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邊,扼住溺水的苗頭

地處北緯23°附近,流經廣西南部,從地圖上看邕江,它蜿蜒曲折並自西向東穿過南寧市。

南寧和邕江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唐代,那時的南寧因邕江通暢而商貿發達。到21世紀初,邕江開通了8條內河航線,120噸級的輪駁船隊可常年來往於南寧至百色之間。邕江也給南寧帶來了充足的城市用水,是名副其實的「母親河」。

每逢夏日,邕江大橋南清水碼頭附近的親水平台,市民成群結隊來玩水納涼。總有人一個猛子紮進江水裡游泳,不顧水下是否危險。幾乎每年都有人在此溺水,每一次事故背後都是一個家庭的破碎。

在這樣的情形下,南寧市母親河邕江防溺水誌願服務隊於2018年成立。這是一個由群眾自發組織的隊伍,成員是一群上了年紀,卻熱愛游泳、敬畏自然的人。他們穿上自製的服裝,沿著邕江邊巡邏,靠喇叭、口哨、宣傳冊為那些忽視危險的人敲響生命的警鍾。

南寧市母親河邕江防溺水誌願服務隊誌願者們,左一為謝身全。 受訪者供圖南寧市母親河邕江防溺水誌願服務隊誌願者們,左一為謝身全。 受訪者供圖

邕江之上

下午5點,謝身全穿上誌願者的「製服」,從家出發了。去邕江邊不過3公里,十幾分鐘就能到。

入伏後,南寧持續高溫,整個城市像籠罩在一個巨大的蒸籠里,沒幾分鐘,謝身全的衣服就濕透了。越往江邊走,溫度越低幾分。站在邕江大橋下的人行步道上,江風裹挾著水汽,帶來一絲涼爽。

這裏聚集了不少人,納涼的、玩水的,還有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在江里游泳。謝身全發現一個7歲左右的孩子獨自在水裡玩,便用力吹響口哨,大聲問「誰家的孩子?」刺耳的響聲吸引了幾米外的家長,她正坐在岸邊玩手機。謝身全提醒對方看著點孩子,「出事了怎麼辦?」家長收起手機,來到了孩子身邊。

作為南寧市母親河邕江防溺水誌願服務隊(以下簡稱誌願服務隊)的創始人之一,這樣的工作,謝身全已經做了近6年。

每年5月到10月,每天下午5點半到9點,在邕江大橋南清水碼頭區域,誌願者們會沿著岸邊來回巡邏。清水碼頭附近沿岸修建了長約兩三百米的平台,人們可以站在上面玩水,這段江面也是游泳人流量最集中的地方。

誌願者們穿著醒目的黃綠色或大紅色T恤,拿著喇叭在這一公里的岸邊來回走。有幼童下水沒有穿救生衣,誌願者們便及時吹哨,提醒家長看好孩子;有人往更深處遊去,誌願者們提醒對方注意安全,並建議對方準備好救生衣。

在謝身全眼裡,來邕江游泳的人總是忽略安全問題。

他記得,2018年,誌願服務隊成立之前,邕江里經常有溺水的人。同為誌願服務隊隊員的梁國柱每年都要救人。溺水的人里不乏幾歲的孩子,也有新婚夫妻,更有自稱遊了幾十年的老手。他們來游泳時都沒有帶裝備,「那時游泳器具不多,大多穿個泳褲就下江了。」

與泳池的水不同,邕江全長133.8公里,最大流速2.8米每秒,最大江面寬1000米,水下最深的地方達23米,江床陡峭,水下暗流湧動。

但在多數人眼裡,他們只看到了江水清澈,江面平靜。因此,幾乎每年都有在邕江溺水的人。

誌願者提醒下水的孩童要穿好救生衣注意安全。 受訪者供圖誌願者提醒下水的孩童要穿好救生衣注意安全。 受訪者供圖

成立誌願隊

對50歲的秦曉輝來說,在加入誌願服務隊之前,水中救人本就是「家常便飯」。

早在1992年,秦曉輝路過邕江時,看見一個男孩在水中掙扎。男孩離岸大概兩三米遠。秦曉輝跳下水快速遊向男孩,抓住後抱緊對方,雙臂儘可能向上托,讓男孩的頭露出水面。

慌亂中男孩的腿不停地蹬,秦曉輝嗆了幾口水,好在當時水深僅2米左右,秦曉輝記得自己的腳碰到了江床,在確定河岸的方向後,他慢慢遊向岸邊,將男孩放在台階上。

而小孩的母親還在邕江大橋賣水果,根本沒發覺孩子不見了。後來秦曉輝才得知,男孩起初只是想在水裡洗手,由於岸邊的台階太滑,加之穿著人字拖,滑落水中後站不住,便發生了意外。

岸邊濕滑,江床陡峭,都會給在邕江游泳的人帶來危險。

秦曉輝救下的男孩是幸運的,謝身全則遇到過一對雙胞胎男孩溺亡,這讓他直到現在想起還會覺得遺憾。

2018年,一對9歲左右的雙胞胎男孩去邕江邊玩水。岸邊的台階太滑,其中一個男孩沒站住便滑落到水裡。由於水下地勢陡峭,男孩難以踩住江床,在水中掙扎。

另一個男孩發現時,站在岸上想拉住他的手,結果力氣不足,加之腳下不穩,被對方拽入水中,掙紮了一會兒便沉入水底。雙胞胎母親發現後,在岸上邊走邊哭。

謝身全看到後下水幫忙搜尋,但水下一片漆黑,又暗流湧動,可能已經將兩個男孩衝向遠處。搜尋無果後他又上岸找了附近的水警幫忙打撈,卻始終沒有找到失蹤的兩個男孩,直到第二天遺體浮了上來。

直到現在,謝身全都忘不了家長在看到孩子遺體時撕心裂肺的哭聲。「每一個溺亡者背後,都是一個家庭的破裂,我很想做點什麼幫幫他們。」

救的人多了,謝身全發現,溺水者往往缺乏安全意識,監護人更是疏忽了隱藏的風險。從那時起,溺水要從岸上預防的想法在謝身全的心裡紮了根。

2018年,謝身全對平日裡一起游泳的朋友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或許是都有救人的經歷,也或許是被悲傷的情緒感染後心裡湧現出責任感,大家一拍即合,成立了南寧市母親河邕江防溺水誌願服務隊。

在向南寧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註冊前,謝身全先去了離邕江最近的派出所,表達了自己成立誌願服務隊的想法。「派出所里正好有我的一個老鄉,聽了我的描述後,同樣認為成立這樣一支誌願服務隊進行防溺水宣傳很有必要,他向上級彙報後,將近幾年的溺水救援大概數據給了我,我拿著數據去找文明辦,用數據告訴他們成立的必要性,很順利通過了。」

誌願服務隊剛成立時,成員便達到了100多人。他們幾乎都在邕江里救過人。謝身全將這些人分為七組,每組十幾人,按照週一至週日排班。每天下午5點半至晚上9點,誌願者們會準時出現在邕江邊。

南寧市母親河邕江防溺水誌願服務隊為市民演示心肺復甦的正確方法。 受訪者供圖南寧市母親河邕江防溺水誌願服務隊為市民演示心肺復甦的正確方法。 受訪者供圖

施救與勸阻

成立之初,誌願服務隊缺乏資金,謝身全、梁國柱等人經常自掏腰包為隊員們定製服裝、旗幟。為了提高隊員的專業性,謝身全請來了當地體育局的游泳教練,還包括水警、紅十字會等相關人員,幾乎每週都有類似的培訓。

秦曉輝記得,誌願服務隊經常跟著紅十字會的醫護人員學習心肺復甦方面的知識,有時也會上網課,利用互聯網學習。「心肺復甦大概頻率是一分鐘120次,按壓幅度4-6釐米,根據不同人的體質決定,對小孩的按壓就要相對輕一些。吹氣的時候,兩個手指一定要捏緊溺水者的鼻孔,把下巴打開吹氣,用餘光觀察他的胸口、腹部有沒有起伏。」

在吸收知識的同時,誌願者們也將防溺水知識傳遞給更多的人。在平日的巡邏過程中,誌願者們會將打印好的「六不準」宣傳冊分發給岸邊游泳的人,也希望更多人能夠加入誌願者的隊伍當中,擴大自己的隊伍規模。

何家平就是被吸引過來的人。今年已經75歲的何家平在誌願服務隊已有四年。在加入誌願服務隊之前,何家平就是個閑不住的人。他經常跟著派出所民警在轄區內的街道上做誌願活動,看到亂停的電瓶車,何家平會一輛一輛將其擺放整齊,遇上廣場舞阿姨因為跳舞場地而爭吵時,何家平也會上前好言勸阻。

一次來邕江邊游泳,他遇見了這支身穿紅色T恤,手持喇叭,扛著旗子的隊伍,在得知他們的身份和目的後,何家平想著自己從小在邕江邊長大,對邕江水域相當熟悉,自己退休後又喜歡誌願活動,便加入了隊伍。

勸導的過程中,誌願者們經常會遇到白眼。「嫌我們多管閑事,也不聽勸。」

在秦曉輝看來,勸阻不是用居高臨下的態度阻止市民下水游泳,而是讓他們在懂得防護、保護好自己的情況下游泳。遇見不聽勸的小孩子,秦曉輝會用平等的語氣和他們溝通,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告訴他們要做好防護,並強調游泳裝備的重要性。

如果遇見沒帶裝備就下水的孩童,秦曉輝還會免費向他們提供「跟屁蟲」、游泳圈等裝備。「那些孩子也很講誠信,每次用完都會完好地還回來。」每當這時,秦曉輝都會很有成就感。「站在小孩子的角度理解他們的心情,支持他們的行動,反而更能解決問題。」

誌願服務隊也遇過不聽勸阻發生溺水的情況。

秦曉輝說,他記得2020年的一個晚上,他在邕江水面上划槳板時看到有名15歲左右的男孩來到岸邊準備下水游泳,但沒帶救生衣等相關裝備,秦曉輝便勸阻他帶好裝備再下水。

男孩沒有聽勸,依舊選擇下水游泳,秦曉輝便一直密切關注他。果然,在男孩下水兩分鐘後,當他遊到離岸邊五米遠的地方,遇上了斷崖式的深水區域,水深一下子變成三四米,男孩對突如其來的狀況不知所措,由於不會踩水,身體開始下沉。

秦曉輝看到後,迅速劃動槳板,來到男孩身邊。秦曉輝跪在槳板上,趁對方馬上要沉入水下時伸手拉住男孩的兩隻手臂,利用膝蓋的力量,壓住槳板的另一側,使槳板在水中翻轉了一圈,男孩隨著槳板的翻轉趴在了上面。秦曉輝則浮在水面上推動著槳板,將男孩送往岸邊。

並非所有人都能順利地被救回,偶爾遇到有疾病史的老人,即便秦曉輝這樣有幾十年泳齡且具有豐富救援經驗的人也無能為力。

2020年7月的一個中午,邕江大橋橋下有老人突發心腦血管疾病導致昏迷而溺水,秦曉輝收到消息趕到現場時,誌願者正在給溺水的老人做心肺復甦。秦曉輝上前對老人進行了三十次胸部按壓,兩次人工呼吸。

120到達現場後,醫生護士進行一輪又一輪的胸部按壓。但老人依舊沒有生命體徵,秦曉輝眼睜睜看著一個生命逝去,心裡充滿了心酸。「如果那位老人沒有基礎病,我覺得當時是可以把老人救活的。」

雖然老人逝去了,但老人的女兒十分感謝這些參與救援的熱心人,一次又一次地鞠躬道謝,這讓秦曉輝心裡更加堅定了他參與誌願服務的決心。「如果掉下水的是我的父母孩子,我會很擔心,所以我一定要去救那些溺水的人。」

對他而言,這不僅是一項誌願工作,更是能阻止很多家庭悲劇的「大好事」。

大部分時間,誌願服務隊在岸邊準備了救生圈、繩子和長竹竿,遇到有人溺水,會用這些裝備將人救出。遇到不帶安全裝備下水的人,誌願者們先是耐性勸導對方,遇到實在不配合的,他們就去邕江邊的保安亭,讓保安出面幫忙勸阻。

誌願者為學生們講解防溺水知識。 受訪者供圖誌願者為學生們講解防溺水知識。 受訪者供圖

宣傳與改變

最初當誌願者時,何家平也想下水救人,但是75歲高齡讓他在水中救援有些力不從心,而且,誌願服務隊有一個原則就是,在無法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決不冒險下水救人。

因此,何家平調轉方向,積極在河岸邊向人們宣傳防溺水的知識。在他看來,知識的普及同樣重要。

一次,何家平看見一個小女孩獨自一人坐在河岸的斜坡上玩水,家長並不在身邊,便上前詢問,得知她的家長在別處游泳,女孩獨自跑到這裏玩水,「這斜坡很滑的,不小心會掉下去。」

何家平拿著宣傳手冊,仔細同小女孩講兒童游泳「六不準」原則:一、不準私自下水游泳;二、不準擅自與他人結伴游泳;三、不準在無家長或老師帶領的情況下游泳;四、不準在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五、不準在無安全設施、無救護人員的水域游泳;六、不準不會水性的學生擅自下水施救。後來,何家平帶著小女孩找到了正在遠處游泳的家長。

防溺水宣傳是誌願服務隊的主要任務之一。從謝身全成立隊伍伊始,誌願服務隊始終把防溺水宣傳看得很重,比起溺水後的救援,從源頭上扼住溺水的苗頭更重要。

除了每日巡邏時會分發防溺水宣傳冊外,誌願者們每年都會去當地的學校,為學生和老師講解水中自救的方法和心肺復甦的知識。梁國柱曾在一年內去了南寧的20所學校進行防溺水安全知識宣講。

在秦曉輝看來,溺水事故具有隱蔽性,獨自游泳時發生溺水旁人很難發現,結伴游泳時若其中有人溺水,同伴做的第一件事往往不是大聲呼救,而是自己尋找,發現確實不見了才想起求助,這時已經錯過了黃金救援的四分鐘。「直到現在,這種情況依舊存在,有不少溺水事故就是這種情況導致的。」

秦曉輝記得,在誌願服務隊成立前,邕江一年的溺水事故至少有二三十起,而2023年只有五六起,數量減少的背後,誌願服務隊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誌願服務隊宣傳的「帶裝備下水」理念,提醒人們注意安全,勸導那些不安全的游泳行為,在他看來,切實減少了溺水事故的發生。

謝身全也感覺到,在成立誌願服務隊的六年里,岸邊穿救生衣的人多了。有一次,他來到岸邊,看到一個孩子要下水,還沒等他提醒,一個家長就讓孩子先穿救生衣,那一刻,他覺得心裡有了一絲成就感。

幾年內,邕江邊除了南寧市母親河邕江防溺水誌願服務隊,藍天救援隊、紅十字會等相關隊伍也來進行防溺水宣傳。

如今,謝身全已經成為了誌願服務隊的榮譽隊長,目前誌願服務隊的工作由新任隊長莫平華主持,他也是一名水中救人的「老手」了。誌願服務隊的隊員也逐漸增多,成員來自四面八方,不同職業,平均年紀在50歲左右。偶爾學校會和誌願服務隊合作,學生們當一天誌願者,為這份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同時,誌願服務隊的宣傳面也在慢慢擴大,除了前往市區內的學校做防溺水宣傳工作,偶爾也會跑去邊遠的郊區做宣傳,那裡更需要防溺水的公益宣傳活動。

何家平一開始加入誌願服務隊時曾遭到家裡人反對。他們擔心何家平一把年紀,身體太累吃不消,萬一哪天頭腦發熱衝到水裡救人還會帶來危險。「我每次都保護好自己,出發前都會報告自己的行程,還會把家裡整理得井井有條。」慢慢地,家人就不反對了。

在他看來,這項誌願活動給他的退休生活帶來了很多快樂,雖然辛苦些,但每天都很充實,他在做誌願者的時候也結識了很多誌同道合的年青人,「感覺自己變年輕了許多,我會一直做到走不動的那天。」

新京報記者 慕宏舉 實習生 徐夢妍

編輯 劉倩 校對 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