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悶熱現狀將改善,北京地鐵16座地上站加裝冷風機

新京報訊(記者裴劍飛)今天(7月16日)上午,記者在北京地鐵13號線清河站看到,站台上增加了多台白色的冷風機。

北京地鐵13號線清河站,站台上的蒸髮式冷風機。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北京地鐵13號線清河站,站台上的蒸髮式冷風機。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像13號線清河站這樣的地面車站,每到夏季都會出現高溫炎熱的情況,降溫主要依靠自然通風,效果並不好。今年6月,北京地鐵公司啟動首批16座地上站熱環境改善一期工程,目前已有4座車站的熱環境改造設備投入試運行,清河站便是其中之一。在清河站,蒸髮式冷風機讓候車乘客即使站在距離風機比較遠的位置依然能感受到涼風吹拂,降溫效果明顯。

此次改造主要涉及1號線八通線、5號線、13號線、15號線、昌平線、房山線、亦莊線7條線路共16座車站。目前,13號線清河站、房山線長陽站、亦莊線經海路站、1號線八通線傳媒大學站的熱環境改善設備已投入試運行,其餘12座車站熱環境改善設備正在調試中。

經現場測量,冷風機出風口處的溫度冷降至26℃以下。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經現場測量,冷風機出風口處的溫度冷降至26℃以下。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記者瞭解到,北京地鐵公司所轄17條線路共有78座高架站,站台類型主要分為三類:全高站台門的半開放型站台、半高站台門的開放型站台以及安裝聲屏障的近全封閉站台。站台通風主要依靠自然通風,以及加裝搖頭風扇、空調候車室等措施。

為進一步提升乘客候車體驗,公司於去年開展科研試點,與專業公司共同研發了適用於軌道交通的蒸髮式冷風機產品,該設備採用蒸發冷卻技術進行降溫,通過加裝射流噴口,送風距離達8-12米,結合風擴散效果確保乘客活動區域舒適度,可降低乘客體感溫度。

記者觀察後發現,這些冷風機與普通家庭使用的空調不同,旁邊並沒有排出熱氣的外掛機。「此次改造中採用的蒸髮式冷風機不需要使用冷媒,能耗更低,相當於利用水的蒸發進行冷卻,帶走空氣中的熱度,讓站內的溫度降下來,特別是在開放環境的地面站效果更好。」北京地鐵機電分公司工程項目管理部副部長盧澤泉告訴記者。

今年以來,公司結合不同車站的實際環境特點開展調研分析,從降溫效果、維修便捷性及運營安全等多維度進行考慮,選定了站台層溫度較高、日均客流量超過4萬人的首批16座車站進行熱環境改造,分別為15號線孫河站、國展站、花梨坎站、後沙峪站,13號線清河站、回龍觀站,昌平線西二旗站、沙河站、沙河高教園站,5號線北苑路北站、立水橋南站,1號線八通線傳媒大學站、雙橋站、通州北苑站,房山線長陽站以及亦莊線經海路站。公司結合不同車站的實際情況,分別製定了熱環境改善方案。

其中,15號線4座全高站台門的半開放型站台,熱環境改造採用多聯機空調系統,同步配置5台室內櫃式機組,其餘12座半高站台門的開放型站台車站,針對性採用前期科研成果——蒸發冷風機進行降溫。

目前,北京地鐵公司正積極推進工程實施,一期工程預計7月底全部竣工,調試完成後,首批16座車站設備將全面投入使用。下一步,將結合一期工程的效果、經驗,對系統進行升級迭代,持續做好後續改造工程優化及推進工作,進一步提升乘客候車的舒適性。

編輯 白爽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