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鼇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搭建國際平台 增進國際合作

    博鼇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第三屆大會7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辦,「國際合作」「團結合作」成為多名專家學者發言中的高頻詞。

    斯洛文尼亞前總統圖爾克在大會上注意到,多名嘉賓談到了增進國際團結。「這些不僅僅是關鍵詞,還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我們應該帶到日常工作中,在未來數月乃至數年都要牢記。」他說。

    今年5月,世界衛生大會批準了世衛組織第14個工作總規劃。世界衛生組織全民健康覆蓋、改善人口健康事務助理總幹事李愛蘭表示,這是新的全球行動計劃,希望會員國、世衛組織和合作夥伴共同努力,使全世界回到衛生相關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軌道上來。它的首要目標是促進、提供和保護世界各地所有人的健康,衛生公平是其中的核心,也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則。

    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曹雪濤介紹,2017年以來,健康中國上升為中國國家戰略,聚焦群眾主要健康問題和影響因素,啟動實施了15項健康行動。如今,人民健康水平持續提高,中國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8.2歲,嬰兒死亡率下降到4.5‰,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下降到6.2‰,孕產婦死亡率下降到15.1/10萬,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下降到15.2%,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提升到29.7%,主要健康指標位於中高收入國家前列。

    「健康中國建設讓我們以較低的投入實現了較高的健康產出,不僅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衛生健康發展道路,也為全球實現健康相關可持續發展目標提供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智慧。」曹雪濤說,全球化時代人類命運休戚與共,衛生領域也面臨著諸多共同的挑戰,需要各國攜手共同應對。中方期待與各國團結合作,進一步加強衛生體系韌性,構建強大的醫療衛生體系,支持世界衛生組織更好地發揮作用,全面提高全球衛生治理能力。

    「健康並不僅僅是指不受疾病困擾,而是身體、精神和社會福祉的綜合狀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已經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路線圖,中國在許多方面都走在了前列。」新西蘭前總理珍妮·希普利說,「南南合作等多種合作形式可以幫助我們找到創新的方式,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更大的成績。」

    針對衛生投入在GDP中的佔比問題,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認為,要改變「衛生只是消耗」的觀念,無論從供給側還是消費市場端來看,人民健康都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方面。他認為,應當把GDP中的衛生花費佔比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體現,作為社會先進和文明程度的指標。

    國家藥監局副局長趙軍寧列舉了我國藥品監管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包括推進藥品監管法治建設、深入推進監管科學研究應用等。他提到,中國是醫藥製造大國,中國的發展需要開放的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

    香港特區第五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香港作為國際研究中心、國際商貿中心以及有著高質量醫療衛生服務的地區,有其發展醫療衛生行業的優勢。香港特區政府今年大力投放資源發展科技創新,僅香港科學院就投資100億港幣,成立了28個實驗室,其中與生物科技相關的實驗室超過半數。在林鄭月娥看來,香港最大的優勢在於背靠祖國,連通世界,尤其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腹地,不僅為香港的科研發展提供了大市場,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製造基地。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尹希寧 胡寧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7月19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