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青海開展野外探索,北京市少年宮創新自然科普教育方式

新京報訊(記者楊菲菲)「青海非常奇妙,有很多北京沒有的物種」「青海的風景特別美麗,青海湖碧波蕩漾」「青海的美食很好吃」……7月17日,北京市少年宮(北京教學植物園)舉辦的「奇妙自然 大美青海」野外探索夏令營活動正式結束,來自北京多所中小學校的學生們意猶未盡,回憶著過去一週的精彩生活。

學生們奔赴青海,觀察當地的植被資源。圖/北京市少年宮學生們奔赴青海,觀察當地的植被資源。圖/北京市少年宮

記者瞭解到,野外探索夏令營是北京市少年宮的品牌活動,這是夏令營首次走出北京奔赴青海。為了讓營員們「研之有物、以研促學」,夏令營開發和融合當地豐富的自然與人文研學資源,打造了一系列融趣味性、親曆性、科學性於一體的實踐活動。

比如,營員們一起走進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館,直觀瞭解青藏高原的地形地貌,並對這片土地上獨特的動植物資源、礦石寶藏以及水文資源,有了初步的認識。營員們還走進了我國「兩彈一星」研究基地——原子城,對「兩彈一星」精神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在青海湖,營員們看到了青海豐富而獨特的生物資源,比如湟魚、黑頸鶴、棕頭鷗、柏蘭迪利原羚等等。還走進祁連山國家公園討拉溝管護站,化身小小巡護員,與巡護員一起巡山,沉浸式體驗日常管護工作。

老師為學生們講解當地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及其特點。圖/北京市少年宮老師為學生們講解當地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及其特點。圖/北京市少年宮

北京市少年宮表示,此次活動創新性地融入「兒童參與式」教育理念,小營員們根據自身興趣與特長,或成為自然研究員,探索大自然的奧秘;或成為自然藝術家,展示藝術才華與舞台魅力;或擔任自然遊戲師,設計趣味遊戲活動;或化身研學小記者,用鏡頭和文字記錄夏令營的精彩瞬間。

不少小營員們表示,首次全程參與活動設計、任務安排及成果展示,提升了自己的自主性、團隊協作、組織策劃和溝通表達能力,綜合素質得到鍛鍊和提升。

小營員田蘇佳告訴記者,讓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瞭解到了湟魚洄遊的故事,「湟魚逆流而上永不言敗的精神,打動了我。我覺得我們也可以像湟魚一樣,即使是在困難中,也永不言敗、永不放棄。」小營員張啟融則感慨青海豐富的物種資源,他對柏蘭迪利原羚十分感興趣,「這是在北京看不到的,我回去後也要把美麗的青海告訴更多的小夥伴。」

閉營儀式上,北京市少年宮主任秦蕾表示,此次活動帶領孩子們一起領略了青海的獨特風光,孩子們通過走訪調研、科學觀察、親身體驗等方式,探究青海湖、祁連山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學習科學的自然觀察與研究方法,鍛鍊科學思維與合作能力,增強生態文明與保護意識,「這對首都的少年兒童來講是一次很好的嘗試。未來,北京市少年宮(北京教學植物園)將持續開發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自然科普教育活動,充分發揮生態文明教育的綜合育人價值,助力青少年兒童身心健康成長。」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