕俗、伊利集團副總裁張軼鵬、統一股份總經理兼統一石化CEO李嘉、安永大中華區可持續發展主管合夥人田苗苗、米芝蓮中國副總裁兼供應鏈及企業戰略總監吳俊毅共聚一堂,圍繞ESG具體為企業帶來了哪些成效、企業如何看待當前ESG工作可能存在的合規風險、企業在ESG領域都有哪些創新的實踐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作為嘉賓之一,也是今場圓桌論壇的主持人,藍虹表示,隨著ESG特別是強監管背景下ESG治理制度的不斷完善——包括標準統一,監管配套措施與政策的形成,我國企業會在國際化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尋找到更多的合作夥伴,獲得更多發展機遇。

ESG是企業戰略,也是企業發展的驅動力

ESG是我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陣地,也是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推動ESG發展,對於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推動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乃至對於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發展ESG,在國際上是大勢所趨,對我國而言也是勢在必行。隨著全球對ESG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相關監管也在逐步加強。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適應新的監管環境,發揮企業自身的優勢,同時又應對挑戰,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ESG就本質而言也可歸類為一種風控體系。」藍虹表示,強監管實質上引導企業加強對相關方面工作的重視,加強風險管理,進而就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推進ESG的過程中實際上減少了企業的風控成本,也形成了更多的機遇。

張軼鵬表示,ESG工作涉及企業的多個部門和業務流程,如何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來確保各項工作的有效實施,是伊利需要解決的問題,仍在不斷摸索中,伊利集團在2017年成立了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到2021年,又進一步完善了可持續發展工作的治理架構,增加了原董事會戰略委員會的相關職責權限,將董事會戰略委員會與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合併,成立「董事會戰略與可持續發展委員會」,這個委員會一直延續到現在。

「供應鏈管理是企業實施ESG管理的重要一環,供應商的環境汙染問題都會對企業的聲譽和業績產生負面影響。」 張軼鵬說,在這方面,伊利集團持續推動供應鏈減碳轉型,通過設定目標、建立機制、構建聯盟、雙碳賦能等舉措,從原料端、生產製造與運營端、運輸端和消費端推動全鏈條綠色生態構建,打造綠色低碳發展模式。

「ESG是戰略,是理念,也是企業發展的驅動力,我們擁抱ESG。」陳仕俗表示,數字化與AI技術推動健康行業發展是未來的確定趨勢,集團前期已做了大量工作,未來在數字化的加持下,能夠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就診體驗,落實健康中國行動。他舉例表示,例如患者信息,如果能夠建立患者的線上健康檔案,未來不論患者前往通用技術集團旗下的哪一家醫院就診,都能夠同步顯示個人的就診履曆,有效解決患者端信息不透明或重覆建檔問題。

李嘉表示,公司歡迎ESG強監管,也願意積極遵循監管要求,但同時呼籲在ESG工作的規章制度方面形成一致標準,減少複雜度,讓企業知道具體應該如何去進行披露,使得ESG披露能真正落地。

吳俊毅表示:「ESG是企業戰略,而非考試成績。ESG會幫我們打開新的機遇之門,隨著其在中國的不斷深入,我們會看到更多機會,無論是新能源還是AI領域,都會湧現出新的賽道。」

據吳俊毅介紹,米芝蓮已經把ESG融入到企業戰略。米芝蓮非常注重長期主義,堅信未來一切皆可持續,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人、利潤和環境。米芝蓮對產品整個生命週期進行評估,從產品設計、原材料購買到生產製造、下遊供應鏈以及使用,直至報廢,全面衡量產品對整個社會碳足跡的影響。米芝蓮的目標是,到2050年,輪胎製造中使用的所有材料100%可持續。

企業進行ESG工作時應避免面面俱到,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突出重點和特點

有觀點認為,創新轉型是ESG的最終目標。一些頭部企業從ESG角度出發,驅動創新,對公司整體價值鏈與生態系統進行評估,以滿足企業自身和消費者的ESG目標。

那麼,企業在ESG領域有哪些創新實踐?如何在企業利潤和環保領域投資之間保持平衡?

張軼鵬說,「以ESG價值評價為例,我們知道,隨著全球對可持續發展的共識日益深化,國內外對企業ESG實踐的評價日趨多元且嚴格,伊利集團深刻洞察到ESG價值評價能夠彌補傳統財務指標的不足,更全面、更準確地衡量企業績效表現,因此,我們在行業內率先實踐ESG價值核算。我們在今年5月22日發佈了全球食品行業首個ESG價值核算報告,通過具體的價值核算來量化、展示企業在環保、社會和治理方面的努力和成果,推動中國特色估值體系的創新發展。」

李嘉將公司在ESG方面的工作概括為四個方面。首先是產品自身,統一為公司現有的全部1226項產品進行了碳足跡的測量,並每隔兩年重新測量,以觀察產品降碳水平,以期最終能為客戶提供零碳的產品。其次是工廠的降碳,逐漸提高工廠可再生電力的比例,最終實現100%綠電。此外,供應鏈的支持也是企業實現降碳不可或缺的條件,公司三年前即成立了低碳供應鏈聯盟,推動所有主流供應商加入聯盟。李嘉還提到,理念上的轉變也極為重要,只有讓企業的員工與客戶真正理解ESG,形成重視低碳的文化,才能實現更好的綠色發展。

「推進ESG工作,核心是降本,最終也被證明是增加盈利、促進公司發展的好事。」李嘉表示,統一最初投入ESG工作時一度非常痛苦,需要說服員工和投資人來獲得認可。而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推進ESG工作實際上幫助企業在降碳的同時降低了成本。同時越來越多的海外客戶對於供應商提出了碳管理要求,具備碳管理經驗、擁有完善碳減排數據的企業有著更強的競爭力。

對此,吳俊毅認為,短期來看,這方面的投入對企業而言的確是成本;但長期來看,在ESG方面持續投入,一定能夠助力企業發展。米芝蓮堅信,首先這是企業的戰略需求,不會過多地或單一地從錢的角度考慮。其次,公司內部會進行全面評判,確定這是合理的投資。

吳俊毅說:「作為頭部企業,ESG不是我們的考試成績,它已經和整個企業理念、企業價值觀深度融合。不是因為有人對ESG進行考試,所以我們才做;而是作為企業,米芝蓮要考慮我們的產品,地球是不是喜歡,客戶是不是喜歡,員工是不是喜歡,這才是我們踐行ESG的初心。ESG也是一大趨勢,能進一步強化整個市場的公平性。」

田苗苗表示,ESG不僅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體現,更是推動企業長期增長的關鍵動力。田苗苗強調,在進行ESG工作時,企業應避免面面俱到,而是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突出重點和特點,實現可持續發展。

談及ESG對企業的利潤回報,田苗苗指出,ESG可能不會直接體現在短期利潤上,但可以幫助企業帶來長期的品牌信任和消費者忠誠度。

「對於ESG,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議題、不同的策略,我們關注與增長指標高度相關的領域,幫客戶找到核心觀點,這是我們和客戶在共同探索的。ESG並不是單一的,我們配合眾多龍頭企業做過很多長鏈工具,儘量地凝聚各個環節,通過信息交互,降低企業在低碳轉型和ESG工作中的成本。」田苗苗說。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閻俠 朱玥怡 編輯 陳莉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