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寫尼安德特人與現代人的接觸史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原理 (ID:principia1687),作者:Takeko,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在現代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間里,我們的祖先只是同時存在的幾個不同古人類群體之一。其實,除了我們自身之外,還有一些同樣令人著迷的群體,比如尼安德特人。

自從最早的尼安德特人骨骼被發現以來,人們就對他們充滿了好奇。最初的一些刻板印象以為,尼安德特人是一種行動遲緩、頭腦遲鈍的物種。但隨著越來越多的發現已經證明,他們其實是技巧高超的獵人,也是厲害的工具製造者,懂得用複雜的技術療傷,並能很好地適應歐洲寒冷的天氣,甚至可能創造了文化。

更有趣的是,基因證據表明,我們的祖先似乎和他們之間發生過許多故事,甚至直至今日,我們體內仍然留存著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近年來,人們又發現了一個同期生活的名為丹尼索瓦人的神秘群體。丹尼索瓦人和尼安德特人以及現代人也都存在著基因交流。這又帶來了一系列有趣的問題。

那麼,他們到底和我們有什麼不同,又有多少相似之處?我們的祖先和尼安德特人相處得好嗎,還是和他們爭鬥不止?我們的祖先會和他們相愛嗎?

現在,一個由遺傳學家和人工智能專家組成的國際團隊,為我們和這些古人類的歷史故事增添了新的篇章。他們發現了現代人、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基因交融和交換的歷史的更多細節。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這些早期人類群體之間的聯繫比先前認為的密切得多。研究已於近日發表在《科學》上。

繪製基因流圖譜

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名為IBDmix的基因工具。這種工具可以借助機器學習技術解碼基因組。他們利用2000份現代人、3份尼安德特人和1份丹尼索瓦人的基因組,繪製了過去25萬年來人類群體之間的基因流動圖。

研究人員注意到,在過去十多年間,大多數遺傳學研究都集中在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如何影響了我們現代人的表型和進化史上。但事實上,反過來看這個問題同樣有趣。因此,在新的研究中,他們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了在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中尋找現代人的DNA

不同於先前的探索,新研究在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中尋找現代人的DNA(圖/Li et al,Science)不同於先前的探索,新研究在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中尋找現代人的DNA(圖/Li et al,Science)

結果他們第一次發現了現代人與尼安德特人的多次混合的證據。第一波接觸潮發生在約20—25萬年前,另一波接觸潮則在10—12萬年前間,接著到了約5—6萬年前,又出現了最大一波接觸潮。這與之前的基因數據形成了鮮明對比。

他們意識到,第一波尼安德特人與現代人交配的後代一定留在了尼安德特人那裡,因此在如今的人類身上並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新的分析模型改寫了人類和尼安德特人的故事。大約60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和尼安德特人在「家譜」上分道揚鑣。隨後在大約25萬年前,進化出了我們現代人的身體特徵。從那時起,我們的祖先很可能就開始了遷徙,離開非洲,又回到非洲,一直在四處遷移。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遇到了比先前以為的要多得多的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直到大約5萬年前尼安德特人消失,在這20萬年間,現代人很有可能一直在和尼安德特人種群互動

這種關於人類遷徙的觀點與其他考古學和人類學的研究不謀而合。這些研究都表明,人類群體之間存在著許多文化和工具交流

尼安德特人的消失

另一個發現是,尼安德特人的數量應該比以前認為的還要少

簡單來說,遺傳學模擬傳統上會使用變異,或者說多樣性來代表種群規模。換句話說,基因越多樣,種群規模應該就越大。但IBDmix分析發現,尼安德特人表面上的多樣性其實有很大一部分來自現代人DNA序列,這也導致人們對尼安德特人的種群規模高估了約20%。

綜合來看,這些新發現也同樣能描繪尼安德特人是如何在大約3—4萬年前從歷史中消失的。尼安德特人可能並不是「滅絕」,而是在很大程度上被吸收了。這種研究結果與人類學家費特·史密夫(FredSmith)於1989年首次提出的「同化模型」非常相似。

他們的觀點是,可能有很長一段時間里,尼安德特人的種群都處於瀕臨滅絕的邊緣。他們的種群慢慢縮小,而現代人最終在人口上壓倒了尼安德特人,直到他們最後的倖存者與現代人群體合併。

參考來源

https://www.princeton.edu/news/2024/07/12/history-contact-princeton-geneticists-are-rewriting-narrative-neanderthals-and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i1768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