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國|北京城市圖書館非遺文獻館演繹運河傳說

進入北京城市圖書館非遺文獻館,沿著蜿蜒曲折的展覽路徑前行,一陣陣運河船工號子應聲響起,似是從展牆上的《潞河督運圖》中流出。

這裏利用的數字感應系統錄入了采編自通州運河船工號子的創編音頻作品,號子或是含有南方民歌音調的通州北調兒,或是召喚岸上人呼應而唱的「獨一份兒」「閑號」,不同節奏與種類的號子聲此起彼伏、連綿不絕,運河上曾經舳艫相繼、帆檣如林的場景如在眼前。

非遺文獻館於6月22日剛剛開館,這裏的展覽選取包括運河號子在內的多項大運河京津冀段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再現歷史時光里的舳艫千里、漁火延綿。歷史上,大運河沿線城市因運河而生、而興,孕育出深厚的漕運文化,隨之創造出豐富的運河傳說和船工歌謠,它們積澱為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是運河文化重要的標誌性符號之一,也是運河勞動者生活的真實寫照,是活著的歷史。

6月22日,北京城市圖書館中的非遺文獻館/地方文獻館、古籍文獻館和藝術文獻館三大特色主題館同步開放。市民在參觀「燕都印記」北京建城建都史。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北京流傳的通州運河船工號子,呼號具有通州韻味,於2006年列入北京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首都圖書館地方文獻館/非遺文獻館工作人員李倩說。在展覽中,觀眾除了可以聆聽原汁原味的號子,還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演繹的運河傳說、滑軌屏中的運河沿岸民俗活動感受悠久動人的運河文化。

首都圖書館宣傳策劃部副主任李淩霄說,今年,首都圖書館聯合中國大運河途經各地的圖書館——浙江圖書館、南京圖書館等主辦「大運河文化閱讀行」活動,將挖掘中國大運河途經八省的運河文化內涵和核心元素,以「閱讀+」激活各地文旅資源,重走運河之路,打造城市漫遊路線,舉辦專家講座、詩詞沙龍、文化市集等活動,促進運河各省間文化交流。

記者:張璐

編輯:張樹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