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暑:賞盛夏繁茂 覓一方清涼

「曉牧侵星大暑天,晝尋芳樹綠陰眠」,今日,我們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也是夏天的最後一個節氣——大暑。大暑時節正值三伏天,此時,風似乎藏匿了蹤跡,聲聲蟬鳴中,熱浪翻滾,雨水增多,大地開啟「濕熱交蒸」的夏日模式。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相較於小暑,大暑之時熱力更甚,濕氣瀰漫。

安徽省太湖縣,成群白鷺棲息於農田中,繪就田園畫卷。劉輝 攝安徽省太湖縣,成群白鷺棲息於農田中,繪就田園畫卷。劉輝 攝

《管子》曰:「大暑至,萬物榮華。」民間亦流傳,「大暑不暑,五穀不鼓。」北京師範大學社會學院教授蕭放表示,從氣象物候可看出,大暑的節氣特點是高溫濕熱,這樣的氣候對稻作農業豐收大有好處。在暑熱難耐的桑拿天,萬物汲取蓬勃之力,沐暑氣而奮長,展繁茂之態勢,繪就一幅波瀾壯闊的生動畫卷。

以五天為一候,古人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大暑時節,枯草上的螢火蟲卵化蟲而飛,點點螢光閃爍,為夏夜增添幾分神秘與浪漫;大地吸收了充足的陽光和水分,變得濕潤而肥沃,空氣中瀰漫著沉悶的濕熱,天地間彷彿是一個大的蒸籠;雷雨天氣愈發頻繁,為大地帶來一絲涼爽的同時,預示著季節更迭的腳步正在靠近。

大暑之際,大自然的變化帶來了豐富多彩的傳統習俗。

暑伏天,民間流傳「飲伏茶」「曬伏薑」,以古法調和盛夏之燥。伏茶,一般彙集金銀花、夏枯草等十多種中草藥,一壺慢煮,清心寧肺,退卻暑氣;伏薑,則是將生薑切片或榨汁,佐以紅糖,密封於罐,並晾曬至出伏,其功效在於驅逐體內寒氣、濕氣。

廣東很多地方習慣在大暑時「吃仙草」,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其莖葉曬乾後可做成消暑甜品燒仙草,帶來舌尖上的一抹清涼;在魯南地區,「喝暑羊」的習俗廣泛流傳,一碗羊肉湯溫暖入喉,帶走體內積熱;福建莆田一帶,荔枝、羊肉與米糟,成為「過大暑」的餽贈佳品,親朋好友間傳遞的不僅是食物,更是濃厚的情誼與祝福。

讓我們於盛夏的飽滿中感悟生命的激情,擁抱每一個熾熱而美好的當下,靜候涼風徐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