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千氣象看江西|對話「洋景漂」 一場關於熱愛的「雙向奔赴」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景德鎮7月26日消息(記者胡斐 見習記者郇康新)「三面青山一面水,一城瓷器半城窯」。江西省景德鎮是一座因瓷而生的城市。瓷,是這座城市最鮮明的標誌。

近年來,景德鎮從「陶瓷工業重鎮」轉型「文化創意之都」。越來越多的年青人不斷湧入景德鎮。據統計,景德鎮現有「景漂」超6萬人,其中有5000餘名「洋景漂」。到底是什麼吸引了這麼多年青人來到這裏?近日,記者走進景德鎮,尋訪「景漂」們在這裏一場場奔赴熱愛瓷器的故事。

「景漂」與「瓷都」 一場關於熱愛的「雙向奔赴」

初更時分,景德鎮陶溪川陶瓷文化創意園依舊燈火通明。園區擺攤的「景漂」們熱情地向遊客們推薦自己的作品。白天創作、燒瓷,晚上作品「上新」開賣。在這裏,熱愛陶瓷藝術的年輕創作者們踏上了藝術追求之旅的第一步。

晚上,陶溪川陶瓷文化創意園「擺攤區」燈火通明(央廣網見習記者 郇康新 攝)晚上,陶溪川陶瓷文化創意園「擺攤區」燈火通明(央廣網見習記者 郇康新 攝)
「景漂」創作的創意陶瓷(央廣網見習記者 郇康新 攝)「景漂」創作的創意陶瓷(央廣網見習記者 郇康新 攝)

「最吸引我的就是這裏的包容性,有時候拉坯、上釉遇到不會的,老師傅們都會毫無保留地教給我們。」今年27歲的張蕊是一名來自遼寧的女生,7年前,為了追尋陶瓷藝術的夢想,張蕊來到景德鎮。當地人對外來「景漂」的友好和包容,讓這個東北女生愛上了這裏。「在景德鎮,很多不起眼的一個村,一轉彎就是一個教授的工作室,或者一個國外陶瓷藝術家的工作室,這裏會給人一種‘開盲盒’的感覺。」張蕊笑著向記者說道。

 「景漂」張蕊展示自己的作品(央廣網見習記者 郇康新 攝) 「景漂」張蕊展示自己的作品(央廣網見習記者 郇康新 攝)

因瓷而生,因瓷而名的景德鎮也在不斷給「景漂」們帶來新的驚喜和體驗。2015年,景德鎮以禦窯廠遺址為中心劃定保護區,對散佈全城的150多處老窯址、108條老街區等文化遺存進行保護修繕。同時,「三陶一區」文創空間、陶陽里歷史街區、陶源穀藝術景區陸續建成,以瓷文化搭建的新業態成為景漂們的「造夢工廠」,不斷吸引著年輕的「景漂」們來到這裏,開啟一場又一場與「瓷都」的雙向奔赴。

「洋面孔」愛上了「鎮生活」 用瓷文化開啟一扇「窗口」

「我真的很喜歡景德鎮,這裏是一個陶瓷的‘天堂’,陶瓷的藝術創作在這裏隨處可見。」在景德鎮陶溪川國際工作室,來自波蘭的陶瓷創作者喀莎興致勃勃地向記者講述著來到景德鎮的所見所聞。

「洋景漂」喀莎講述自己在景德鎮的見聞(央廣網見習記者 郇康新 攝)「洋景漂」喀莎講述自己在景德鎮的見聞(央廣網見習記者 郇康新 攝)

「來到景德鎮的這段時間對我非常重要,在這裏我找到了一直尋找的釉料,景德鎮還給了我很多靈感,我相信這會給我的作品帶來不一樣的改變。」喀莎開心地告訴記者。現在,像喀莎一樣的「洋景漂」越來越多,他們在這裏創辦工作室、交流各國陶瓷文化、舉辦各種陶瓷活動。不同文化間的陶瓷藝術交流,不斷激發新的文化藝術碰撞。

 國外陶瓷創作者向記者展示自己的作品(央廣網見習記者 郇康新 攝) 國外陶瓷創作者向記者展示自己的作品(央廣網見習記者 郇康新 攝)

「洋面孔」愛上了「鎮生活」。如今的景德鎮,正成為世界各地陶瓷創作者們交流陶瓷藝術的平台。年輕「景漂」的不斷加入,讓景德鎮的陶瓷文化薪火相傳,加快古老「瓷都」的現代「窯變」,也讓世界看到了一個年輕、包容、富有活力的現代「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