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揭秘《玫瑰的故事》幕後:世紀壇醫院撿寶,中國大飯店懷舊

對於電視劇製作而言,北京到底有什麼吸引力?《玫瑰的故事》美術指導王競對此有著自己的專業解讀:北京有層次多元的外景資源,不論是展現古都的厚重、上世紀的風貌、大都市的繁華,還是小城市的熱鬧,都能找到合適的景別;北京有深厚的文化積澱,劇情如果與藝術行業相關,這裏更是不二之選;北京擁有其他超一線大城市難以媲美的頂級專業攝影棚和準專業攝影棚資源,可以滿足各種拍攝需求。

《玫瑰的故事》在中國大飯店取景。

多元的城市風貌提供豐富的拍攝場景

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的王競擔任過《山海情》《小捨得》等電視劇的美術指導,在北京以及其他地區都積累了豐富的拍攝經驗。《玫瑰的故事》背景是2001年的北京,接到項目後,他帶著美術團隊在北京尋找保持了千禧年前後風貌的地方。例如:黃亦玫與莊國棟第一次見面是在酒店舉行的藝術活動上,劇本沒有特指哪個酒店,王競和團隊最終選定了位於國貿的中國大飯店。「因為‘中國大’(中國大飯店)在當年是一個標杆。難得的是它整體的裝修風格和內部場景風貌和千禧年那會兒別無二致。」不過,在一個營業中的酒店拍戲難免會影響到客人的體驗。劇組和「中國大」雙向奔赴,才促成了這場重場戲的拍攝。

再比如劇中黃亦玫的老闆Tina(薑雪瓊,朱珠飾)在中國大飯店見完收藏家後突然很不舒服,剛拿到駕照的黃亦玫立即開車送她去了醫院。美術組找到了位於西長安街延長線附近的北京世紀壇醫院。這家醫院擁有上世紀五十年代建築風格的樓宇,很符合大家對千禧年前後北京公立醫院的印象。《玫瑰的故事》拍攝時,醫院恰好有棟樓要裝修改造,在相關部門的協調和幫助下,劇組得以在這棟樓里拍了Tina看病的戲。「大多數時候這類戲只能去私立醫院取景,所以世紀壇醫院簡直是我們撿到的一塊寶,讓這部劇能夠比較全面地展現千禧年前後北京公立醫院的風貌。甚至從地理位置上,中國大飯店和世紀壇醫院都是符合劇情設定的,相當於黃亦玫一腳油門從東長安街殺到西長安街,把Tina送進了世紀壇醫院。」

在王競看來,北京既有國際一線大都市的特點,又有六朝古都厚重的質感,也有非常生活化的一面,場景層次相當多元。無論電視劇需要哪種風格的場景,在北京都能找到匹配的地方。甚至需要一些小城市、小地方的風貌,在北京也能找到合適的拍攝地。譬如《玫瑰的故事》里黃振華去周世輝廣西老家找他,兩個老朋友在小火車站碰面後各有無限感慨。劇中火車站見面的戲其實是在北京郊區拍攝的,美術團隊在昌平南口火車站找到了需要的場景。

深厚的文化積澱營造動人的藝術氛圍

《玫瑰的故事》里,黃亦玫從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後進入青莛公司從事藝術行業,劇情涉及藝術品的投資收藏、策展營銷等多個方面,勢必需要有很多藝術機構的呈現,比如美術館、藝術園區等。關於這方面的取景,身為中國文化中心的北京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劇中,黃亦玫從上海回到北京後,跟Tina合開了一家「蔓蔓美術館」。她在布展時融入了自己的巧思,通過各種展出的藝術品留下線索,指向一扇隱蔽的小門,進門後經過一個鏡面長廊通向她的秘密空間。最終,前來觀展的傅家明破解了謎題,走進了秘密空間也走進了黃亦玫的內心。

劇集播出後,觀眾對這一設計很感興趣,不少人在彈幕上問這是在哪裡拍的。王競介紹,為了將編劇李瀟的文字用影像生動地呈現出來,美術團隊考察了北京多家美術館,最終選了「樹美術館」。「樹美術館」有個長長的秘密小走廊,走廊盡頭有個房間,是一間很小的配電室。「我們用鏡面改造了走廊,以配電室的門作為分界點,再在棚里搭建黃亦玫的秘密空間。劇中迎面是一幅熱帶雨林的畫,推開畫中門就進入一個光影靈動的走廊,通過走廊抵達另一個空間。我們希望打造出‘愛麗絲漫遊仙境’的感覺。包括最開始傅家明在鍵盤上和藝術作品互動發現鑰匙時,彈奏的曲子也是《致愛麗絲》。」

北京最有名的藝術園區是798。但經過20多年的發展,798已經不再是千禧年前後的模樣。好在王競和劇中的黃亦玫是同齡人,又同樣畢業於藝術院校,他對當年北京城的藝術氛圍、798的視覺風格都有著清晰的記憶。儘管如今的798園區從規劃佈局和視覺呈現上都已經跟劇中那個年代不一樣了,但他帶著美術團隊在798一街之隔的恒通國際創新園里找到了場所,改造搭建出劇中青莛公司的樣子。年代感和藝術氛圍都很好地還原了二十多年前的北京藝術園區,得到了觀眾的認可。

劇組在恒通國際創新園改造搭建出劇中的青莛公司。

專業的攝影棚方便內外景搭建拍攝

時代在向前發展,城市的面貌也不斷變化。對電視劇製作而言,當需要拍攝一些有年代感的戲時,並不是總能找到合適的實景,在攝影棚里搭景拍攝成了更常見的選擇。《玫瑰的故事》里,也有不少場景是在棚內搭建拍攝的。王競介紹,劇中黃亦玫北京的家的內景外景,她和方協文在上海出租房的內景外景,以及莊國棟法國公寓的內景和走廊,都是在北京順義的攝影棚里搭建拍攝的。「從製作層面來說,棚內搭景拍攝集中了大部分的工作時間,避免了大範圍的轉場。同時,把更多的場景集中在北京一地拍攝,對於演員調度等各方面都是非常有利的。」

但王競也強調,《玫瑰的故事》對攝影棚的要求非常高——必須要挑高達到16米-18米的專業攝影棚,才能夠完成劇中這些場景的搭建。「這也是我從業以來的獨一份了吧。因為這個劇的幾個棚內場景,需要燈光師模仿出陽光的感覺,那就必須把燈離場景儘量遠。攝影棚沒有足夠的挑高是完成不了的。」王競之前在其他一線大城市也拍過類似要求的戲,就很難找到挑高達到這個標準的專業攝影棚。美術團隊只能去物流園區尋找符合挑高的廠房作為臨時攝影棚進行搭景,但廠房裡勢必會有很多無法去除的支撐柱,給搭景帶來了額外的困難。

這次拍攝《玫瑰的故事》,北京豐富的專業攝影棚資源讓美術組的搭景工作進行得十分順利,也呈現得很完美。「北京不僅有頂級的專業攝影棚——中影集團的攝影棚,還有一些配套設施很棒的準專業攝影棚,選擇範圍非常廣。」王競直言,北京的專業攝影棚資源在國內的超一線城市里是最好的。其他超一線城市也不是完全沒有專業攝影棚,但可選餘地少還比較昂貴,一般的劇組負擔不起。性價比更高的專業攝影棚通常分佈在二線城市,例如青島。有時候劇組拍一線大城市為背景的劇,會為了攝影棚的方便,選擇在二線城市拍攝。可這樣一來,雖然棚內景可以完成得很好,但外景一定會有損失,而在北京拍戲可以兼顧這兩方面。

新京報記者 楊蓮潔

編輯 佟娜

校對 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