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合肥、巴西聖保羅,兩份新能源車銷售單背後

從想方設法拓展市場到新客戶主動上門

安徽合肥比亞迪汽車銷售員周婷——

「今年最忙時,一天簽下19單」

人民日報記者 李俊傑

安徽合肥,比亞迪汽車銷售員周婷(右)與客戶洽談。安徽合肥,比亞迪汽車銷售員周婷(右)與客戶洽談。

崔吉沛 攝

瞭解車型、看車試車、問價比價……上午9點,開門營業還不到半小時,位於安徽合肥蜀山區的一家比亞迪4S店已經熱鬧起來。走進店內,放眼望去,7輛展車邊圍著不少顧客。在一旁的休息區,銷售員周婷正忙著跟顧客交流。

「每天來看車的人都很多,這已經是我今天接待的第二批顧客了。」周婷笑著說。

今年37歲的周婷從事汽車銷售工作近6年。「我之前是一名燃油車銷售員,2020年11月開始轉做新能源汽車銷售員。」周婷回憶,當時只是覺得新能源汽車是趨勢,可以試一試,「沒想到,試對了。今年最忙時,一天簽下19單。」

說話間,周婷的電話響起。「不好意思,我邀約的客戶到了。」說完,她起身走向門口,不一會兒,便領著一名顧客走了進來。

瞭解到該顧客購車主要用於上下班代步,周婷推薦了一款純電版轎車。「您每天上下班來回50公里,開油車的話,一天的油費在40元左右;如果開電車,家裡裝個充電樁,充一次電二三十元,一個月充上三四次就夠用了。加上現在買新能源汽車能免購置稅,入手一輛很划算。」一筆賬算下來,顧客頻頻點頭。

一直忙到下午3點,周婷才得空回到工位休息。「這會兒有點空閑時間,我得給客戶回電話。」周婷說。「您想諮詢哪款車呢?」「您是換車還是第一次購車?」「您平時用車是通勤多還是出差多?」……短短一個小時,周婷跟20多名潛在客戶電話溝通。「以前想方設法拓展市場,現在新客戶主動找上門。」周婷邊說邊向記者展示通話記錄。

「近幾年,大家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和認可度越來越高,加上車企的促銷激勵,新能源汽車銷售越來越火爆,‘忙’成了我們的常態。」周婷所在門店的市場經理王曉利介紹,2021年門店新能源汽車銷售量才799輛,去年達到了2285輛,實現成倍增長。

下班回家後,周婷依舊忙著回覆客戶信息。等她再次抬起頭時,窗外已是萬家燈火。「我從事新能源汽車銷售的這幾年,趕上了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好時期,感受到大家的消費熱情不斷高漲。我相信,行業發展會越來越好。」周婷說。

門店數一年多增加至72家

長城汽車巴西子公司渠道經理張慶浩——

「客戶買新能源汽車時青睞中國品牌」

人民日報記者 時元皓

巴西聖保羅,長城汽車一家門店的銷售場景。巴西聖保羅,長城汽車一家門店的銷售場景。

張慶浩 攝

正值南半球冬季,巴西聖保羅的清晨有些許涼意。穿城而過的皮涅魯斯河東岸高樓林立,不少國際化公司將辦公地點設在這裏。

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巴西子公司渠道經理張慶浩走進辦公室,打開電腦,仔細查看近期門店的銷售單。作為渠道開發和管理工作的負責人,長城汽車在巴西每一家門店從選址建店到運營管理,張慶浩都參與其中。「我們與客戶建立直接連接。」張慶浩說,長城汽車巴西子公司的產品價格是統一的,客戶可直接到店預訂或通過電商平台下單,銷售團隊能直接掌握訂單信息。

說話間,張慶浩完成了近期的數據分析工作。「今年全年的銷量目標是較去年翻倍。」張慶浩說,「從上半年實際銷售情況看,非常有希望實現這個目標。」巴西電動汽車協會數據顯示,前5個月長城品牌輕型電動汽車銷量近萬輛,已接近去年全年同類型汽車的銷量水平。

「事情越來越多,責任也更大了。」張慶浩說。已過中午,他匆匆吃了飯,就驅車前往聖保羅東區一家正在裝修的門店。

自2021年來到巴西,張慶浩有近一半的工作時間出差在外。2023年5月,長城汽車在巴西的第一個門店開業,在快速佈局下,去年底巴西門店數量達50家,目前已增加至72家,基本覆蓋巴西主要城市。今年,長城汽車在巴西的門店數量預計達100家。

「之前很多巴西客戶購買的都是傳統高端的國外品牌油車,如今,客戶買新能源汽車時青睞中國品牌。」張慶浩說,這份工作帶給他的獲得感,除了來自見證中國品牌在海外市場的發展壯大,還來自消費者的信賴。在巴西利亞,一名客戶曾向張慶浩分享:自己先買了一輛長城汽車,後來又為妻子購買了一輛,最後全家用的5輛車都來自長城汽車,他還不斷向身邊的朋友推薦中國新能源汽車。

聖保羅冬日的白晝很短,張慶浩返回家時,天已黑透。休息片刻,他又開始下一項工作——巴西的晚上,也就是中國的早晨,他要和國內的同事對接,溝通下個月的銷售計劃。

鏈接

新能源汽車產銷快速增長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前6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92.9萬輛和494.4萬輛,同比數別增長30.1%和32%,市場佔有率達到35.2%。新能源汽車國內銷量433.9萬輛,同比增長35.1%;新能源汽車出口60.5萬輛,同比增長13.2%。前5月,新能源汽車出口的前三大市場分別為巴西、比利時和英國。

產銷兩旺的背後,是政策的有力支撐。財政部下撥專項資金用於支持老舊汽車報廢更新,汽車以舊換新工作開局良好。工業和信息化部等5部門開展2024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加快補齊農村地區新能源汽車消費使用短板。產銷兩旺的背後,是對新興市場的持續開拓。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在以優質、高性價比產品吸引大量新興市場消費者的同時,積極佈局海外市場,在泰國、馬來西亞、巴西等地新建或擬建生產線,推動全球新能源產業發展。

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將引導各地在牌照、充電、通行等各個方面改善消費條件,持續提升駕乘體驗,催生更多購買需求,讓新能源汽車消費擁有良好環境,更好發揮對整體消費的帶動作用。

快評

好產品自己會說話

林子夜

從油車銷售轉為新能源汽車銷售,既為顧客提供多元選擇,自己也獲得事業發展,門店銷售員周婷說,「現在新客戶主動找上門。」在巴西紮根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渠道經理張慶浩的獲得感,除了來自見證中國品牌在海外市場的發展壯大,還來自消費者與日俱增的信賴。

中國和巴西,地球的兩邊,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為何都銷售火熱?因為好產品自己會說話。

看產業基礎,已形成規模效應的成熟汽車產業鏈體系,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突出品質和高性價比提供堅實支撐。

看創新研發,聚焦動力電池、發力智能駕駛,不斷迭代的技術提供更優駕乘體驗。

看用戶意識,從「製造出海」到「品牌出海」,中國新能源車企在海外建立工廠和營銷團隊,提供個性化定製服務,更好貼合不同地區的消費習慣。

好產品不是一個平面,而是多重因素疊加之後的立體呈現,更是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生動註釋。

刊於《人民日報》2024.7.15 第10版刊於《人民日報》2024.7.15 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