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碎瓷還原一段歷史,景德鎮禦窯博物館的瓷片會「說話」

時婷婷/上遊新聞

「三面青山一面水,一城瓷器半城窯」。桑治真宗用年號命名的景德鎮,是一座因瓷而生的陶瓷歷史文化名城,它有著2000多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窯史、600多年的禦窯史和100多年的現代陶瓷史。瓷,是這座城市最鮮明的標誌。

7月24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江西省委網信辦主辦的「萬千氣象看江西」網上主題推廣線下採訪活動,走進景德鎮禦窯博物館,聽文物「講述」千年瓷都景德鎮的文脈傳承。

遺存的明清窯作生產實景。上遊新聞記者 時婷婷/攝遺存的明清窯作生產實景。上遊新聞記者 時婷婷/攝

景德鎮禦窯博物館位於景德鎮陶陽里歷史文化街區。穿過遺存的明清窯作生產實景,就能看到外觀類似傳統蛋形柴窯的景德鎮禦窯博物館。

上遊新聞記者現場看到,博物館中的大量文物展品都是由禦窯廠遺址出土的瓷器碎片修復而成。工作人員介紹,當時遺址出土了2000萬片瓷器碎片,到目前已經修復出3000多件瓷器,修復工作還在繼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明正統青花龍紋大缸。工作人員介紹,青花龍紋大缸高75.5釐米,直徑88釐米,重約120多公斤,是目前禦窯廠出土的明清禦窯瓷器中體量最大的,比北京定陵出土的明嘉靖青花龍紋缸還大一號。「我們從超過5噸的龍缸瓷片中,還原出了這口大龍缸。此外還還原出另外兩件,目前在其它博物館展出。」工作人員說。 

明正統青花龍紋大缸。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明正統青花龍紋大缸。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除了展覽外,我們希望遊客能通過瓷器瞭解歷史。可能在遊客眼裡,這些碎瓷片沒有很大的價值。實際上,對瓷片的研究和修復,也是在探尋瓷器背後的歷史。可以說,一塊碎瓷片,就能還原出一段歷史場景。」景德鎮禦窯博物院(禦窯博物館的上級單位)黨支部委員、文博副研究員李慧向上遊新聞記者介紹,為了讓瓷片「說話」,博物館增設了沉浸式數字光影展、沉浸式奇趣小劇場《青花瓷》等,在5G、VR、全息影像等技術的輔助下,讓跨越千年的文物得以情景化和可視化呈現。同時,博物館還兼顧有遊學、歷史研究、技術研討交流功能。

今年6月,徐家窯複燒開窯。上遊新聞記者 時婷婷/攝今年6月,徐家窯複燒開窯。上遊新聞記者 時婷婷/攝

瓷都的魅力,莫過於千年窯火不息。為了讓更多喜歡陶瓷的手工藝人留在景德鎮,今年6月,緊鄰景德鎮禦窯博物館的徐家窯複燒開窯,這也是景德鎮保留最古老、最完整、最大的柴窯遺址。爐口窯門洞開,匣砵中的瓷器完成了從泥到器的重生。

「這不僅是一座重新點燃的瓷窯,更是我們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在陶陽里歷史文化街區開設工作室的手工藝人說。據景德鎮發佈官方數據顯示,景德鎮市現有市級以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899人,其中國家級11人,省級以上190人。在傳承老手藝的同時,更多創新的設計也讓傳承千年的瓷器「潮」了起來,文創區、現代瓷器展都成為熱門打卡地。

年輕手工藝人學習製作瓷器。上遊新聞記者 時婷婷/攝年輕手工藝人學習製作瓷器。上遊新聞記者 時婷婷/攝

李慧表示,今年年初到5月底,景德鎮禦窯博物館共接待遊客780090人,其中未成年人268642人,境外遊客12196人。

原標題《萬千氣象看江西 | 一片碎瓷還原一段歷史,景德鎮禦窯博物館的瓷片會「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