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改革進行到底|多個「江蘇首創」刷屏背後,藏著哪些密碼?

從申請辦理到審批完成打印執照只要20分鐘,全國第一張「不見面」辦理的公司營業執照在南京誕生;

在全國首創「海外倉離境融服務模式」,企業出口退稅3個工作日以內即可到賬;

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江蘇產研院」)首創「團隊控股」混合所有製,聘請「項目經理」整合全球資源組建團隊;

……

「江蘇首創」屢屢刷屏。

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江蘇先行先試,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形成了不少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不見面審批」,點點手機就能辦

小到住房公積金在線提取、戶籍遷移,大到出入境辦證、公司營業執照申報,點點手機就能辦。

如今看似尋常的操作,背後其實離不開各種探索創新。

全國首份「不見面審批」的營業執照 圖源:棲霞視點全國首份「不見面審批」的營業執照 圖源:棲霞視點

時間回到2017年4月,南京市棲霞區居民徐燕在家點開手機客戶端上的棲霞區「市場主體不見面審批系統」,根據提示提交申請材料後,幾十公裡外的堯化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即時接收到了申請。「請拿著身份證正面對準鏡頭」,工作人員提醒她驗證身份。20分鐘後,徐燕申請的營業執照便審批完畢。全國首份「不見面」審批的營業執照由此誕生。

這是江蘇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中的一幅小小的剪影,這種「不見面審批」模式開始逐漸在全省推廣。

「不見面審批(服務)」事項清單 圖源:江蘇政務服務網「不見面審批(服務)」事項清單 圖源:江蘇政務服務網

2017年6月,江蘇政務服務網正式上線。此後,江蘇政務服務App問世,並先後進駐支付寶小程序、微信小程序……「網上辦」逐漸實現「全渠道」,雖然審批「不見面」,但服務「不掉線」。如今,江蘇「不見面審批」服務常態化制度化,已打造成全國改革品牌。

優化營商環境,關鍵在千方百計助企降本增效。對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來說,財政獎補資金可謂「及時雨」。「近年來,我們通過獎補平台申請了設備補助類工業和信息產業發展資金等14個獎補事項,獲得獎補資金5900多萬元,最快一筆只用3個工作日就到賬了。」淮安澳洋順昌光電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熊岩說。

2020年以來,淮安大膽創新,先行先試,在全國設區市首創財政獎補集成服務改革。2023年,淮安製定《淮安市深化財政獎補資金直達機制改革實施方案》,打造「新概念、新機制、新應用」「一站直達」獎補平台,改革升級到3.0版本。

播下制度創新「種子」,5年成果近400項

從「東方橋頭堡」連雲港出發,一趟趟國際班列滿載「江蘇製造」,馳騁在新亞歐大陸橋上;蘇州工業園區榮獲江蘇首個且唯一的「外資總部經濟集聚區」;生物醫藥等優勢產業鏈加快開展,向全球延伸……5年前,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簡稱「江蘇自貿試驗區」)宣佈獲批,為江蘇經貿對外開放注入了無限動能。

新藥研發報審流程長、耗時多,如何幫助企業助力新藥盡快上市?南京自貿片區設立全資國有公共服務平台——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台,重點打造基因測序中心、質譜分析與檢測中心等公共平台,助力企業降低研發投入。其中,國家生物技術藥物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年服務產業鏈企業500餘家。

馴鹿生物 圖源:南京生物醫藥穀馴鹿生物 圖源:南京生物醫藥穀

南京馴鹿生物醫藥有限公司每兩到三週,就能培養出一批個人份的精準靶向細胞藥物。「我們研發、生產過程中需要應用到進口特殊物品,在過去面臨通關難、週期長等問題,多虧了生物醫藥產業查驗公共服務平台,相關物品的查驗放行週期縮短至不到48小時。」馴鹿生物工作人員說。

長三角一體化特殊物品風險評估結果互認試點 圖源:江蘇自貿試驗區蘇州片區長三角一體化特殊物品風險評估結果互認試點 圖源:江蘇自貿試驗區蘇州片區

在蘇州自貿片區,以「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為契機,率先開展了長三角一體化特殊物品風險評估結果互認試點,通過政府監管的一體化,讓企業「少跑腿」的同時,能更順暢地獲取研發所需的原材料等。「我們通過評估結果共享互認,解決同生產商、同種特殊物品在不同關區需重覆實施風險評估的難題,審批時限壓縮至1個工作日。」蘇州藥明巨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說。

5年來,南京、蘇州、連雲港3個自貿片區優勢互補、協同發力,累計總結形成制度創新成果近400項。2023年江蘇自貿試驗區新增設立企業1.7萬家,實現外貿進出口4679.5億元,同比增長8.9%,實際利用外資17.4億元,同比增長6.9%。開放型經濟指標位居全國同批自貿試驗區前列。

蘇州億創特智能製造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圖源: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蘇州億創特智能製造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圖源: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

種好「試驗田」,孵化創新之花

位於崑山開發區的蘇州億創特智能製造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在一條長達80多米的自動化超高強度柔性輥壓產線上,一塊鋼板經過40個軋輥模具的「一路塑形」,變成了多個鋼製結構件。

該公司總經理晏培傑說,當時,他找銀行貸款,後者要抵押;找風投基金投資,人家要控股。江蘇產研院慧眼獨具,使創業團隊獲得了江蘇產研院與地方合作的3600萬元撥投資金。從成立至今短短3年,公司年收入已超2億元。

這是江蘇產研院首創的「撥投結合」政產學研一體化孵化機制,也是以機制創新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的一項具體舉措,讓創業者「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

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 圖源:南京江北新區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 圖源:南京江北新區

江蘇產研院不僅是江蘇科技體制改革的「試驗田」,也是全國產業科技創新的標杆。十多年來,這座「超級孵化器」加速運轉,截至2024年4月,「撥投結合」扶持的新技術項目,已先後投資12億元,扶持落地項目累計85個,帶動地方投資13億元。

近年來,江蘇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激發創新活力。比如,在全國率先出台「科技改革30條」,推出「揭榜掛帥」等舉措,激活科技創新的「一池春水」。

僅在揚州,三年來,「揭榜掛帥」行動直接服務企業535家,徵集技術創新需求874項,推動企業新增項目研發投入超2億元,項目研發人員近1400名,相關項目實現銷售收入近40億元,專利申請超過500件……更多能挑科技大梁的領軍人才、更多優秀研發團隊脫穎而出。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盧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