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偉領銜,天津音樂學院民族歌劇《二泉》亮相天津音樂節

新京報訊(記者劉臻)由黃定山執導、杜鳴作曲、任衛新編劇、高嵩執棒的天津音樂學院民族歌劇《二泉》,日前亮相天津音樂節。該劇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天津音樂學院院長王宏偉領銜,龔爽、王澤南、陳瀅竹、吳夢雪等實力派青年歌唱家擔綱主演,陳軍主任傾情加盟,天津音樂學院青年交響樂團、青年合唱團、青年戲劇團、青年舞蹈團等近300名師生為演出班底,四天五場演出,成為本屆天津音樂節備受矚目的亮點。

民族歌劇《二泉》海報。天津音樂學院供圖民族歌劇《二泉》海報。天津音樂學院供圖

《二泉》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獨特的敘事風格,讓觀眾深入體驗到了民間音樂家阿炳與命運不斷抗爭的悲壯人生,優美的唱段和美輪美奐的舞台呈現,給觀眾帶來深度共情的體驗。

民族歌劇《二泉》巧妙地結合了寫實與非寫實的敘事手法,並通過時空交錯的結構,展現了阿炳從青年到中年的跌宕起伏。全劇通過四條情感衝突線,以一把二胡串聯,精心描繪了阿炳如琴弦般流淌的內心世界及與相關人群的內心交流、釋放,有時甚至是情感的迸發。無疑,劇作融合了西方交響樂和中國傳統民族樂器如二胡、琵琶、板、小鑼、小鑔、木魚、小堂鼓、磬,同時融入錫劇、越劇、江南小調、蘇州評彈等地方戲曲元素,多種表現形式如獨唱、重唱、對唱及合唱交織在一起,共同塑造了阿炳剛毅而不屈的藝術形象。

劇中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處理尤為引人注目。創意團隊採用了「跳進跳出」的手法,特意安排了著名二胡演奏家陳軍現場演奏,使這一場景成為了劇中的一大亮點,既增強了劇作的藝術深度,也向這一經典樂曲致以崇高敬意。該劇導演黃定山表示,此次作為教學劇目創排《二泉》是一件大事,這個大事就在於其「教學意義與人才培養意義」,這些特徵一定會帶來新版《二泉》獨特的演出意義、美學意義及其不同的藝術特徵。

民族歌劇《二泉》展現了阿炳從青年到中年的跌宕起伏。天津音樂學院供圖民族歌劇《二泉》展現了阿炳從青年到中年的跌宕起伏。天津音樂學院供圖

天津音樂學院通過將《二泉》作為教學劇目進行經典化創排,展示了其在產教學研育人模式上的創新和實踐。通過此次演出,該學院不僅讓學生從課堂走向舞台,還把舞台轉化為學習和實踐的空間,體現了學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及表演之奏、唱、演、表,必須在舞台錘煉的硬道理。這種教育模式有效地將理論教學、藝術創作和職業實踐結合起來,為學生提供了寶貴的學習和成長機會。天津音樂學院通過將《二泉》作為教學劇目經典化複排,再次證明了學校在民族歌劇領域的領先地位和文化傳承的責任感。此前,天津音樂學院已成功複排並演出了民族歌劇《同心結》,顯示了其對推廣和發展中國民族歌劇的承諾和能力。

天津音樂學院將《二泉》作為教學劇目進行了經典化創排。天津音樂學院供圖天津音樂學院將《二泉》作為教學劇目進行了經典化創排。天津音樂學院供圖

在本次演出期間,民族歌劇《二泉》專家研討會同時在天津音樂學院召開,進一步探討《二泉》的藝術價值和文化意義。在研討會上,多位專家學者,包括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指導委員會副主任祖佩娟、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居其宏以及中國音樂學院教授雷佳等,紛紛對《二泉》的創新演繹和教育實踐表示高度讚賞。祖佩娟表示,「非常好的戲,就歌劇舞台上,這樣的人物展現,這樣的演出水平達到四好水平:演得好、唱得好、戲也好,加整個舞台故事說得好。」他們強調,該劇不僅豐富了民族歌劇的表現手法,也展現了中國文化獨特魅力和深遠的影響力,進而開闢了民族歌劇發展的新視野,提供了創新發展的思路和方向,為未來的藝術創作和學術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此次演出,是一次文化傳播與藝術交流的重要契機,也展現了天津音樂學院的藝術風采。同時,與會專家就如何進一步完善劇目創作、表演等問題,也從不同角度提出直率意見和建議。

編輯 吳龍珍

校對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