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列車大集」看公益小慢車的「民生溫度」

中國網7月14日訊(記者唐佳蕾)7月10日,通化至集安的4347次小慢車上熱鬧非凡,為村民們開設的「列車大集」開市了,鐵路網紅「影老闆」劉影化身導購員,帶著網民在公益慢火車上逛「大集」。記者也跟隨旅客們一同登上了這趟列車,趕了一回「慢火車」上的「大集」。
助力鄉村振興 百姓眼中的「親民車」
因為一條路,溫暖千萬心。在梅集鐵路線上,有列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為「親民車」的公益「慢火車」,這趟列車始於1939年,是通化前往集安的唯一火車,每天7點35分準時從通化站始發開往集安方向,途經水洞、鴨園、鐵廠、果鬆、石湖、老嶺、黃柏、西陽岔8個乘降所,全程運行2小時48分,走行115公里,票價僅需16.5元。

記者在這趟列車上看到,車廂里擺滿了新鮮的農產品,有村民自己種植的黃瓜、玉米、西紅柿、人參,還有大山裡的叫不知名字的野山果、山野菜、山蘑菇……「老鐵們,今天咱們來個山野菜辨認大點名!有認識的趕快留言!」劉影一邊直播一邊不停地為網民講解著,直播間在線人數很快就達到了1萬餘人。
據長春客運段19車隊列車長付強介紹,在這趟小慢車運行區間的果鬆站、集安站附近有集市,每逢農曆初一、十五,石湖、老嶺的村民都會乘坐這趟車去趕集。「按照規定,一般列車上是不可以帶‘活物’上車的,但這趟車是個例外,為了更好服務沿線百姓,村民們是可以帶著活的雞鴨鵝等上車交易的。」付強說。
準備乘車前往集安的趙大爺告訴記者:「我今年已經70歲了,去過很多地方,也深知山裡農民賣貨的難處,如果沒有這趟車,山裡的農作物很難運出來。所以在我們老百姓眼裡這趟車就是‘親民列車’。」幾十年來,依靠這趟車,村民們帶貨出山,腰包逐漸鼓了起來。
帶動「鄉村旅遊」小慢車也可以「浪漫」
據瞭解,近年來,鐵路部門積極與當地文旅部門及沿線農家協調溝通,結合小慢車歷史、沿線經濟、風光美食等地方特色,多舉措、多層面、多渠道打造慢火車「鄉村旅遊線」。
「這些都是我的小學同學,我們有60年的友誼了,這次專門來坐這趟列車去集安遊玩,沒想到這趟列車這麼漂亮乾淨,完全不是我印象中的綠皮火車。」乘客賀特敏告訴記者,這趟車沿途風景非常好,坐著火車看風景也是種享受。

通化師範學院的大一新生楊詩雨一邊看著窗外,一邊說:「我是江西人,和同學們準備去集安遊玩。這趟車很乾淨舒適,沿途風景也很美,最關鍵的是票價對學生很友好,學生票只要8塊多錢。」
這趟小慢車有四節車廂,在每節車廂的頂棚都按照四季風光元素設計了圖案,站在其中,猶如置身於森林、原野、冰雪美景之中。「這趟車窗外景色很美,車內裝飾也很美,而且有空調,我覺得坐這趟車,還挺浪漫的。」乘客張女士說。
「慢火車」不僅為沿線居民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更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公益「慢火車」則宛如流動的民生線,承載著山區人民的希望與夢想,雖然速度不快,卻穩穩地駛向幸福的彼岸。
【責任編輯:唐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