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完化工油又裝食用油,這跟投毒有什麼區別,兩家涉事公司回應
來源:新黃河
誰也想不到街邊加油站的油罐車裡面可能也裝過我們炒菜的食用油。近日媒體曝光罐車化工油食用油混裝,一些油罐車既承接糖漿、大豆油等可食用液體,也運送煤製油等化工類液體,引發輿論嘩然。
讓人意外的是,中儲糧這樣的央企下屬天津分公司居然是涉事主角之一。
罐車運輸油罐混用對人體有何危害?行業有何規範標準?
對此,食品安全博士、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會專家組成員劉少偉介紹,煤製油屬於化工產品,含有重金屬和苯等化工原料,「裝化工原料再裝食用油不可避免會有殘留」,長期攝入含有這些化工殘留的食用油,可能導致人體中毒,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甚至對肝臟、腎臟等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損害,但消費者很難分辨出來。劉少偉指出,2014年6月實施的《食用植物油散裝運輸規範》中提到,運輸散裝食用油應使用專業車輛,不過該規範只是推薦性標準,而沒有強製性標準,一些企業可能就不重視,對此應加強監管。
「運輸混用且不清洗是公開的秘密」
記者長期追蹤調查後發現:食品類液體和化工液體運輸混用且不清洗,已成為罐車運輸行業里公開的秘密。
今年5月24日,記者在天津濱海新區的一處停車場內,一輛車牌號為冀E**76W的罐車在等待運輸食用油。等待間隙,記者從罐車司機口中得知,這輛罐車剛從寧夏運送煤製油到河北,前一天在石家莊將煤製油卸貨後,連夜從石家莊趕到天津。司機透露,自從卸完煤製油後,這輛罐車未洗罐。
當天下午,記者看到這輛罐車駛入了一家名為中儲糧油脂(天津)有限公司的廠區。廠區保安介紹,包括這輛罐車在內,進廠裝載的都是大豆油。由於距離不遠,記者在廠區外能清晰看到罐車裝油的全過程,自始至終這輛罐車沒有遇到任何阻礙,也沒有人檢查罐體內乾淨與否。大約四十分鐘後,這輛罐車就裝滿了油,出廠區的地磅顯示,這輛罐車裝了35噸大豆油。
中儲糧油脂(天津)有限公司一名銷售經理回應媒體時表示,原則上運輸食用油需要專用罐車,但隨後他補充說,罐體只要有「食用油專用」字樣就行,「其實我們也不驗罐,是不是食用油專用罐車我們也沒辦法去分辨。」他強調,銷售食用油的合約里約定的都是買家自提,罐車也是由買家雇來,食用油裝上車之後,其品質他們不負責。
據報導,國內許多普貨罐車運輸的液體並不固定,既承接糖漿、大豆油等可食用液體,也運送煤製油等化工類液體。為了節省開支,不少罐車在換貨運輸過程中不清洗罐體,有些食用油廠家也沒有嚴格把關,不按規定去檢查罐體是否潔淨,造成食用油被殘留的化工液體汙染。
圖片來源:新京報
據介紹,如果卸完煤製油不洗罐的話,通常罐內會殘留幾千克到十幾千克不等的煤製油。除了煤製油,像工業廢水、塑化劑、廢機油、減水劑這樣的非危化品液體,普通貨罐車都可以運輸。即使卸貨時食用油收貨方會取樣檢驗,由於檢驗項目有限,如果食用油中摻入其他雜質,普通的檢驗也檢不出來。
有司機表示,「煤製油可能還算乾淨的,其他一些不常見的化工液體,汙染食用油的話,可能危害更大。」
中儲糧回應:全系統排查,引以為戒
在調查報導中,就提到了中儲糧下屬公司中儲糧油脂(天津)有限公司。7月6日, 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官方微博@中儲糧集團 就罐車運輸油罐混用事件發文回應。
中儲糧發文稱,針對近日媒體關於罐車運輸油罐混用的報導,中儲糧集團公司高度重視、迅速行動,舉一反三、引以為戒,在7月2日要求下屬油脂公司開展排查的基礎上,從7月5日開始在全系統深入開展專項大排查。
要求直屬企業按照國家《食品安全法》《糧食質量安全監管辦法》《食用植物油散裝運輸規範》及中儲糧集團《中央儲備糧質量安全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全面嚴格排查出入庫等環節使用的運輸工具是否符合要求,相關運輸承運單位運輸工具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規定,運輸過程中的操作是否規範。對於檢查發現存在違反規定的運輸單位和承運車輛,立即依法終止運輸合作,並列入集團公司服務採購「黑名單」;對發現的重大問題,主動向有關監管部門報告。對於直屬企業及員工違反操作規程和工作紀律的,從嚴從快嚴肅處理。
中儲糧集團要求全系統各單位嚴格落實責任,嚴守工作規範,嚴防糧油汙染風險,切實保障儲備糧油食品安全。
彙福糧油回應「卸完煤油直接裝食用油」:相關部門已對此事進行調查
涉及的食用油企業還有彙福糧油集團。彙福糧油集團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相關部門已對此事進行調查,公司正在等官方通報。「這個油罐車不是我們單位的油罐車,涉及我們公司‘彙福’品牌的油是沒有任何質量問題的。」該工作人員稱。從河北省三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處獲悉,針對彙福糧油集團捲入油罐車運輸亂像一事,相關部門已完成調查,並已將調查結果報給廊坊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這樣的草台班子是要消費者的命
中儲糧亡羊補牢的同時,消費者仍有不少困惑與錯愕。因為這件事的性質完全不同於一般的地溝油。通常來說,我們只要不貪圖便宜,選大品牌,選知名廠家,就能避開劣質食用油。但大品牌也會在運輸環節出現化工油食用油混裝的漏洞,這顯然超出了大多數人的認知。這不僅僅是做飯燒菜的問題,還有麵包、薯條、烘焙、蛋糕,幾乎囊括所有的零食等領域。
而食品類液體和化工液體運輸混用且不清洗,居然已經是較長時間以來罐車運輸行業里公開的秘密。這說明我們的「食品安全大於天」還只是一種願景。容量動輒大幾十噸的罐車,殘留個幾十斤化工液體很正常。但混裝食用液體後,這就不是一般的食品事故,形同投毒。這種混裝行為不僅是對《食品安全法》的公然挑釁,更是對消費者生命健康的極端漠視。
一切不合理的商業行為背後都有經濟利益作祟。對於運輸方來說,最終還是錢的問題,不少罐車在換貨運輸過程中不清洗罐體,為的是可以省下數百元的清洗費用,成本下來了競爭力上去了,別的運輸車輛只有跟著「卷」。但對於食用液體出入庫的管理方,尤其是中字頭這樣的接收方,堅稱「不驗罐是因為沒辦法分辨」,則完全令人咋舌。相信這不是因為無能,而是因為無德、無責任心導致助紂為虐。舞台上的草台班子,無非演出效果差一點,出不了大事,這樣的草台班子會要了消費者的命。
要說《食品安全法》及相關監管部門對食品運輸沒有規範也不符合現實,運輸管得嚴、銷售環節管得嚴,食用油沒問題,運輸車輛本身也沒有問題,但到了銜接的關鍵節點則出現沒人管、不願管的真空,造成食用油進了消費者嘴裡,就是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這說明法律手段尚有空子可以鑽。據悉,食用油運輸方面迄今尚無強製性國家標準,只有推薦性的某項規範當中提到運輸散裝食用植物油應使用專用車輛,約束率相當有限。能否多部門協同以及技術手段此刻能否補足短板,成為很多外行人的疑問,亟須行業內專家給予解惑。
曝光此事的媒體讓我們看到了食品運輸行業存在的問題。但讓人痛心的是,這麼多年,沒有行業內的人站出來,而是靠記者得到線索追查出來,媒體幹了監管的活。食品安全,要不得的是形式主義。哪有那麼多草台班子,凡事只怕「認真」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