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追潮人 | 智慧水文當「哨兵」:中小河流漲水預見期提前至24小時以上

編者按

6月1日,重慶已進入主汛期。6月21日,重慶市水文監測總站發佈今年首個市級水情預警。

預計到7月底,重慶將迎來首次洪峰。

隨著數字化的「黑科技」上線,有那麼一群「追潮人」,運用各式智能裝備,為航道交通通暢、城市內澇治理等保駕護航,通過智能化漲水監測預警設備,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上遊新聞記者走近這一群體,揭秘汛期來臨之際,他們如何利用AI追潮?

「氣象傳遞今晚暴雨信息,請各單位做好防汛準備!」

「預計黔江區阿蓬江濯河壩站未來5小時最高水位將超保!」

「超警河流均已退至警戒水位以下。」

近期,重慶市水文監測總站水情科預報員餘雙琪在水文監測預警的工作中忙碌著,如果說水文是水旱災害防禦的「哨兵」和「耳目」,是江河的把脈者,那麼餘雙琪所做的水文預警預報工作,就是防災減災最重要的環節之一。

伴隨水文信息化建設步伐加快,水文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快速提升,水文預警預報的精度和預見期都不斷提高,為防災減災贏得了時間和主動。

如今,重慶也正加快構建雨水情監測預報「三道防線」,持續提升「四預」能力,確保水旱災害防禦安全。

「空天地」一體化採集網絡

中小河流預見期提前至24小時以上

6月28日一早,重慶水文監測總站發佈了今年首個洪水橙色預警,預計5小時後黔江阿蓬江將超保證水位1-1.5米,隨後,又馬上發佈了洪水紅色預警信息,相關部門現場立即響應,組織轉移和做好防汛準備。

「相比往年,預警信息和現場動員更加及時和高效了。」餘雙琪告訴上遊新聞記者,以前水文測報需要工作人員到河邊一邊監測一邊記錄,汛期時如果稍有疏忽,就可能存在安全風險。

「但如今,除了人工監測,越來越多的智能化設備幫我們節省了大量時間,例如投用的ADCP多普勒流速測量,能夠在多種複雜環境中精準測量,也讓預警信息更快捷。」

氣象衛星、測雨雷達是雨水情監測預報的「第一道防線」。餘雙琪說,日常監測中,還可以通過多種包括非接觸式雷達波在線測流系統等設備,讓重慶水文實現自動監測,向著「空天地」一體化採集網絡的現代化目標發展。

重慶市水文監測總站副站長黎春蕾介紹,目前與市氣象台合作開展的氣像水文耦合預報,以流域為單元,以預報雨為計算起點,創新聯合發佈《中小河流漲水風險提示》預警產品,可以將中小河流預見期提前至24小時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重慶市水利局已將測雨雷達納入數字重慶政務·水旱災害防禦應用建設內容。

大力推進智慧水利建設

重慶正構建「四預」措施的智慧防洪體系

雨量站網和水文站網是雨水情監測預報的第二、第三道「防線」。

多部門聯動機制的逐步建立,在遭遇特殊水情時可流域上下遊、左右岸、多部門聯動處置,極大提升了災害防禦的主動權。

目前,重慶市水利局與重慶市氣象局建立的信息資源共享機制,氣象局通過信息共享將多空間尺度和時間尺度的降雨預測、2052個雨量站降雨實測、5部新一代天氣雷達等產品共享至市水利局,每日共享數據量超8G。

數據顯示,重慶已建設雨量站4149個。其中,流域管理雨量站13個,市級管理雨量站831個,區縣管理雨量站3305個,已基本滿足雨量站網密度要求。

重慶市水文監測總站建管科副科長丹恩彬介紹,「因建設年份較早,部分存在站點老化、數據採集效率低等問題,2023年開展了115處雨量站提檔升級建設工作,2024年計劃開展830處基本雨量站的提檔升級建設。」

此外,目前全市已建成水文站237個,水位站557個。因部分站點測洪能力及自動化程度較低,2023年開展了4處國家基本水文站、35處大江大河及中小河流水文站、23處水位站的提檔升級建設工作。2024年,重慶計劃在長灘河、細沙河、後灶河3條流量監測空白的中小河流補充建設3處水文站,提檔升級大江大河水文站9處、水位站117處。

接下來,重慶市水文監測總站將繼續大力推進智慧水利建設,加快建設數字孿生流域,構建數字化場景、開展智慧化模擬、支撐精準化決策,構建具有預警、預報、預演、預案「四預」措施的智慧防洪體系,進一步提升水旱災害防禦能力。

上遊新聞記者 張皓 周本帥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