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一件事」改革:聚數智之力,換民事無憂

playstop

mute

max volume

repeat

病曆一機通查、充電樁一次申請……數智賦能,濟寧推行民事「一件事」改革

聚數智之力,換民事無憂

□大眾日報記者 孟一 通訊員 朱珊珊

濟寧市民孫曉美(化名)被查出肺結節,3家當地醫院均給出「不需要手術」的診療結果,但她仍舊不放心。6月25日,孫曉美來到省立醫院。問診中,專家並沒有急著給她拍片,而是在「愛山東」App「病曆掌上查」程序中調取了她的3次診療病曆和CT片。經過分析,省立醫院專家也認為她無需手術,孫曉美一顆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我都準備好要做一堆檢查了,沒想到醫生動動手指就調閱了我的全部病曆,並迅速給出了明確結論。」談到這次就醫體驗,孫曉美直言方便、快捷又貼心。「病曆掌上查」應用程序的使用,既有效避免了重覆檢查,為患者省下了大筆診療費用,又大幅縮減了跨地域看病的時間成本。

濟寧市民通過「病曆掌上查」小程序,輕鬆查閱自己在濟寧5大重點醫院的門診病曆、住院病曆、處方、報告等7大類就醫信息。(□記者 孟一 報導)

病曆是醫生掌握患者健康狀況和醫院轉診複診的重要依據,然而住院病曆獲取不暢、內容不全等問題至今仍存在。為進一步優化病曆查詢和調用流程,提升就診體驗,去年,濟寧依託「愛山東」App,創新開發並在省內首推「病曆掌上查」應用程序,實現了濟寧市域範圍重點醫院病曆的一站式查詢,只需一部手機,就能輕鬆查閱門診病曆、住院病曆、處方、報告等7大類全流程就醫信息。程序運行一年來,濟寧已有5家醫院接入系統,使用量達16.26萬人次。

群眾的急難愁盼在哪裡,「一件事」改革的腳步就邁到哪裡。秉持著以基本公共服務數智升級靶向解決民生急需的理念,濟寧市推行了「民事無憂——‘一件事’改革」,嘗試以數字化、智能化手段賦能就醫、住房、養老、出行等民生事項,病曆一機通查、充電樁一次申請、保障房一網通辦等改革和服務創新隨之而生。

對於有意向購買新能源車的用戶來說,「充電焦慮」目前仍是影響其最終決定的重要原因。

「現在充電樁鋪設率已經基本能夠滿足用車需要了,為什麼還會有人擔心充電問題呢?帶著這一疑問,我們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焦慮的源頭不在公共充電樁少,而是個人充電樁報裝手續繁瑣。」濟寧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工作人員說,通過調研發現,按傳統路徑安裝個人充電樁,群眾首先要拿到「物業同意書」,但因部分老舊小區物業欠缺、設施陳舊、權責不明,同意書的獲取困難而緩慢。

在濟寧市為民服務中心,市民通過掃取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報裝一件事二維碼,輕鬆辦理報裝手續。 (□記者 孟一 報導)

針對這一現狀,濟寧市行政審批服務局探索出「政企聯辦、內部流轉、數據共享、全程網辦」的個人充電樁安裝新模式。把小區供電設施勘驗、消防通道確認等工作做在前,共建充電樁報裝「綠色通道」小區。同時,在「愛山東」App推出「充電樁一件事」應用程序,「綠色通道」小區的業主只需在應用程序上填寫一張申報單,便可享受一條龍安裝服務,最快申報當天就能完成裝表接電。截至目前,濟寧已累計簽約「綠色通道」小區987個,受益群眾約39萬戶,安裝充電樁約4.6萬餘個。

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安裝現場。(□記者 孟一 報導)

「不同於行政許可等典型的政務服務事項,公共服務的主客體更加廣泛、服務內容更加繁雜,急需高效、精準的數字手段予以智慧加持。」濟寧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副局長王雪盡表示,下一步,濟寧將繼續從問題中找突破,不斷豐富數智賦能的日常應用場景,以智慧生活換民事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