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江而行 | 第一期:丹江口的魚和水 如何保護?
打開中國地圖
俯瞰萬里平疇
從秦巴山間出發
一條蜿蜒北上的人工明渠
經過1432公里的綿延
形成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
作為核心水源地的丹江口水庫
坐擁亞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盛名
如何運用法治力量
確保一庫碧水永續北送呢?
《向江而行》馬上開聊!
承巴山雨露,接秦嶺飛瀑,滋養了一方寶地的三千里漢江,在丹江口大壩前,放慢了自己的腳步。丹江流入漢江的河口,就被稱為丹江口。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區,丹江口水庫,承擔著一庫碧水永續北送的重要使命。目前,丹江口庫區的供水水質,一直是保持在國家一類標準以上,可以說經過簡單處理,就可以直接飲用了,站在庫區大壩上往下看,水庫的水體清澈透亮,有時候還可以看見水中遊魚成群。因為水質優良,在當地,經過人工養殖後的魚不僅肉質鮮美,而且種類繁多,「全魚宴」也是久負盛名!
魚好吃卻不能濫捕!
自從2021年全面實施禁捕以後,商業捕撈就被全面禁止了,只能在一些指定區域,並且嚴格遵守「一人一竿一鉤」的規定 進行休閑垂釣,並同時禁止休閑垂釣漁獲物買賣交易。省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副庭長張之婧介紹說,在2023年省法院發佈的「十大環境資源刑事案件」中,有一起案件是對非法捕撈行為人和收購漁獲物的魚販子一共8個人都判了刑!檢察機關還對他們同時提起了「刑事附帶民事的公益訴訟」。
在該案件中,涉及的兩項罪名分別是「在禁漁期使用禁止使用的工具捕撈水產品,情節嚴重,構成非法捕撈水產品罪」,以及「明明賣出的是非法捕撈的水產品而予以收購,情節嚴重,構成了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那麼,其中「禁止使用的工具」有哪些呢?
為了對非法捕撈違法行為進行有效打擊,丹江口法院正著力打造公檢法聯合辦案中心,旨在能夠實現線索共同研判、違法聯合查處、犯罪快速打擊、執法全程監督的高效處置機制,大大提升打擊破壞丹江口水庫環境資源違法犯罪的司法效率。
除此以外,在丹江口庫區,還有12個司法保護基地,滄浪洲濕地公園是其中之一,不僅是增殖放流區、補植複綠區、野生動物放生區外,還是法治宣傳的絕佳陣地。
除了水生動物保護,水質保護更為重要!在丹江口,流傳著這麼一句話,要像愛護眼睛一樣,保護好丹江口的一庫碧水。但在生活中,總有些人因為法律意識、環保意識比較淡薄,實施了嚴重汙染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卻還不以為然。省法院刑事審判第一庭的法官助理李欣就談到一起案件,十堰有一家公司在未運行污水處理設施的情況下,進行電鍍生產,將含有超出國家排放標準400多倍重金屬物質的污水違法排放,嚴重汙染了區域環境而被檢察機關以汙染環境罪提起公訴。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一審宣判後,被告單位卻以「工作疏忽」和「沒有造成嚴重後果」為由提出上訴,完全沒有意識到自身行為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所謂「汙染環境罪」,是指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水、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嚴重汙染環境的行為,並且只要行為人非法排放的汙染物濃度達到了法定的認定標準,不論是故意還是過失,都構成汙染環境罪。
丹江口,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地,嚴控水體汙染、維護水質安全,對確保「一庫碧水永續北送」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但在司法實踐中,對水資源的保護一直是個難題。就拿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名來說,丹江口庫區的水域是橫跨湖北、河南兩個省份的,湖北屬於長江流域,按照長江十年禁漁的要求,丹江口庫區是全年全水域禁漁的;而河南淅川屬於黃河流域,他們並不是全年全水域禁漁,這就有可能導致在他們的非禁漁期,在淅川一側進行捕撈,就不構成犯罪。
對此,丹江口法院是這樣做的!丹江口法院強化區域協作,與河南、陝西環丹江口庫區五家基層法院,建立常態化協作機制 ,探索對常見環境資源刑事案件球證尺度,生態環境修復程序進行規範,並聯合市環保局等7家單位,建立行政執法與司法聯動機制,完善行政處罰與刑事打擊的行刑銜接程序 ,建立「河湖長+法院院長」合作平台 ,多部門、多領域、全要素、全時空守護庫區周邊的生態環境。
所以,不難看出,十堰丹江口的魚,不僅僅是一道美食,還是各個部門共同參與水資源保護,相互協作共治的成果體現,正是因為有了大家的共同參與、群策群力,才能真真正正地實現水清、天藍、岸綠、人和的美好願景。
出品人 王彬
總監製 陳旗
監製 洪燕
策劃 丹恩昭玲
編審 尹俊 柯學文 蔡繼濤
統籌 梅瑰
總製片人 張麗
總導演 龐棟
製片 張曉薇
編導 陳博 桑治歌
技術 沈慧 袁斌 萬毅 龍寶華 劉馨玥 徐國雄
包裝 吳瓊 阮翔 錢源 李敏 劉博 程毅
攝像 黎亞東 郭雲霄 張振港 呂卓偉 歐陽勝濤
新媒體宣推 林慧祺 鍾瑋
責任編輯 解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