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頭溝集結上百家企業亮相北京科博會,展示多領域科創成果
新京報訊(記者陳琳)第二十六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簡稱「北京科博會」)於7月13日至16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門頭溝集結上百家企業的參展力量,全面展示門頭溝區在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方面的成果,涵蓋人工智能、超高清數字視聽、生物醫藥、信息技術等多個領域。
作為首都發展重要門戶,門頭溝區堅持「生態立區、文化興區、科技強區」發展方向,正聚焦「人工智能、超高清數字視聽、心血管領域醫療器械」三大產業,大力打造長安街西延線專精特新產業集群,推動區域經濟綠色高質量轉型發展。
本屆科博會,門頭溝展區面積達500平方米,共有4個展區,分別為科技創新成果展示區、綠色發展生態展示區、詩情畫意文旅展示區和企業互動交流區。
門頭溝區作為首都西岸生態屏障,堅定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持續推動生態修復與生物多樣性保護。2023年生物多樣性調查中記錄到4266種不同類群物種,此次綠色發展生態展示區展現了門頭溝區在生態保護方面取得的成果。
在科技創新成果展示區,「央視界」央廣總台「5G+8K」超高清示範園和「京西智穀」兩大亮點,表明門頭溝區在人工智能和數字視聽產業的佈局與突破。前者集成了內容創作、技術研發與產業孵化,後者則聚焦大算力、大模型與產學研創新孵化。展區內還彙聚了芯盾時代、千丁數科等人工智能類科技企業。特色裝備和高精尖科技企業的展示,體現了門頭溝區充分挖掘整合阜外醫院、精雕集團、百洋醫藥集團等優質資源,發揮協同效應的能力。
從東胡林農耕文明的古樸到七百年皇家琉璃窯的輝煌,門頭溝區的歷史文化底蘊在詩情畫意文旅展示區中得以充分展現。非遺項目與現代文創產品的結合,如琉璃、毛猴製作、京西太平鼓、泥塑等,不僅傳承了傳統文化,還推動了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彰顯了地域文化活力與魅力。
「未來之門」互動體驗區通過創意裝置與夢幻拍照點的融合,為參觀者提供了一次沉浸式的科技探索之旅。科技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概念,而是觸手可及的體驗。
此外,門頭溝區還借助北京科博會這一國際性平台,積極宣傳推介該區的投資環境和產業政策,吸引更多國內外優質企業和項目落戶門頭溝。通過加強與各方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門頭溝區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等方面實現新的跨越。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