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設體驗區、上線數字法官,北京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實踐基地揭牌

7月17日,「北京市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實踐基地」「北京市學校‘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啟動儀式暨青少年網絡素養促進工作研討會在北京互聯網法院舉辦。

根據基地建設方案,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聯合北京互聯網法院開設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體驗區,通過在線訴訟體驗、庭審觀摩、模擬法庭、法律「劇本殺」等多種形式開展現場實踐教學。

學生在北京互聯網法院體驗線上庭審。受訪者供圖學生在北京互聯網法院體驗線上庭審。受訪者供圖

數字法官「小未」正式上線

根據基地建設方案,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聯合北京互聯網法院將真實案例改編成法律「劇本殺」,讓同學們在法官的帶領下,通過角色扮演體驗庭審的全過程,培育同學們公平正義的法治精神。

同時,圍繞網絡道德意識形成、網絡法治觀念培養、網絡使用能力建設、人身財產安全保護等主題打造「首互未來·e堂課」標準化網絡素養課程,為大中小學生、家長、學校、社會等提供專業化、菜單式、定製化服務。

此外,引入數字法官作為「首都家校社協同育人指導中心」法治宣講員進行線上教學,通過微劇場、微漫畫、微課堂等多種形式,將真實案例和司法實踐轉化為生動鮮活的法治教育素材,豐富線上教育平台網絡素養教育內容體系。

基地還將結合各區的網絡素養教育現狀和實際需求,製定網絡素養教育推廣計劃,努力實現網絡素養教育優勢資源在北京市的全覆蓋,並輻射京津冀地區。

會上發佈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指南》。北京互聯網法院基於涉網未成年人案件的審判實踐,以生動簡明的漫畫、案例形式通過真實案件以案釋法,並根據案件中總結出的家長和未成年人容易出現的用網困惑編寫問答部分,出版該書,有助於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提升未成年人及家長網絡素養。

「作為法官的數字分身,我將跨越時空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會上,數字法官「小未」正式上線,這是北京互聯網法院運用數字技術設計的貼近未成年人的數字法官,可以協助法官開展網絡素養教育、帶領未成年人參觀網絡素養教育實踐基地,可以出現在微課堂、微劇場中,可以在現場教學中和學生們近距離互動,也可以在案件審理過程中為當事人提供訴訟服務指引。

「北京市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實踐基地」揭牌。受訪者供圖「北京市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實踐基地」揭牌。受訪者供圖
「北京市學校‘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揭牌。受訪者供圖「北京市學校‘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揭牌。受訪者供圖

引導青少年成長為合格的「網絡公民」

數字素養和技能是青少年必備的核心素養。2020年6月1日正式實施的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國家社會學校家庭應當加強未成年人的網絡素養宣傳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網絡素養。2022年教育部公佈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也將信息科技課單獨設課。2024年1月正式實施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規定,學校應當將提高學生網絡素養等內容納入教育教學活動中。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李軍鋒表示,在北京互聯網法院建設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實踐基地、「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是跨部門、跨領域的合作探索,有利於推動育人資源的整合、優質力量的融合、社會功能的聚合。

他進一步指出,要強化統籌聯動,共建協同育人新格局,營造全員育人、全要素育人的良好氛圍,為提升青少年的網絡法律意識發揮支撐作用。要加快資源融通,用好網絡育人新載體,引導青少年通過司法案例瞭解互聯網法律法規,規範網絡行為,成長為合格的「網絡公民」。要優化機制保障,探索實踐育人新範式,推動互聯網法院實踐教學納入思政課教學體系,組織學生在體驗式、交互式司法實踐中提升法治意識。

「現在的青少年都是網絡原住民,在用網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社會關切的問題,包括網絡沉迷、網絡欺淩、個人信息泄露等,這充分說明對於廣大青少年開展網絡素養教育迫在眉睫。」北京互聯網法院黨組書記、院長薑穎表示,北京互聯網法院在2021年5月掛牌全國首個互聯網少年法庭,並打造「首互未來」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品牌,有生動的司法案例作為教學資源,可以更好地推動青少年網絡素養的培養。北京互聯網法院將全面推進涉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工作,為青少年在網絡空間的健康成長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北京市委網信辦副主任王飛在致辭中表示,北京互聯網法院掛牌「兩個基地」,為更好地提升首都未成年人網絡素養、發揮網絡作用助力「大思政課」建設提供了載體平台。下一步,將聚焦未成年人興趣特點抓供給,推動網絡內容更具吸引力;聚焦未成年人網絡亂象抓治理,推動網絡生態建設更具引導力;聚焦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抓合力,推動網絡素養教育更具穿透力。

新京報記者 馮琪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