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標里話改革丨「馬蹄蓮」之下:科創對接如網購 兩歲企業躥高個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真真 劉潔 馬雲俊

通訊員 吳非

編者按

當前,全國上下正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連日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深入走訪全省有代表性的新地標,探尋新時代湖北重要的改革成效,以小切口、新故事,反映荊楚兒女在全會精神指引下的奮進姿態。今起,本報推出系列報導「新地標里話改革」,敬請關注。

決定摘錄

統籌各類科創平台建設,鼓勵和規範發展新型研發機構,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引領作用,加強創新資源統籌和力量組織,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摘自《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

現場探訪

7月19日一大早,38歲的李永侖駕車經過「馬蹄蓮」,前往黃岡。

這一座酷似馬蹄蓮的建築,是位於光穀的武漢新能源研究院大樓,2014年建成後頻頻在海內外亮相,成為湖北科技創新的全新地標。

初生的朝陽,在「馬蹄蓮」上灑下一片金黃,也讓李永侖更加振奮,加緊奔赴位於黃岡的新工廠。

位於光穀的武漢新能源研究院大樓,因酷似馬蹄蓮而得名,成為湖北科技創新的全新地標。(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位於光穀的武漢新能源研究院大樓,因酷似馬蹄蓮而得名,成為湖北科技創新的全新地標。(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

李永侖,是光穀企業武漢啟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啟鈉新能源」)副總經理。眼下,他正忙於交付公司的首個海外百萬訂單。在黃岡,公司剛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生產線。

「如果沒有科創供應鏈平台,公司不可能躋身全國第一梯隊。」他說。鋰電池是目前主流技術路線,但鈉離子電池安全性更好、充電更快、原料獲取成本更低,只是目前能量密度較低,主要用於儲能領域。

2023年8月,啟鈉新能源的研發團隊在重要材料配方上遇到瓶頸。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他們把研發需求發佈到湖北科創供應鏈平台上。

「不到3天,就有4所高校與我們聯繫,最終我們選擇了湖北工業大學的團隊。不到3個月,就合力完成攻關。」李永侖說,儲能產業新賽道,產品迭代非常快,「得益於平台‘牽線’,公司提前6個月實現量產,在新賽道上一步領先、步步領先。」

成立僅兩年的啟鈉新能源,已迅速成長為光穀「種子獨角獸企業」和「瞪羚企業」。

鳥瞰中國光穀·數字經濟產業園項目。該產業園將致力於打造全球數字經濟創新高地和產業集聚區。(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鳥瞰中國光穀·數字經濟產業園項目。該產業園將致力於打造全球數字經濟創新高地和產業集聚區。(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

2023年6月,湖北以科創高地光穀為主體,建設以「用」為導向的湖北科創供應鏈平台。平台上,企業出題、高校院所響應、以需定研,手指輕輕一點,創新資源一網打盡,供需智能匹配。「在光穀,科創對接就像網購一樣便捷。」李永侖說。

一種全新的創新組織模式,正將湖北科教資源優勢精準激活、切實轉化為創新發展優勢。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科技創新和新經濟發展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一年來,該平台累計發佈企業創新需求1.58萬項,匹配成功近4000項,活躍企業超3.36萬家,創新資源正向全省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外延伸。

湖北科教優勢明顯,如何轉化為發展優勢,一直是湖北科創改革的「靶心」。

1987年,光穀創辦我國第一家科技企業孵化器。

20世紀90年代,光穀又探索科技成果轉化「四級跳」模式:科技成果在高校產生—成果在高校周邊孵化—孵化企業在大學科技園成長—再到專業科技產業園規模發展。

華工科技智能製造產業園未來城園區。(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華工科技智能製造產業園未來城園區。(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

在「馬蹄蓮」背後辦公的武漢達夢數據庫股份有限公司,正是其中典型。從華中科技大學科研起步,達夢數據從關南工業園、光穀軟件園到未來科技城「一步步起跳」,積累出國產數據庫核心源代碼。今年6月12日,達夢數據成功上市,成為「國產數據庫第一股」。「佔地50畝的公司大樓即將建成,明年將可入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馮裕才說。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這將為公司發展帶來極大活力。」華工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馬新強介紹,近年來,公司不斷引進和培養高層次人才,與高校院所合力培養卓越工程師,成立華工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圍繞國家戰略核心攻關,一年多來已突破超長跨距光-電算力芯片技術、1.6T矽光芯片及模塊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新產品不斷湧現。

「馬蹄蓮」對面不遠處,華工科技光電子信息產業研創園正火熱建設。整體建成後,公司中央研究院將搬入。這一形似航母的樓群,有望成為湖北科創又一新地標。

短評

讓創新資源 流動更歡暢

□ 張真真

以光穀為主體的湖北科創供應鏈平台,成立剛一年,就已供需對接研發近4000項。

創新要素的疊加與乘數效應,改革活力迸發。今年前5個月,光穀技術交易規模434.4億元,同比猛增148.23%。

從我國第一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到「四級跳」模式,再到湖北科創供應鏈平台……以這些模式為代表,湖北從「點」到「線」再到「面」,在科創領域改革探索,一步步讓科技成果加快轉化、讓創新資源加速鏈接。

82位院士、132所高校、200萬在校大學生、163個國家級創新平台、3600家科研機構、35萬名研發人員,是湖北服務國家創新的「最強班底」。

加強創新資源統籌和力量組織,才能讓創新資源更歡暢流動!全新起點,我們全新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