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人圍觀,雷軍徹底攤牌了!

7月19日,在以「勇氣」為主題的年度演講中,雷軍暢談三個小時,講述了造車三年的經歷與心路歷程。但三個小時時間顯然未能讓雷軍盡興,7月23日雷軍召開了返場直播活動。

這場返場直播電車通影片號也同步進行直播,最終2個小時的直播吸引了超過20萬人觀看。而在雷軍直播的原生平台抖音上,也有近千萬人觀看,考慮到這是返場直播且放在晚上,足見雷軍個人人氣之高。

與上次演講相比,本次直播活動雷軍更加強調魄力和行動的力量,並且深入講解了小米從造車前夕到今天所面對的質疑,以及小米為何能在漫天黑稿中堅持下來,成功造出小米SU7。

比起嚴肅的演講,雷軍這次的直播顯然更加放鬆,談及往事時也更雲淡風輕。有關過往造車的奇聞軼事主要集中在前半部分,有趣的小故事包括供應鏈老大對雷軍的「苦苦規勸」、網民對組裝能力的不理解等,這些趣事和數日前的演講一起,為「小米造車」這個決定填上更豐滿的骨肉。

對雷軍的粉絲、小米汽車的用戶來說,這次返場演講充當茶餘飯後的談資完全足夠,而對仍在市場上奮鬥的同行來說,小米汽車面對質疑的決心,或許也能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造車三年

質疑從未間斷

本次直播活動中,雷軍首先做的是為徐潔雲證明清白。2020年,小米尚未宣佈造車時,網上就有許多傳言稱小米將造車,2020年年底小米高管徐潔雲發表聲明,但凡要說小米造車的,都是假新聞。

結果2021年3月28日,小米在發佈會上官宣正式進入汽車行業。此時距離徐潔雲否認小米造車不過四個月時間,因而徐潔雲被網民罵了三年多。如今雷軍澄清,當時小米確實還沒有考慮造車,2021年初小米才開始考慮造車。

三年研發過程中,質疑之聲同樣圍繞著小米,並且傳出了諸多謠言。例如2022年和2023年,網上都有消息稱小米放棄造車,還有媒體和網民表示,小米沒能搞掂造車資質,無法順利生產汽車。

小米SU7發佈上市後,還是有不少網民對小米汽車各方面提出了質疑,其中最嚴重的無疑是小米V8s電機相關。小米入局新能源汽車行業時間不長,卻推出了轉速高達27200rpm、馬力高達578PS、峰值扭矩635N·m的小米V8s電機,令許多網民感到難以置信。

因此,網上傳出了許多聲音,稱小米V8s電機來自彙川技術。面對網上鋪天蓋地的黑稿,最終小米合作夥伴彙川技術不得不出面闢謠。

上遊供應商一般不會出面參與下遊企業的輿論戰,但彙川技術看不下去小米被黑,主動站出來表示,彙川技術只參與了小米V6s電機的研發,V8s電機為小米自研。能夠逼上遊供應商出面闢謠,可見擺在小米面前的局面多麼惡劣。

最近,又一波輿論風波纏上了小米,這次則是關於銷量。其實小米SU7啟動交付以來,由於初期產能不足,小米因銷量問題多次被推上輿論焦點。產能爬坡後,小米SU7上個月實現交付過萬後,關於銷量的輿論已經少了很多。

日前,國內造車新勢力7月第三週銷量公佈,小米僅交付了0.15萬輛,迎來周銷量二連跌,跟本月第一週0.37萬輛的銷量相比,幾乎算是腰斬。關於其中的原因,暫時還沒有確切消息,小通認為可能與產品線調整有關。

7月12日工信部公佈的第385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顯示,「小米牌」赫然在列,而非「北京小米」。工信部披露的照片中,小米SU7的車標也從「北京小米」變成了「小米」。這種情況說明小米拿到了造車資質,企業內部很可能正在調整。

此前業內人士透露,小米SU7今年6月收到了超過1萬輛訂單,可以說小米根本不缺訂單,沒必要刻意降低產能和交付量。雷軍也在本次返場直播中表示,每週銷量多一點少一點很正常,小米一期工廠擴產剛剛完成,產能很快就會上來。

從尚未造車到小米SU7開售三個多月,關於小米汽車的質疑從未停過,但小米汽車很頑強,從未向質疑和黑稿屈服。而關於小米汽車為何能夠一次次戰勝質疑,或許正如雷軍所言,是勇氣與魄力支撐著小米,是對造車的狂熱激勵著小米。

打破質疑

小米用狂熱回應行業

小米宣佈造車時,之所以質疑之聲此起彼伏,主要原因應該在於小米造車太晚了。要知道,造車新勢力普遍在2015年前後入局,而小米2021年才宣佈造車。當時小通也認為,當小米首款產品發佈,行業已基本固化,小米很難搶到市場。

但雷軍卻告訴我們,任何時間造車都不晚。他認為,智能化才是汽車的靈魂,而智能化電動車的時代才剛剛開始。

另外,雷軍表示,小米汽車的高管都要去考賽道證,團隊已有超越100人拿到了賽道證,雷軍自己還學會了漂移。整個小米汽車團隊的成員,都對汽車表現出了極度的喜愛與狂熱。這份對於造車的狂熱,在小米造車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當初為了研發汽車,小米投入了大量測試車,小米一位工程師獨自測試了5000公里,北京到上海跑了兩個來回。雷軍甚至稱,小米SU7跑紐北雖然也有用於宣傳的原因,但主要因素是為了打磨技術。

當然,造車只有狂熱和喜愛可不行,清醒的頭腦同樣重要。前段時間賈躍亭曾嘲諷小米,稱小米汽車的成功全靠中國的供應鏈,只能做行業的跟隨者,不能做領導者。7月23日雷軍也給出了回應,造車要守正出奇,許多人只看到了「出奇」,卻忽視了「守正」。

小米汽車第一款產品要顛覆行業,顯然不太可能,能夠造出一輛消費者願意接受的產品就是成功。無腦盯著顛覆行業、改變行業,造車時難免好高騖遠。

今年小米汽車的計劃就是實現交付10萬輛,向交付12萬輛努力。雷軍預計,小米汽車11月就能實現交付10萬輛。

雷軍的說法小通不能完全同意,對於造車的狂熱和清醒的頭腦,是小米汽車造車成功的關鍵,但「任何時間造車都不晚」,則不完全對。

雷軍一直將小米SU7的成功歸結於小米汽車團隊和整個小米集團所有員工,卻忽視了更重要的因素——小米品牌與雷軍個人。

小米汽車的成功

不可複製

雷軍並不是喜歡邀功的人,但小米汽車的成功無疑與他息息相關。

互聯網、智能汽車時代,個人IP極為重要。餘承東曾表示,老周(周鴻禕)稱他為團隊節省了十幾億營銷費用。雷軍是國內互聯網營銷教父,成立小米品牌至今十餘年,積累了大量人氣。小通身邊不少朋友就是衝著雷軍和小米的影響力,才購買了小米SU7。

其次,正如雷軍所言,小米集團是世界500強,雖然踏入汽車行業不算久,但擁有渠道和資源。要知道,大多數造車新勢力成立後就急於上市,是為了募集資金造車,但小米汽車壓根不打算獨立上市。除了雷軍不願意別人插手小米造車計劃,還有一項原因或許就在於小米集團不差錢。

技術實力和對消費者需求的精準判斷,是小米SU7成功的基礎,但若離開了雷軍與小米品牌的影響力、小米集團強大的財力,小通認為小米汽車大概率無法熱銷。

新能源汽車行業日漸成熟,頭部化愈發嚴重,尤其是造車新勢力之間,已出現了明顯的分層。大多數造車新勢力已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其他企業再想入局汽車行業,成功率無限接近於零。

事實上,近幾年還真的有一些新勢力入局,如吉祥汽車,幾乎沒有多少人討論,成功的機會十分渺茫。小米汽車的成功縱然鼓舞人心,但也是因有雄厚的底蘊加持,其他企業難以複製。學習小米用狂熱的心態造車,以及清醒的頭腦考慮消費者的需求與面對質疑沒問題,可被小米觸動,現在入場造車,那可晚的不是一星半點。

而樂觀地看,雷軍和他的小米汽車可以成為市場上典型的「成功例子」,從而激勵著更多的同行們。市場競爭加劇、處於弱勢的造車新勢力不得不承受來自傳統車企的市場壓力,從銷量來看很多新勢力車企可能已經站到了懸崖邊。

雷軍的故事當然無法複製,但這份堅持卻值得學習。退一萬步說,從手機轉行過來做汽車的小米都能取得如此成績、雷軍今天能夠以成功者的身份在直播間中談笑風生,其他仍在逐夢、狂熱不輸雷軍的新勢力車企,又怎麼能輕言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