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會摒棄「碳抵銷」?環保理念與舒適度怎麼平衡

在巴黎今夏或超40℃高溫的預測下,巴黎奧組委堅持為了減少碳排不裝空調。為此,部分參賽國與主辦方展開「空調」博弈。近日,在一片爭議之中,巴黎奧組委最終通過了折中措施,允許代表團自行出資購買或租賃空調,消息公佈後,已有超過2500台空調被各代表團訂購。

據瞭解,巴黎奧組委在賽事籌備過程中強調了可持續發展和環保的重要性。他們提倡使用自然通風和遮陽設施,以減少對空調的依賴。然而,這一決定也遭到了一些批評,認為在炎熱的夏季,沒有空調可能會對運動員的表現和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國際奧委會(IOC)對此表示,他們理解巴黎奧組委的環保立場,但同時也強調運動員的健康和表現是首要考慮的因素。IOC呼籲各方能夠找到一個平衡點,既能體現環保理念,又能保證運動員的舒適度和比賽的公平性。

此外,一些環保組織和專家也對巴黎奧組委的決定表示支持。他們認為,通過減少空調使用,可以減少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對環境保護具有積極意義。同時,他們也建議可以通過提高建築的節能標準和使用可再生能源來進一步降低碳排放。

圖/IC圖/IC

環保理念與舒適度怎麼平衡?

「不打領帶,可節約降溫2度耗費的能源。」

以上是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專業副會長兼秘書長曾少軍曾對新京報零碳研究院說的碳圈社交習慣。

他表示,低碳界有一個形象的說法:一條領帶能讓體感升溫2度。那麼我們作為低碳人,要應對氣候變化,就不打領帶,那就節約了要降溫2度耗費的能源,這就是用實際生活方式為應對氣候變化做貢獻。

不打領帶既能舒適放鬆也能低碳。我們追求的低碳就是提升人們幸福指數的低碳,而不是犧牲人們幸福指數的低碳。

環保理念與舒適度怎麼平衡?建築上,通過設計大窗戶或天窗,可以最大化自然光的使用,減少對人工照明的依賴,選擇節能的建築材料和設計,比如良好的隔熱材料、自然通風系統等,可以在不犧牲舒適度的情況下減少能源消耗;能源上,使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來供電;技術上,利用智能家居技術來優化能源使用,例如智能恒溫器可以根據室內外溫度自動調節室內溫度確保舒適度……

巴黎奧運會引發碳抵消合理性的討論

巴黎奧運會尚未承諾實現「碳中和」,而是將目標設定為舉辦一屆碳排放量最少的奧運會。

巴黎奧運會選擇了一個相對務實的目標,即通過實質性的減碳措施來降低碳足跡,而不是依賴碳抵消來宣稱碳中和,這也引發了活動碳抵消合理性的討論。

活動碳抵消是通過自願減排交易獲取的核證減排量,與該項活動產生的碳排放量相當。雖然奧運會通過購買核證減排量對其他地方的碳減排活動起到了激勵作用,但奧運會等活動本身產生的碳排放量並沒有實質性的減少。這也是碳抵消機制引起大家討論的原因。

另外,浙江大學碳中和客座講師、《碳中和時代》作者汪軍對新京報零碳研究院解釋了其中更深層次的原因。汪軍認為,碳抵消制度本身是沒問題的,只是此前國際上因一些劣質的碳信用流入市場,導致許多人對碳抵消產生了誤解,認為碳抵消就是「花錢買宣傳」起不到真正減排的作用。

汪軍補充,這裡面其實最大的原因在於,即使購買碳抵消真正促進了碳減排,但因為通過購買碳抵消來實現減排與真正的減排行動之間可能存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不一致,公眾就很難將其強相關起來,就會本能地產生疑問,再加上輿論引導,就存在輿論風險。

然而,最為穩妥且具有進步意義的做法是,採用高質量碳彙來抵消活動的碳排放,不僅增加了奧運會本身的綠色程度,更倡導了零排放的理念,引起人們對氣候變化減緩的關注,對於奧運會本身和氣候變化應對都是非常有益的,如2022年在中國舉辦的冬季奧運會就通過系列減排措施結合植樹造林實現了碳中和,借此建立起清晰透明的碳減排和抵消的過程機制,為未來的大型活動樹立起標杆。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研究員 陶野

編輯 黃鑫宇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