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城養老火熱背後:京津冀一體化助力 價格比一線城市低40%

武清區養護中心內,老人們在做手工。 圖/受訪者供圖武清區養護中心內,老人們在做手工。 圖/受訪者供圖

「我要接著打檯球了,這群球友在催著我呢。」採訪快結束時,90歲北京老人關家瑞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自從5年前和老伴住進了河北燕郊一家養護中心後,自己每天的娛樂生活都十分豐富。

在天津市武清區養老護理中心,93歲的北京老人常文俊告訴貝殼財經記者,自己和弟弟、弟媳都在此養老,「比起一個人孤孤單單在北京,還讓兒女們操心,在這裏養老不僅環境好、有人照顧,還經濟實惠。」

近年來,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京津冀老人選擇「跨城養老」,這一現象背後,老人們最看重什麼,費用如何?

跨城養老漸成風尚,老人們最看重醫療條件和居住環境

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副總經理李東輝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其所任職的養護中心位於河北燕郊,距離北京市中心約30公里,目前養護中心已入住了超過6000位老人,其中95%以上為京籍。

關家瑞老人告訴記者,在搬進燕達養護中心前,自己也考察過很多家北京及周邊城市的養老機構,但綜合環境和醫療設施等條件,自己還是選擇了這家養老機構,「燕郊離北京也不遠,再加上這家機構配套有三甲醫院,看病比較方便,比如有一次淩晨1點我突發頭疼,護士馬上把我送去醫院檢查了,速度很快。」

同樣在這裏生活的88歲北京老人楊淑香則表示,養護中心能提供獨立居住的居所,這對於習慣了獨居的她來說居住體驗更舒心,「北京市內的養老院居住空間一般都很小,有獨立居住房間就更少了,在這裏我住著一套兩室一廳70多平米的房間,有獨立的衛生間和廚房,非常方便。」

楊淑香老人也提及,便捷的醫療條件是消除異地養老顧慮的重要因素,「以前一個人在家孩子們很不放心,而且要是自己出去看病很費勁,現在在養護中心,醫生和護士都是24小時值班,還可以幫忙掛號取藥,省事不少。」

在採訪中,兩位老人都表示,平日裡會參加各類文體活動,「我參加了養護中心的合唱團,每週大合唱兩次,小合唱一次,有時候碰上演出還加班!」楊淑香老人笑著說。

常文俊告訴貝殼財經記者,自己已經在天津市武清區養老護理中心居住了5年,已經把這裏當成了家,「每天下樓透透風、曬曬太陽,再到活動室里做操、做手工,生活很豐富,這裏就是我的家。」

負責該中心運營的智聯至家(天津)養老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桑治繼雷介紹,目前養老中心共居住了80多位老人,來自北京的老人佔比2/3,天津、河北的老人佔比1/3。

康復師正在給老人做治療。 圖/受訪者供圖。康復師正在給老人做治療。 圖/受訪者供圖。

「這些老人們大部分都是醫療方面的需求,我們配套的診所有醫生護士24小時值班,不遠處也有大的醫院,去醫院也會有綠色通道。」桑治繼雷還稱,養護中心安排了包括唱歌、體操、手工在內的文體活動,「老人們參加活動還會有積分,把活動搞起來,讓他們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跨城養老性價比如何?有機構價格能省40%

李東輝介紹,目前燕達養護中心分為賓館式養護區和家居式養護區,前者主要服務於半非自理、需要照護的老人,居住空間在30㎡-55㎡之間,居所費價格在4000元/月-6000元/月不等。後者主要適用於健康活力型長者,居住空間在55㎡-128㎡之間,房費價格在5000元/月-9000元/月不等。

據悉,在入住前,養護中心會對老人的自理能力和身體健康狀況進行評估,實行分區居住、分級管理。對於需要護理的老人,會收取相應的養老服務費,如一級護理的費用為2740元/月,二級護理的費用為4300元/月。李東輝表示,相較於北京三環以內養老機構的價格,養護中心綜合價格要低40%左右。

武清區養老護理中心的一份收費單顯示,該中心分為西岸自理區和東岸護理區,自理區房間費用在2700元/月-4500元/月之間,餐費每人每月900元;在東岸護理區,根據不同的護理等級收取不同的護理費,加上床位費、餐費,總費用在3600元/月-7000元/月之間。

桑治繼雷表示,武清區養老護理中心的綜合費用約為北京東城區、西城區、海澱區等地區養老機構的1/3,「性價比很高」。

關家瑞老人告訴記者,自己和老伴在養護中心居住,居所費、服務費和餐費加在一起,每人月均費用在8000元左右,「而且水電暖的費用都包含在裡面了,不用我們自己去操心。」

而楊淑香老人表示,自己已經決定在這裏長住,除了居所費以外,每月僅需支付2740元的養老服務費,「我現在身體不錯,基本上是自己做飯,如果不做飯的話就去餐廳,很方便。」

在採訪中,關家瑞和楊淑香均表示,雖然養老機構的價格是考量因素之一,但相比價格,有質量的晚年生活更為重要。

如何讓這群「背井離鄉」的老人獲得「家」的感覺?

李東輝介紹,老人們在選擇養老機構時,除了希望離原居住地較近外,還有兩個重要的因素,「一個是配套的設施,尤其是醫療條件,因為老人們來養老機構,本身可能身體會有一些慢性疾病,或者生活不太方便了,他們會考慮發生緊急情況,能不能獲得及時的救治,目前養護中心配備保健醫師、綜合門診、三甲醫院,能夠滿足老人們的醫療保健需求。第二個就是居住的環境要讓老人有在家的感覺,除了適老化改造,我們還提供游泳池、健身房、場館等場所,還有書法、繪畫、唱歌等活動,讓老人在社交中交朋友,這有助於他們身心愉悅。」

京津冀一體化政策助力「跨城養老」,個人和機構均可獲補貼

2016年,北京、天津、河北啟動養老服務協同發展試點。近年來,隨著頂層設計和政策體系的逐漸完善,京津冀「跨城養老」步伐加快。

以河北為例,截至2023年8月,河北環京津地區二級及以上公立醫療機構全部與養老機構簽約,環京津地區397家養老機構全部具有醫療服務功能,環京地區19家醫養結合機構全部納入北京醫養結合遠程協同服務平台。2023年,河北將環京津符合條件的醫藥機構和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全部納入定點,開通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服務。

今年3月,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民政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深化京津冀養老服務協同發展的實施方案》,目標加快推動在京優質養老資源、醫療衛生資源向天津和河北地區延伸佈局。據悉,京津冀已有4900餘家定點醫療機構實現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

北京西城區還規定,西城區戶籍老人入住天津、河北等協同發展區域養老機構的,每人每月可得到600元的異地康養個人補貼。

同時對於收住「跨城養老」老人的機構,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門也給予相應的運營補貼。據武清區養老護理中心,每收住一位京籍老人,北京市民政局給予機構300元或600元運營補貼,而收住津籍老人,天津市民政局給予機構100元或300元運營補貼。

北京市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河北省養老機構收住京津戶籍老人近5000人,到河北社區養老的京津戶籍老人接近4萬人,京津戶籍老人到河北旅居養老達59萬人次。

跨城養老漸成風尚,養護中心如何接住這個日漸龐大的市場需求?

李東輝認為,養護中心要在醫養融合的基礎上,加入更加專業化、個性化、人性化和規範化的服務,如提供個性化的健康保健、醫療康復、生活照料、餐飲等服務,「真正實現讓跨城養老的老人住得安心、讓子女們放心,提高老人們的生活質量,保障健康安全、延長壽命」。

桑治繼雷也表示,為了更好地吸引及服務好京津冀老人前來入住,未來將繼續優化和細化服務,「在醫療方面為其進行更詳細的疾病劃分,並製定不同的醫療方案,讓老人在醫療上獲得更周到的服務。」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韋保雅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