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改革進行到底|方向明步履堅,江蘇醫改提升健康「獲得感」

在家門口的衛生院就醫,就能獲得大醫院的專家會診;怕排隊繳費麻煩,可以先診療再付費;疑難雜症診療缺技術,一流團隊來帶教……為推進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護佑人民群眾生命健康,近年來,江蘇深化醫療制度改革,不斷創新實踐,一方面,均衡優質醫療資源,提升整體醫療質量,另一方面,多措並舉減輕患者就醫負擔,更將醫、防、養雙雙結合,完善全人群、全生命週期健康服務。目前,江蘇衛生健康委鞏固強化已經實踐證明有效的舉措,將在醫改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加大改革力度,向「更全、更實、更細」加速前進,持續提升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高郵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專家與甘垛鎮衛生院醫生進行遠程會診高郵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專家與甘垛鎮衛生院醫生進行遠程會診

醫共體聯動上下,資源配置最優化

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從夯實健康根基開始。在農村,受限於地理交通因素以及基層服務能力不足,居民存在「看病難、看病貴、看病遠」的難題。緊密型醫共體的建設,助力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上下聯動、信息暢通,讓原本「各管一攤」的縣鄉村級醫療衛生機構「攥指成拳」。目前,江蘇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已取得初步成效。

「沒想到,現在在家門口看病這麼方便,不需奔走轉院,就能獲得專家會診,還能讓大醫院的專家幫忙讀片、看報告。」在東台市安豐中心衛生院,糖尿病患者陳阿姨告訴記者,多年來,她的血糖一直控制得不錯,出現併發症時,還獲得了東台市人民醫院專家團隊的及時幫助。

原來,東台市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打通了醫療機構之間的「圍牆」,成立數字健康駕駛艙,用一張「健康網」織起了居民就診、檢查、治療、拿藥的全過程,讓居民獲得更加公平可及的醫療資源,讓看病變得更加便捷容易。

目前,江蘇省69個涉農縣區共組建157個縣域醫共體,已實現醫共體建設縣區全覆蓋。2023年,全省由二三級醫院下轉患者較去年同期增長13.8%,由基層上轉患者較去年同期增長2%。隨著緊密型醫共體建設持續推進,優質醫療資源回流縣域、下沉基層,也推動了分級診療制度落地生根。

引人才提技術,醫療質量上新階

隨著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醫療健康服務需求迅速增長,我國醫療保健總體供給狀況從「缺醫少藥」轉變為「有醫有藥」,人民群眾也更期盼「優醫優藥」。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健康江蘇,讓病有良醫的承諾落地有聲,江蘇在人才、技術、科室等多方面進行改革,將醫療質量提上新台階。

在醫療領域,核醫學是一柄利刃,能夠為患者帶來更為精準合理的醫療。蘇北人民醫院的盧霞博士,來自北京安貞醫院核醫學科,她的引進,為蘇北人民醫院增添了「硬核」力量。兒科建設是家長最關心的科室之一,「本來考慮帶孩子去北京看,沒想到,一流專家早就帶著技術來了。」剛出生的可可(化名)被診斷為先天性雙側聲帶麻痹,來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的主任醫師王蓬鵬為其成功實施手術。在揚州市婦女兒童醫院,來自蘇州、北京、上海各大兒童醫院的專家團隊不僅為患者解決問題,更是把技術留了下來,真正助力提升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重要性」。

除了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江蘇的高水平醫院建設也取得了積極成效,建設醫院新增高層次人才1924名,新增國家級醫學人才57名。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科專家成功當選國際脊柱創新發展學會首位中國籍主席。江蘇省人民醫院、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2個團隊入選首批省關鍵核心技術人才攻關聯合體。建設醫院加速「卡脖子」關鍵技術攻關,與全國重點實驗室合作開展前沿技術研究17項。提升科技創新質量,15個學科進入中國醫院科技量值學科排行榜前10位。江蘇將高標準、高質量持續推進高水平醫院建設,以科技創新賦能,以高端人才引領,整體提升了全省醫療水平。

東台市數字健康駕駛艙進行區域審方監管

先醫後付,減輕患者就醫負擔

去醫院就診,最令人頭疼的就是反復排隊等候。掛號時間長、候診時間長、取藥時間長、就診時間短,針對「三長一短」的痛點問題,江蘇省醫療改革重點關注,連雲港市率先提出「先醫後付」,以誠信為基礎,以信息化為支撐,實現了「全程就醫、一次付費」,疏通醫療就診「堵點」。

33歲的牛女士懷孕26周多,當天想給醫生看一下檢查報告。她告訴記者,「以前看病要拿著檢查單、藥方,先繳費,才能去下個環節。現在不需要了。我來做檢查和拿藥,不用立刻繳費,一路通暢。有時在等候檢查的時候,用手機繳費。有時忘記了,就回家繳。」牛女士說,先醫後付,讓她看病方便了。連雲港市婦幼保健院副院長湯麗莎也感受到了變化。她表示,在實施預約診療和先醫後付之前,走廊里站滿了人。實施以後,患者集中擁擠的現像有所緩解,座位上滿滿噹噹,但是沒有人站著了。

連雲港市衛健委主任陳誌告訴記者,推進門急診流程再造,通過改造信息系統,將付費操作改為記賬操作,收費環節後置,實現了「先醫後付」簽約患者就診結束後再合併一次性付費,避免患者重覆多次繳費跑腿,最大程度減少患者非診療時間,患者看病流程更加順暢。

醫、防、養三重佈局,完善全生命週期健康服務

人民群眾需要優質的醫療資源,人性化的醫療服務,更需要完善的公共衛生服務。「醫」與「防」的結合,從源頭上預防和控制相關疾病,實現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

「孩子免疫力差,實在拿不準能不能打這個疫苗。」陳女士的兒子因為存在免疫功能異常,遲遲沒有去接種疫苗,眼看著快到了上學的年紀,陳女士十分著急。其實,在面對接種疫苗這件事上,不少家長都會因為各種原因產生疑慮。揚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揚州市婦女兒童醫院聯合開設了「兒童預防接種MDT多學科聯合門診」,安排專家聯合坐診,幫助早產兒、先天性心臟病、免疫功能異常等特殊兒童,進行專業評估,提供個性化的接種指導,讓他們最大程度獲得安全保障。

除了醫防結合,江蘇還進一步探索醫養結合的模式,解決「養老院不能醫、醫院不能養」這一矛盾,將醫療服務與養老服務有效整合。江蘇無錫藕塘護理院於2023年1月正式運營,是江蘇首家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嵌入公立護理院的新型醫養結合型護理院。86歲的黃曉平因腦梗疾病入院康復治療。入院之初,老爺子真的說話都有點吃力,吃飯要人喂。經過三個月的系統治療,他的意識逐漸清晰,也能自己吃飯,與人簡單交流。

護理院解決了社會許多患者的就醫養老的痛點。蘇州市的護理院達到94家,數量約佔全省總數的1/5,為江蘇省第一,床位數量達到1.96萬張,十年間床位數量增長了4倍多,織密了服務網絡,努力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養老服務需求。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梅書華 劉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