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台湖再開大師課,首次亮相北京藝術中心奏響浪漫篇章

新京報訊(記者劉臻)自2021年8月20日,郎朗工作室在國家大劇院台湖舞美藝術中心正式成立起,國際鋼琴大師郎朗與國家大劇院將以工作室為依託,不斷推出精彩的演出與公益活動。7月10日下午,鋼琴家郎朗在北京台湖舞美藝術中心再次開授大師課。當天無論是登台演奏的學生,還是台下觀摩的觀眾都獲益匪淺。生動形象、風趣幽默的授課風格,充分展現了這位國際鋼琴大師的激情與魅力。當晚,鋼琴家郎朗也首度亮相北京藝術中心,以一套頗具幻想浪漫的曲目為仲夏的北京再添一份詩意。福雷《帕凡舞曲》、舒曼《克賴斯勒偶記》、肖邦《瑪祖卡》《升F小調波蘭舞曲》等浪漫主義經典佳作先後奏響。

郎朗亮相北京藝術中心獨奏音樂會現場。 攝影:牛小北

本次大師課活動由國際鋼琴大師郎朗面向琴童們公開進行授課。課程約60分鐘,包含學生演奏、大師點評與指導,以及現場觀眾觀摩互動。大師課上,首先上台演奏的是許梓嫣,她帶來一首貝多芬的《c小調鋼琴奏鳴曲「悲愴」》 第一樂章。樂曲彈罷,郎朗便發現了其中的問題,「在貝多芬的快速樂段里需要有緊張度,連音的地方有歌唱性」,經過20分鐘的悉心指導,原本被彈得平平淡淡的作品則呈現出另一番韻味。

接下來,邵悠然、周泓羽依次上場展示,兩位同為9歲的孩子分別呈現了肖邦的《升c小調夜曲》和莫紮特《C大調第16號鋼琴奏鳴曲》,「肖邦的夜曲在漸強減弱的處理中,可以多些詩情畫意的氛圍」、「練琴的過程中,敢於想像,把自己內心的故事通過音符講給觀眾」、「莫紮特是一位內心非常熱情的音樂家,作品的靈動性很強,音樂要多些小巧思的變化」,郎朗再次用豐富的語言和表情啟發琴童們展現出這些經典作品的內涵。經他點撥,兩位琴童對作品的詮釋有了顯著的變化。

最後一位上場的是郎朗的老朋友、青年盲人鋼琴家劉浩,「這是我的一個小老弟,我們認識十幾年了,他剛認識我那會兒才六歲。」劉浩還沒上台,郎朗就親切地介紹起了這位老朋友。在工作人員的攙扶下,劉浩緩緩走上了舞台,為大家演奏了一曲德彪西的《月光》。「他雖然看不見,但是他的觸鍵非常走心,非常打動人。」劉浩演奏完畢,郎朗點評說。「印象派德彪西的月光,允許有自由的空間,利用音色的變化來描繪不同時刻的月光。」因此,郎朗建議劉浩在節奏上面可以有一點點的留白。」郎朗進一步解釋說,「法國人很愛玩感覺,研究法國作品的時候要稍微留點空間。」在郎朗的點撥下,這部作品的意境有了更好的呈現。

郎朗大師課現場。 攝影:牛小北

大師課現場,台下觀眾近距離觀摩到大師是如何解決演奏時遇到的問題,從最基本的旋律、節奏、結構,到樂句的處理、情感的表達,再到樂曲的藝術處理無不涉及。觀眾席中也有許多學琴的孩子,他們通過聆聽別人的演奏和上課,激發更多體會、取得更多收穫。陪同的家長也從中獲得啟發,對今後如何高效率輔導練琴有了更多的思考。「現在的孩子很多是在機械地彈琴,很少兼顧到情感的表達,這也提醒我們家長今後要對這一點重視起來」、「我們能感覺到經過郎朗指導過的孩子有了很大的改善,大師課對旁聽的觀眾也特別有幫助」。

大師課後,郎朗出席了由國家大劇院倡議發起,國家大劇院、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中共北京市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北京日報報業集團聯合主辦的「文明觀演在行動」——觀演禮儀宣傳月啟動儀式發佈會。作為文明觀演推廣大使,郎朗呼籲大家讓文明與文藝同行,共同創造尊重藝術、欣賞藝術、享受藝術的觀演環境。

郎朗大師課現場。 攝影:牛小北

在當晚舉行的音樂會上半場,郎朗以一首小巧精緻的《帕凡舞曲》揭開序幕。今年正值法國作曲家福雷逝世百年,他為歐洲藝術歌曲所作出的傑出貢獻,被後人譽為「法國的舒曼」。隨後,郎朗奏響德國作曲家舒曼的鋼琴套曲《克賴斯勒偶記》,每首形象各異、情緒迅速變幻的獨立小曲極具舒曼典型的音樂特徵。郎朗憑藉敏銳的音樂感悟力將作品中多變的節奏、錯綜複雜的織體,以精微細膩的手法充分傳達,引領觀眾走進舒曼極具想像力又充滿幻想的情感世界。

下半場演出中,郎朗帶來了肖邦創作中最富波蘭民族性的音樂體裁。瑪祖卡舞曲和波蘭舞曲一樣,貫穿了作曲家一生的寫作。58首瑪祖卡舞曲曾被李斯特稱讚道「他把自己的技巧和風格的一切瑰寶都賦予這種創作了」。當晚,郎朗遴選其中12首,以點帶面為觀眾呈現出肖邦點石成金的藝術才華。在他指下,一首首音樂抒情詩篇,或清新或沉鬱,在民族旋律的晶瑩外衣下釋放愛國熱情的火焰。

音樂會現場。 攝影:牛小北

升F小調波蘭舞曲拋開以往少有的壓抑和沉重,貫穿著一種強大的力量,偉岸而豪邁。音樂開始處,郎朗果斷準確的觸鍵,鮮明展現出波蘭舞曲最典型的節奏性,鏗鏘有力的堅定步伐營造了一種強有力的氣勢。隨著音樂的發展,鋼琴家猶如為觀眾描摹一幅標題性的「音畫」,懷古、悲壯,震撼著每位聽眾的心靈。

編輯 徐美琳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