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在身邊·我是見證者 | 這座便民橋建成後,居民趕公交時間省一半

「以前,我們出了小區去趕公交,至少要走15分鐘。自從有了這座便民橋,走路時間省了一半!」市民翟女士有感而發。

全面深化改革不僅體現在社會飛速發展中,更體現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中。日前,現代快報推出「改革在身邊·我是見證者」互動徵集活動,邀請大家曬出圖片、影片或者物件,講述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身邊的改革故事。活動發佈後,不少市民踴躍投稿,他們用切身感受講述身邊的新變化,翟女士就是其中之一,她向現代快報記者發來了兩張小橋前後對比的照片。

在南京幕府山街道綠苑小區東門外,一座長約5米、寬約1.5米的小橋橫跨在河道上。別看這個小橋不起眼,它可為整個小區648戶居民的出行提供了很大便利,居民們都叫這座橋為「便民橋」。如今,回想起初建這座橋時的場景,不少人都歷歷在目。

綠苑小區位於南京鼓樓區安懷村468號,東邊毗鄰南十里長溝一支流。該小區分兩期建設,一期交付的1至6棟靠西,二期建成的7至10棟居東,沿著河道邊依次排列。業主翟女士是2014年搬進來的,一晃10年過去了,小區點點滴滴的改變,她都看在眼裡。特別是小區東門外的這座便民橋,包括翟女士在內,小區絕大多數業主都印象深刻,她現在還留存著幾年前的那張老照片。

社區牽頭重建的便民橋 翟女士供圖社區牽頭重建的便民橋 翟女士供圖

翟女士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他們小區大門附近沒有公交站,而距離最近的站台,南邊在安懷村,北邊在幕府東路上。以小區大門為起點,不論前往哪一個公交站,走路都至少需要15分鐘,年齡大的人,走路時間要更久。如何節省趕公交的時間,成了業主們共同關心的問題。2022年初,由綠苑小區業委會牽頭,業主們自籌資金,在10棟旁邊的河道上架起了一座簡易小橋。

南十里長溝一支流河道深約五六米,簡易小橋就橫在上面,雖然連通了綠苑小區東門與水吉南路,小區居民通行是方便了,但卻潛伏著一些安全隱患。「沒有經過專業部門的評估和測量,我們籌建的那個小橋,要高出路面兩個台階,而且每逢雨天橋面濕滑,走上去很容易摔倒。」翟女士告訴記者。

居民自己搭建的小橋 翟女士供圖居民自己搭建的小橋 翟女士供圖

老百姓關心的問題,就是改革需要解決的問題。屬地盛世花園社區得知此事後,聯合多個部門召開現場協調會,計劃對小橋進行重建。半年後,綠苑小區便民橋項目開工。2022年11月,一座嶄新的便民橋順俐落成。鋼結構的橋身,塑膠鋪設的橋面,金屬的護欄,綠苑小區居民走在橋上安心多了。「我們原來自己搭的小橋,只是為了圖個便捷,建設手續並不完善。」綠苑小區業委會副主任江誌根坦言,新的便民橋與地面平行,上下橋口沒有了台階,對於老年人來說,特別方便。最關鍵的是,在社區協調下,這座便民橋獲得了「身份證」,符合相關規定。

便民橋橫在南十里長溝一支流上面便民橋橫在南十里長溝一支流上面

據瞭解,便民橋落成後,盛世花園社區還在周邊設置了不少便民設施,包括重塑部分綠化帶、栽植櫻花樹、安裝休閑桌椅、設置宣傳欄等。「社區非常貼心,在橋邊裝的小桌椅,像我們老年人出去買點水果蔬菜,拎著走不動了,還能坐著歇一會兒。」今年74歲的王阿姨告訴現代快報記者,自從南京地鐵7號線北段開通後,這座橋的使用率更高了。

一座簡易小橋,化身成集通行、觀景功能於一體的便民橋,社區用實際行動解決了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幕府山街道盛世花園社區黨委書記王軍表示:「除了重建便民橋,轄區小區的水壓問題、重修大門問題、環境改善等問題,我們一直在用實際行動提升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橋面上鋪設的防滑塑膠橋面上鋪設的防滑塑膠

徵集!現代快報邀你講述身邊的改革故事

即日起,現代快報面向全社會推出「改革在身邊·我是見證者」互動徵集活動,邀請你曬出圖片、影片或者物件,講述身邊的改革故事。現代快報將根據徵集到的內容,擇優進行採訪報導。

徵集內容:

曬出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圖片、影片或者物件,講述其背後的改革故事。

徵集時間:

即日起—8月底

互動方式:

1.下載現代+客戶端,在「改革在身邊·我是見證者」報導評論區留言分享;

2.關注現代快報官方微博,在#改革在身邊我是見證者#話題標籤下,帶圖、帶影片發帖,或發私信分享,並留下您的聯繫方式;

3.關注現代快報官方微信,在對話框中,輸入#改革在身邊我是見證者#話題標籤,帶圖、帶影片留言分享,並留下您的聯繫方式;

4.撥打現代快報熱線025—96060進行分享。

實習生 盧濱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謝喜卓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