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好醫生李晟遇害,醫院安檢不能「緊一陣,鬆一陣」

來源:北京青年報

民眾自發前去弔唁李晟醫生民眾自發前去弔唁李晟醫生

7月19日13時許,溫州醫科大學第一醫院(下稱簡稱溫附一院)心血管內科李晟醫生在門診中,突遭一男子持刀傷害,致多處嚴重損傷,院方第一時間組織多方專家聯合救治,李晟醫生終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於當日21時許不幸去世。

次日淩晨,溫附一院發文悼念,文中稱「李晟醫生是我院一名勤勉敬業、甘於奉獻的醫務工作者,我院全體職工對李晟醫生去世表示沉痛哀悼。」

在這起惡性事件發生後,關於醫院的保安問題再次引起社會討論。有醫生認為,醫院的安檢不能「一陣鬆,一陣緊」,有傷醫事件發生時,就「逢包必檢」,時間一長,就又鬆懈下來。

李晟醫生(左一)生前工作照李晟醫生(左一)生前工作照

突發的傷醫事件

7月21日,李晟醫生的追悼會在溫州殯儀館舉行,眾多市民前去獻花,有人形容,溫州人買空了整座城的菊花。

7月19日中午1點多,謝軍正陪母親在溫附一院2號樓呼吸科就診,該科室就在心血管內科的對面。謝軍告訴記者,當時,自己的母親已結束就診,正準備離開時,他突然聽到有人在喊「不是我不是我。」

謝軍所在地點和事發地隔了一條走廊,約10米,他看到砍人者拿刀對著一名醫生,一邊追趕一邊亂揮著凶器。周圍的人都四散開來,沒人敢上前,有人喊「殺人了!」

事發突然,謝軍回憶,周圍的人們第一反應是紛紛拿出手機拍照。醫院樓體結構為回字形,每一層都可以俯看到一樓。砍人者從始至終沒有說話,李醫生倒地後,他丟下手中的凶器,翻欄杆跳下墜樓,周邊的人發出尖叫。

醫生和警察迅速趕來。樓上來了六個醫務人員,四個人負責推床和擔架,兩個人拿著醫療器械。樓下警察負責疏散人群,有人用擔架將墜樓的兇手抬走。李晟被送進ICU急救,約20分鐘後,人們開始排隊獻血。

當晚,謝軍得知了李晟醫生沒有搶救過來的消息。

悲劇發生後,網絡上關於事發原因傳言四起。@北青深一度 從多位知情人士處獲悉,行兇男子10年內在溫附一院並無診療記錄,其未婚獨居,很少有社會交際,並非因醫患矛盾引起,目前尚未查明作案動機。

聚集在手術室門口的醫生聚集在手術室門口的醫生

好醫生、好老師

據溫附一院醫生回憶,事發時,心內科診區只有李晟一名醫生和幾名患者,李晟犧牲了中午吃飯和休息的時間加班看門診。

在多位同事、患者的印象中,李晟經常犧牲休息時間為病人加號。在他的門診,常以「無卡預約」的形式加號,這樣遠道而來的插號病患可以不佔名額、不用預約、當日就診。而李晟則「早到遲退」,用擠出來的時間接診更多的病人。

患者家屬夏野告訴記者,李晟的門診號日日爆滿。今年,夏野的外公心臟出現問題,經人推薦到李晟門診看診,「約不上他的號,到醫院給他說一聲,他會樂嗬嗬地答應,直接過來就行了。」

在廣州行醫10年的黃剛告訴@北青深一度,李晟還是一個認真教學的好老師。他2008年大學畢業,2009年在溫附一院實習,跟著李晟當了一年的「學習生」。他說,「只要是李醫生帶過的學生,都誇他好。」

在他跟李晟學習期間,李晟的號還沒有火到要加號的程度,他還能準時上下班。後來越來越多人認可他的醫術,會向別人推薦,於是他的病人越來越多。黃剛回憶,2021年有一天李晟做了四台手術,下班回家後有個患者晚上10點多電話聯繫他,他還給患者安排加了號,囑咐完各種注意事項,已經11點多。

李晟細心、敏銳,關心學生,學生有問題,他不管多忙,都會給學生回覆解答。學習之外,他甚至還為學生的生活操心,看到學生買飲料和垃圾食品,都會嘮叨幾句。

黃剛記得,2009年冬天,自己在醫院晝夜顛倒熬了兩三個月,被李晟邀請去家裡吃飯。李晟在菜里放了辣椒,他一個廣州人吃不慣,沒想到這點細節被李晟看在眼裡,後來他再去李晟家吃飯,發現「李老師的口味變清淡了」,桌上出現的都是不辣的排骨雞翅、紅燒排骨。

多年來,黃剛和李晟一直保持著聯繫,今年4月29日,兩人還約了飯。黃剛一直在醫院等到晚上10點半,兩人才吃上火鍋。飯後,李晟說「再來溫州我請吃飯」,沒想到這成了兩人最後一面。

黃剛的母親在溫附一院工作,19日也參與了李晟的搶救,但他傷得太重了,頭部、頸部、腹部都是致命處,搶救血壓一直很低,在輸了上萬毫升血後,最終還是沒能被救回來。21日,黃剛的母親在李晟的靈堂前放了三束花,那天很多他帶過的學生前來弔唁。

李晟專業實力過硬,據大學同學介紹,李晟是全院唯一一位能承擔治療組長的主治醫生,全院一半的冠脈手術出自他手,由於全部心血撲在臨床上,李晟職稱晉陞很慢,一直到去世前還是主治醫生。一位在職醫生稱,「萬年主治」就是因為不搞學術科研,將時間一心花在了治病救人上。

李晟醫生遇害第二天,溫附一院實施開包必檢李晟醫生遇害第二天,溫附一院實施開包必檢

警惕安檢流於形式

謝軍介紹,溫附一院共有三個門,正門和後門配有安檢設備,側門較小,只有醫生和護士偶爾通過。醫院雖有安檢門和安檢機器,但沒有安檢流程,也沒有專門負責安檢的人,只有一名保安在附近值守。

另一位在溫州從事醫療器械銷售的廖引告訴記者:「19號,我剛去過溫附一院的住院部,進醫院時沒有安檢,住院部門口也沒有安檢設備。」廖引稱,因為工作原因,他跑過溫州的多家醫院,很多都不需安檢。李晟被刺後,他發現除了事發醫院,市內其他兩家醫院也都加強了安檢,流程與高鐵地鐵進站一致。

事實上,2021年國家八部門就曾聯合發文,明確日均門診量5000人次以上或床位1000 張以上的大型醫院,應當在主要出入口實施安檢。之後,北京、上海、浙江、天津等地相繼出台了醫院安檢制度、條例、管理辦法,許多醫院也在此之後開始實行安檢。

但有了安檢設施和制度,落實上還存在問題。不少醫生覺得,只有在發生醫鬧事件後,安檢會「緊些日子」,過後就會鬆懈,流於表面。

2022年初,武漢市一家三甲醫院發生持刀傷醫事件,被砍傷的醫生是50多歲的消化科主任。該院醫生魏琴告訴深一度,事發後醫院加強了進門安檢,還打通了每層各個科室的門,使每個診室有2-3個門,讓醫生不至於被堵在角落,另外,還規定醫生不下班保安也不能下班。但等到這件事慢慢淡化後,保安意識就又弱了下去,檢查並不嚴格。

安檢查出的危險刀具,數量超出公眾想像。據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保衛科負責人徐永馳介紹,自2023年1 月起,醫院使用X 射線安檢機、金屬安檢門和手持式金屬探測器檢查,10 個月裡攔截普通刀器具2362 件、各類管製刀具29 件。

與公眾形成了「必須安檢後才能乘坐飛機、高鐵、地鐵」的意識相比,醫院安檢所面對的被檢查人員配合度較低,就診患者經常有牴觸情緒。徐永馳說,「尤其一些孕婦、癌症患者不想被檢查,容易和保安人員發生衝突。」

除此之外,醫院安檢標準也缺乏統一和規範。由於地區差異和醫院性質、規模等各不相同,安檢流程、安檢員配置、禁限物品等方面缺乏長效統一的工作標準和規範細則。

徐永馳表示,「標準不一,在實行過程中就會產生矛盾,有患者會有牴觸行為,會強調自己在其他醫院為什麼不用安檢。」

另外,由於三甲醫院門診量大、人員流動量大、排隊等待時間長,一旦安檢員操作不熟練,就很難實現安檢全覆蓋。徐永馳建議,醫院應合理完善安檢流程,如就診高峰時段進行人員分流,縮短排隊等候時間,在安檢口使用移動隔離護欄,增加引導員進行維序引導,對於行動不便的患者,開啟綠色通道並由手檢員手檢,優化安檢流程。

徐永馳介紹,在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全樓層都裝了監控,每層都有保安巡邏,醫生辦公室也都裝了一鍵式報警按鈕,出現突發事件,1-3分鐘就有人趕到。「但對於極其突發的事件,這個時間差可能都是晚的,因此我們也提醒醫生接診的同時,要隨時留意周圍人的情況。」

7月20日,曾在2020年遇襲的北京朝陽醫院眼科主任醫師陶勇在微博上悼念李晟,他寫道,「我本人是傷醫事件的親曆者,曾發起醫院設立安檢的倡議,只有在一個安全的環境,醫生才能踏實看病,患者才能放心治療。至今我仍堅定認為,推廣這項模式,應是廣泛共識。」

(應受訪人要求,文中謝軍、黃剛、廖引、夏野、魏琴為化名)

記者/李晶晶 實習記者/吳凱文 唐榕 肖漢華 周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