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腦塞進機器人里,這事情還真被幹成了?

不是吧,黑客帝國真要走進現實了?缸中之腦可能也不再是什麼科幻小說裡面的情節了。。。

就在前不久,天津大學和南方科技大學合夥搞出了個交互系統。

直接給機器人植入了一個腦子( 生物意義上的 ),也沒用咱們這兩年掛在嘴邊的 AI 大模型,就能做到躲避、跟蹤、抓握等簡單操作。

好傢伙。。。腦子?機器人?看到這裏大夥們可能還是一頭霧水。

其實這也不算什麼新東西了,在業內都管這種研究叫類器官智能( OI )。

在很少有人在意的角落,這條賽道已經偷偷發育到了新階段。類器官智能,說簡單點,就是用人造的大腦控制各種機器,好幫人類完成一些任務( 跟 AI 的目標差不多 )。

一提到大腦控制機器,大夥可能會立馬想到腦機接口,但它和咱今天要講的類器官智能可完全不是一回事情。

腦機接口是在現成的人腦上植入電子設備,而類器官智能則是想從零開始,把幹細胞培養成 「 腦類細胞 」 ,用來充當 「 腦 PU 」 。

如果要按軟件、硬件的方式來定義的話,那這個新培育出的人腦應該叫「 濕件 」( Wetware )。畢竟它也算是個活的東西,得在培養皿內才能正常 「 工作 」 。

工作環境的要求也要比普通的 AI 芯片嚴格,得讓它吃飽,還得保證濕度、溫度,把細菌和病毒給排除在外。

反正是要多麻煩有多麻煩,而且就算是悉心照料這個 「 腦子 」 了,它的壽命也遠沒有普通的顯卡長。

到目前為止,人造大腦一般只能工作 100 來天,最長的紀錄也只有 12 個月。

和大夥們一樣,一開始,世超也有點納悶這類器官智能的用處,和 AI 的目標差不多,然而費這麼大力氣,搞出來的成果還遠遠趕不上現在 AI 的進度。。。

但當我深入研究了一番後,才發現這類器官智能的亮點,它完全有可能解決當下AI 發展的瓶頸

還是那個老生常談的能耗問題,之前咱已經專門花了兩篇文章給差友們科普過,大模型的能耗有多大。

同樣一個很簡單的問題,拋給大模型,它可能得調用背後不少算力來解決,不僅費時,消耗的能量也不少。要是換做人腦,可能不費什麼力氣就能答出來了。

而人腦能輕鬆做到這些,說到底還是生物神經元的先天優勢。。。

腦子的神經都是有可塑性的,不僅能長出新的神經組織,還會擴展現有的連接通道。這樣一來,也不用擔心數據質量的好壞,無論如何,腦子裡的神經都會自適應,又快又好地從裡面學習經驗,同時也能保證消耗的能量最少。

當然,人腦的天然優勢, AI 科學家們也都比咱還清楚,這些年也有不少人模仿人類神經結構去開發 AI 模型。

但也有個問題,關於大腦具體的運行機制,科學家們都還沒研究透徹呢,想在 AI 架構上模仿大腦,那是八字沒一撇的事。

而類器官智能就不一樣了,同樣是跟 「 腦子 」 相關,但它的 「 人生信條 」 就是不求甚解,不用完全搞懂人腦裡面的機制。

再加上這兩年 AI 能耗的問題越來越大,所以這兩年類器官智能搞出來的成果是越來越熱鬧。

就比如下面這個類似乒乓球的電腦遊戲 Pong ,你敢信這是人造腦細胞在學了 5 分鐘後,就達到的效果嘛。。。

可能效果上會沒有 AI 表現好,但是放在當時,想要 AI 學會玩這個遊戲,起碼訓練 90 分鐘以上了。

而這可是世界上第一個有感知的人造大腦,由澳州的一家初創公司 Cortical Labs 培育出來的,統共有 80 萬個腦細胞。

大家可別一聽 80 萬個腦細胞,就開始腦補各種從人腦裡面提取神經元腦細胞的場景,要真那樣的話估計早搞出倫理醜聞了。

實際的過程,就是用誘導的方式把多能幹細胞分化成皮質神經元細胞,然後再進一步培育。

腦細胞準備就緒之後,剩下的步驟就跟腦機接口差不多,用電極把 「 人造大腦 」 給接到機器上,就能直接讓大腦工作了。

不過這讓人造大腦打乒乓球,都是兩年前整得花活了。經過這兩年的進化,現在 「 人造大腦 」 都已經要和AI 搶飯碗了。。。

這不,就在一個多月前,另外一家初創企業 FinalSpark 就發佈了一款生物處理器,裡面工作的,全都是人腦類器官的生物神經元。

而且為了讓培育的腦細胞更像人腦,研究人員還把多巴胺搞進來了。平時會把它關到 「 籠子 」 里,要是腦細胞表現不錯,就把籠子打開 「 獎勵 」 一下腦細胞。

在這樣的誘導下,據官方的說法,這個新的生物處理器,能耗只有傳統數字處理器的一百萬分之一。

不僅如此,去年年底,印第安納大學還搞出來一個機器 – 類大腦混合計算系統 Brainoware ,學習能力堪比 AI 水準。

就拿它比較拿手的語音識別能力來說,一開始 Brainoware 分辨八個人語音的準確率只有 51% ,而兩天之後,這個準確率就上升到了 78% 。

這麼短的時間能有這麼大的提升,就還是腦子的功勞,整個系統會在電刺激反應的過程中不斷變化和重組,好不斷改進。

不過就目前的進度來看,要完全幫 AI 能耗減負,人造大腦的進步空間還大著呢,很多都還是實驗室的成果

但世超想說的是,咱可不能小看了它的潛力,畢竟咱普通人的腦子才開發了一成,要是完全培養一個人腦,把所有潛力開發出來,那能力估計是我們想都想不出來的。

有意思的是,前段時間世超還發現日本整出了一個新技術,可以讓人的皮膚固定在機器人的臉上。

有這樣的皮膚再加上人造大腦,未來豈不是咱也能像三體里的雲天明一樣,通過複製實現永生。。。

圖片、資料來源

NEW ATLAS,’Brain-in-a-jar’ biocomputers can now learn to control robots

NEW ATLAS,New technique gives robotic faces living human skin

機器之心,全球首台生物計算機開放服務:16個人腦類器官,能耗節省百萬倍

量子位,活體腦細胞做成16核芯片,用Python就能編程,9個機構開展實驗36所大學排隊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差評X.PIN」,作者:鬆鼠,編輯:江江、麵線,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