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九成受訪大學生關注當前國際形勢

    曲樊樊(前排左三)在南韓世宗大學和各國同學合照。受訪者供圖    曲樊樊(前排左三)在南韓世宗大學和各國同學合照。受訪者供圖
    吳沐宸在聯合國歐洲總部瑞士日內瓦萬國宮門口留念。受訪者供圖

    郭曉雯在2023年聯合國經社理事會青年論壇亞太區域分組會議上發言。受訪者供圖

    楊佳潤(右一)作為實習生參與第十二屆世界和平論壇工作。受訪者供圖    楊佳潤(右一)作為實習生參與第十二屆世界和平論壇工作。受訪者供圖

    從穿越河西走廊的古絲綢之路開始耳濡目染,到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主題寫下萬字本科畢業論文,楊佳潤心裡的種子就這樣生根發芽了。

    楊佳潤是北京語言大學的一名學生,在他和同學們的心裡,他們學習、成長在一個叫作「小聯合國」的「烏托邦」。他們關注國家大事,討論國際熱點,參與對外交流,感受跨文化傳播,不同膚色、語言、文化的交流與討論都可以碰撞出火花。

    近期,中國青年報·中青校媒在來自全國282所高校的2407份有效調查問卷中發現,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超九成受訪大學生關注當前國際形勢,其中約三成每天都會獲取國際資訊,近四成每週會獲取國際資訊。立足新時代,他們正在用更廣闊的視角看世界。

    開放包容,與世界同行

    陝西理工大學的李偉強經常通過觀看短影片博主對國際形勢的解讀,來瞭解最新國際局勢。「通過專業人士對於國際形勢的分析,讓我對國際形勢形成相對客觀的認知,並啟發我對全球問題的思考。」

    作為一名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李偉強尤其關注領土爭端問題。他深知國家領土上承載著豐厚的資源,「領土不僅是地理上的劃分,更是國家主權和尊嚴的體現,面對霸權主義行徑,我們應堅決反對」。

    中青校媒調查結果顯示,在當前國際形勢面臨的挑戰中,受訪大學生認為最嚴峻的3個分別是全球安全與和平面臨威脅、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華中科技大學的藍海心近期非常關注巴以衝突問題。她在一個影片中看到,一個來自加沙地區的孩子說「我們這裏的兒童永遠長不大」。藍海心當即就流淚了,她深深感受到戰爭給平民帶來的傷害。「我們生活在如此幸福安全的國度,但是世界上還有孩子生活在硝煙瀰漫的炮火之中,這給了我非常大的觸動。看到自己的同齡人正在經歷痛苦,也會和他們一同希望世界和平。」

    調查結果顯示,76.73%的受訪大學生認為國家大事與自己息息相關。「國際社會的變化跟每個人休戚相關,就像蝴蝶效應,兩個國家之間的矛盾會牽動整個世界。」國際關係學院的金田昊從高中起就把看國際聯播快訊當成興趣。她非常認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每個國家、地區都不是孤立的,海洋將所有的大陸連接起來,無論是全球氣候變暖還是能源問題,這些挑戰都需要各國通力合作」。

    一個偶然的契機,金田昊在社團宣講時接觸到「模擬聯合國」,「當時覺得能夠接觸一些課本知識以外的事情很有意思」。

    在「模擬聯合國」,每個人代表不同的國家,擁有不同的國家立場,需要進行現場交流和談判,最終達成一致。正是在這裏,楊佳潤找到了打開國際交往的「鑰匙」。

    楊佳潤介紹,在一些傳統的「模擬聯合國」會議中,和議題相關度較低的國家席位一般不設置。但是在北京語言大學模擬聯合國協會,如尼泊爾、哥斯達黎加等少數國家的留學生也會加入其中。這使得成員代表在參與的過程中獲得了更多元的視角,也讓不同文化背景的中外學生有了深入交流互鑒的機會。

    「這和現如今的國際關係很像,即使我們有不同的觀點,但是最終要彌合分歧,達成合作和共識。」在楊佳潤看來,共識是建立國際新秩序的關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各國發展的必然選擇。

    「他們真誠地著眼世界,而非小我。」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教授劉琛認為,這代大學生國際視野的形成是時代進步的結果,是中國不斷向前發展的結果,也是社會各界攜手付出合力的結果。她引用1992年聯合國前秘書長加利在聯合國日致辭中所說:「第一個真正的全球化時代已經到來。」

    自覺自信,讓世界讀懂中國

    楊佳潤備戰高考的時候,正是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之時。那時他在電視上看到,中國在援助德國的抗疫物資上附贈寄語「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他深受觸動:「這是跨越國界,讓全世界聯合起來的舉動。」

    進入大學學習國際新聞傳播專業後,楊佳潤看待世界的視角發生了變化。他從外在的國際交往,到深入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語言和行為的內在邏輯,「比如說跨文化交際中可能會存在語境差異,容易造成一些誤解,那麼我們要思考如何儘可能去規避,這樣才能講好中國故事」。

    「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必然會感召和鼓舞青年一代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劉琛表示。在她看來,這一代人平視世界的「平」指向於他們希望世界是公平、公正的,不分大小、貧富強弱,以平等的交流共同發展。「這也正是當下我們國家所追求並且紮實推進的。」

    中青校媒調查顯示,94.68%的受訪大學生關注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立場與原則,52.93%的受訪大學生對於中國外交方針政策瞭解程度較深。

    三峽大學的曲樊樊本科學習英語專業,對時事政治方面的專業術語翻譯要求較高,她便格外關注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回顧顧維鈞先生的外交,銘記國人的無力與痛心是我們的必修課」。

    曲樊樊經常通過參加模擬聯合國法庭的辯論賽,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國際視野。「在討論國際問題時,辯論會給我多一個視角,在精彩的攻防中領悟多邊觀點,也會在對比中對我國的發展理念有更深刻的認識。」

    出於對海外漢學的興趣,曲樊樊選擇歐美漢學方向進行研究生深造。其間,她前往南韓世宗大學進行交換,攻讀國語國文專業。

    「由於外國人缺少中國語境的思考,在海外很多中國典籍的英譯中,存在誤讀與誤解。因此,我希望有更多中國學者投入這一領域中,傳遞中國人自己的聲音,擺脫他者視角的束縛。」曲樊樊以自身經歷踐行總書記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海外漢學研究本身就是國外學者研究中國文學,而我們現在是去研究他們如何看待中國文學,這種研究視角的互換,本質上就是一種全球文明的對話。」

    中青校媒調查數據顯示,在關注國際形勢的過程中,84.55%的受訪大學生感受到當今國際環境複雜多變,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正是在這樣的局勢下,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更有責任和使命,向世界展示真實的中國,努力消除誤解。」楊佳潤說。

    對此,劉琛表示,中國青年胸懷「國之大者」,源於中華優秀文化的積澱和傳承。「無論是‘天下為公’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無論經歷戰亂還是苦難,一代代中國人以實際行動書寫青春,彰顯著中華文化傳承至今的內核和價值。」

    乘風破浪,在全球機遇中走上世界舞台

    就在上週,楊佳潤剛剛結束了第十二屆世界和平論壇的實習工作,他在朋友圈寫下:「護正義、促團結、謀合作」。

    這不是楊佳潤第一次參加國際論壇了。無論是國際學術交流會議,還是大型賽會,他已有多次參與國際誌願服務活動的經歷。在他看來,這也是代表中國青年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的機會。從「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到「人類命運共同體」,堅定的理想信念伴隨著他4年來的學習和成長。

    「講好中國故事不僅在於上層建築,更在於民間交往。」曲樊樊正是在民間交往中架起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橋樑。在南韓交換期間,她在課堂中展示了中國茶文化,還有其他中國同學也會用中國舞、中國民樂等形式傳遞中華文化的魅力。

    中青校媒調查數據顯示,近半數受訪大學生有過參與國際交流、國際傳播、國際事務的相關經歷,近九成希望未來能夠參與其中。

    在劉琛看來,這是中國不斷向前發展而帶來的機遇。「德國施普林格·自然出版社出版的英文專著The Chinese Story in Global Order(《全球化的中國故事》)的研究顯示,以1978年改革開放作為一個歷史節點,中國堅定對外開放,在物質文明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也從而獲得了跟世界交流的各種機會。」劉琛表示,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青年大學生有了更多「走出去」的機會,在世界舞台上展現中國青年的風采。

    劉琛認為,當今國際社會也充分給予青年成長和展示的機遇,賦能青年成長。同時她也希望有越來越多的「青年實幹派」站上國際舞台,為推動世界發展做出紮實努力。

    去年夏天,北京理工大學的郭曉雯以中國青年代表的身份,帶著一隻「小老鼠」來到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青年論壇。她和團隊開發了一款微小型腿足型仿生靈巧機器鼠,能夠克服大型四足機器人難以在狹小空間工作、微型四足機器人運動能力弱的缺陷,為應對水安全問題提供瞭解決方案。論壇上,她向來自全世界的青年講述她研究機器鼠的故事,讓世界看到中國青年身體力行地踐行可持續發展。

    「聯合國曾經於我而言是教科書上的文字,但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交流期間,我訪問了世界衛生組織、紅十字會、世界貿易組織等聯合國機構,深入瞭解了各個機構的具體職責與運行機制,與聯合國官員面對面交流,感受多邊外交的具體實踐,讓我更加體會到國際事務的複雜性和多樣性。」曾前往聯合國日內瓦總部進行交流的吳沐宸是香港浸會大學公共管理專業的一名準研究生,這次的經歷讓她更加堅定了未來的學習方向,把握國際公共管理的最新動態及熱點問題,為未來更好地參與相關國際事務打下堅實基礎。

    吳沐宸還將視線關注到國際教育交流方面,以青年視角洞察中西教育差異,希望在推動制度完善、社會保障等方面幫助大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

    努力學習、希望用專業本領武裝自己的李偉強,雖然還沒有走出國門看世界的機會,但他知道,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許多海外項目工程急需國內人才、技術和資源支持。他希望自己日後能夠成為中國對外援建的一分子,傾盡自己所學,造福世界人民。

    學習國際經濟與貿易的金田昊看到中國正在積極推進對外貿易,比如很多地方都在建設經濟自貿區、自貿港或試驗區,她也希望未來有機會運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投身於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之中。

    (實習生張一驄對本文亦有貢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俞希 實習生 李晶晶 孔文軒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7月15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