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A來了,「增量難增收」的運營商該換打法了

作者/  IT時報記者 錢立富

編輯/  王昕  孫妍 

近期,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S2024)在上海舉行,圍繞人工智能、5G-A、算力、智能製造等主題,產業鏈各環節展示了在技術創新、深度協作和應用賦能等方面取得的最新成就,令人振奮,彰顯出信息通信行業發展的活力和動力。

但不可忽視的是,全球信息通信行業發展目前面臨巨大挑戰。

MWCS2024開幕第一天,一家電信運營商高層在演講時揭開了運營商行業的「傷口」,主要在兩處,一是傳統業務趨於飽和、用戶總量增速趨緩,運營商增量難增收;二是以算網數智為代表的新興業務,雖然增速較快,但在總營收中佔比過低。

相比籠統溫和的文字,一組組數字顯得更直接,甚至有些「殘酷」。

移動數據流量業務是運營商最重要的「糧倉」,也是最大的收入來源。但從2024年初開始,移動數據流量業務已從曾經的「增長」轉變為「下降」。如業務體量和收入規模都居全國第一的廣東省,今年前五個月,其移動數據流量收入同比減少2.4%,而去年全年則同比增長7.5%。另外,固定寬帶業務收入也從去年的「增長」轉變為「下滑」。只有新興業務收入板塊在苦苦支撐,但是收入增幅相比前兩年下降了很多。

上述情形客觀映射出國內信息通信行業當前的處境,在傳統業務收入下滑壓力加大的同時,新興業務對收入增長的拉動作用卻不斷減弱。這就造成了一個後果,國內電信行業收入增幅再一次跑輸GDP。

之所以造成這樣的局面,原因不少,其中重要一點是,5G帶來的紅利不及預期。在這次MWC大會上,業內人士直言,5G一直面臨著商業變現的挑戰,雖然5G用戶規模和流量使用水平在增長,但是沒有帶來匹配性的收入增長。

業界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並採取相應措施。

第一種方式是漲價。印度電信運營商就採取了這種最簡單粗暴的做法。最近,印度三家運營商Reliance Jio、Bharti Airtel和Vodafone Idea不約而同上調了移動資費,目的是為了提升用戶ARPU。Bharti Airtel認為,ARPU需要達到300印度盧比(約合26元人民幣),才能實現財務健康的商業模式。Reliance Jio的漲價接近19%,漲幅不可謂不高。

但漲價方式在國內很難行得通,國內通信資費從來只有跌沒有漲,只要運營商敢開口說漲價,立刻會被輿論吞沒,被批得體無完膚。

第二種方式是在商業模式上進行創新。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不斷升級,從5G邁向5G-A,用戶可以享受到越來越快的網速,也給用戶提供了更大的選擇空間。比如,有的用戶對網速要求並不高,50Mbps就能滿足需求,有人則需要500Mbps、1000Mbps,希望網速越快越好,而且對穩定性有著更高要求。

運營商應該充分滿足用戶的差異化需求,採取包括基於速率在內的多量綱計費新模式,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用戶每月支付固定的費用,然後享受固定額度的流量,十幾年來都是如此。

實際上,在2019年我國5G 剛剛商用之時,部分運營商就採取了「流量+速率」的多量綱計費方式,如198元及以下套餐,包含一定量的流量,速率最高500Mbps,198元以上套餐的峰值速率則為1Gbps。但是,這種模式並沒有持續下去。

放眼全球,進入5G時代後,包括速率在內的多量綱計費模式使用範圍越來越廣,滿足不同用戶對速率、確定性和接入優先級的差異化需求。據市場調研機構Omdia發佈的數據,全球大約20%的5G運營商已經為智能手機用戶推出了不同速率等級的套餐服務。比如荷蘭運營商KPN在2024年第一季度剛剛引入速率計費模式,用戶ARPU和移動服務收入都取得明顯增長,還新增了數萬名用戶。

5G-A來臨之後,能為用戶提供更高的速率、更高的穩定性、更低的時延,對於運營商來說,不應再像5G時代那樣,用戶每月付多少錢就是用多少流量,而是應採用多量綱計費模式充分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從而推動自身收入增長。

第三種方式是開放合作,運營商開放自己的網絡能力,便於開發者進行應用創新,從而吸引更多的用戶,幫助運營商和整個行業增加收入。

在一年前的MWC大會上,GSMA推出了Open Gateway計劃,通過提供通用訪問接口,方便開發者更快接入運營商網絡和使用相應的網絡能力,從而加速數字服務和應用程序的發展。這得到包括中國運營商在內的全球數十家運營商的積極參與。

換而言之,這是將整個移動通信網絡變成一個可以被眾多開發者調用能力的平台,就像打造移動互聯網生態一樣。這是一個值得期待的宏偉計劃,將推動行業發展進入良性正向循環,甚至重塑行業。

當前,我國移動通信行業發展正遭遇「傳統業務收入下滑、新興業務收入拉動力減弱」的壓力,卻也迎來了5G-A帶來的新發展機遇。運營商應該改變打法,牢牢抓住新機遇,為今後發展注入改革動力和創新活力。

排版/  季嘉穎

圖片/ 壹圖網  IT時報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