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國|運河文旅受青睞,多樣休閑娛樂融入市民生活

古老的遺蹟沉澱著厚重的歷史文化。而在大運河文化帶上,大運河的歷史文化內涵被進一步挖掘,「運河」文化品牌效應也日益凸顯。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金元浦表示,大運河作為寶貴的歷史遺蹟,傳承著中華歷史文脈。思考如何「活用」其中的文化精髓,給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下創新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日前,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成功入選國家5A級旅遊景區,這是北京唯一以運河為主題的國家5A級旅遊景區。

記者從通州區文化和旅遊局獲悉,該景區以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為主旨,系統梳理歷史文化景點內涵,形成了3個文化篇章,39個文化景點,8組文化基因圖譜,設置14處文化AR標識牌。

在「三廟一塔」片區的2號碼頭,擁有漕船桅杆順風旗元素的濱水驛站引人駐足,各種類型的遊船來回穿梭。大運河京冀段62公里全線通航,遊客可乘坐不同航線、不同主題的遊船,聆聽不同的故事,感受多樣的區域文化。據瞭解,遊船航線開航至今已運營1萬航次,接待遊客超10萬人次。

長約12公里的大運河燈光秀同樣「吸睛」。燈光秀舉辦之時,運河上8座橋樑被點亮,北運河大橋的水幕秀上演,「通州八景」通過數字化再現,讓大運河的歷史風貌在美景中徐徐展開。一場寓樂於教的歷史鑒賞課便開始了。

有些時候,熱衷CityWalk(城市漫步)的年青人,願意趕上好天氣去胡同逛逛。在什刹海和南鑼鼓巷之間,有一段寬20多米、長800米左右的河堤,這就是玉河故道的部分遺址。

玉河曾是元代通惠河的重要組成部分,曾作為大運河千里漕運的最後一段在胡同里蜿蜒,被人們稱為「胡同里的運河」。在這裏,遊覽完歷史遺址的遊客,通常要去胡同里的文創店看看,選購完精美的文創品後,還可以去附近的特色咖啡店坐坐。

現在的大運河景區,也融合了更多的體育元素。馬拉松、單車賽事及飛盤、小輪車等潮流時尚體育活動時常舉辦。槳板、皮划艇、動力衝浪等水上運動,也引起了運動愛好者的廣泛關注。

此外,這些景區還依託良好的自然生態和生物多樣性,面向青少年開展森林、河流、動植物等各種主題的自然研學活動,與下遊森林科普教育基地形成聯動,充分激發濱水區域活力。

去年年底,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築——北京藝術中心、北京城市圖書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三大文化建築位於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內,其中,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又名「運河之舟」,建築南側形似巨帆高高揚起,北側形如船隻堅實厚重。走進博物館,基本陳列「京華通惠 運河永濟——北京與大運河歷史文化陳列」,展出了千餘件(套)展品,輔以巨型沙盤、多段紀錄影片和互動項目,生動還原大運河的發展演變歷史,講述了大運河與北京的故事,系統展現運河沿線人文歷史價值內涵。

三大文化建築打破了以往公共建築集群各自獨立建設的固有模式,市民可以在共享設施里就餐、停車、乘坐地鐵、購物、觀影,體驗多樣化的文化休閑娛樂生活。如今,這些設施也成為了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眾多讀者在北京城市圖書館閱讀。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眾多讀者在北京城市圖書館閱讀。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記者:張建林 展聖潔 王子誠

編輯:白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