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變化)從頂筐叫賣到銷往全國 小麻餅記錄大變遷

中新網巴中7月26日電 (記者 葛成)「以前,提糖麻餅一出爐,我就把筐頂在頭上走街串巷,進城叫賣,一天最多賣一兩百個。如今,這種小吃不但遍佈巴中,還通過網絡銷往全國,每天做一千個可能還不夠。」

提到這些年來身邊的變化,51歲的尹仲榮頗為感慨。近年來,他的家鄉恩陽古鎮經過修繕維護,還原了歷史風貌。隨著交通越來越便利,大量遊客慕名而來。在當地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的提糖麻餅,正通過旅遊業的快速發展,被越來越多的人瞭解。

過去,「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是巴中交通條件的真實寫照。如今,伴隨著民航、公路和高鐵的全面貫通,「蜀道難」的現像已徹底改觀,巴中實現了從「蜀道通」到「蜀道暢」的飛躍式發展,帶動了當地文旅產業與製造業的繁榮,進一步提升了居民的收入水平。

  51歲的提糖麻餅技藝傳人尹仲榮熟練地將竹筐頂在頭上。中新財經記者 葛成 攝  51歲的提糖麻餅技藝傳人尹仲榮熟練地將竹筐頂在頭上。中新財經記者 葛成 攝

「燈亮了、路平了、錢包鼓了」

「我從十幾歲就當學徒,做提糖麻餅已經四十多年了。」尹仲榮告訴中新財經記者,他是這項技藝的第六代傳人,靠著賣餅,日子越過越紅火。如今大兒子已經成家立業,他正準備把這項技藝傳承下去。

在恩陽的這座千年古鎮上,像尹仲榮這樣的手藝人還有不少。據恩陽古鎮黨工委書記馮菊華介紹,恩陽古鎮文化多元,巴人文化、米倉古道文化繁榮興盛。在這裏,不僅能夠領略到豐富的物質文化遺產,還能體驗、感受到多種非物質文化遺產。

「恩陽古鎮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煙火氣。」馮菊華表示,與其他地方有所不同,這座古鎮的居民大多仍住在裡面,街道基本維持了原有經營業態和模式。管理方不作干涉,只對它進行引導和規範。

「每年‘五一’‘十一’假期,遊客摩肩接踵,幹道人流如織,根本走不動。」馮菊華告訴記者,2023年,恩陽古鎮全年接待遊客536餘萬人次,帶動旅遊收入49.13億元。

伴隨著恩陽古鎮旅遊業的發展,當地居民的生活條件也有了明顯改善。在古鎮生活三十多年的居民董娟表示,古鎮以前都是黑漆漆的,路也跌跌撞撞的。如今燈亮了、路平了,鎮上的房子一年能租近兩萬塊,大家錢包都鼓了。

  四川省巴中市恩陽古鎮風貌。中新財經記者 葛成 攝  四川省巴中市恩陽古鎮風貌。中新財經記者 葛成 攝

家鄉工作收入比肩「北上廣」

四川是人口大省,也是勞務輸出大省。據巴中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馬軍介紹,作為勞務輸出大市,巴中每年有110萬鄉親外出務工。他們中有20萬人,包括2萬多技能型人才,非常期盼回流家鄉、就近就業。

隨著交通運輸的便利,這一期盼正成為現實。在巴中一家製造企業從事鋁合金加工工作的陳強告訴中新財經記者,自從兩年前位於家鄉的工廠建成投產,他徹底告別了「背井離鄉」的打工生活。

「最初我是學徒,薪金大概四五千;現在是熟練工,月收入能達到八千甚至一萬以上。如今每天大概工作8個小時,旺季偶爾會加班到晚上11點。」陳強表示,像他一樣在這家工廠打工的大約有400人,由於收入和北上廣差不多,大家普遍非常滿意。

這家企業的董事長黃波告訴記者,「我們此前已經在全國擁有多家生產基地。這次特意選址巴中,就是想為自己的家鄉作點貢獻。」投產短短兩年時間,當地員工數量從100人迅速增長至400人,通過運用數字化管理的方式,員工生產效率有了大幅提升。

而從現實和經濟的角度考量,黃波認為,巴中與西安、重慶和成都幾座大城市之間的距離都不遠,飛機、高鐵和公路已通達四方,城市發展潛力巨大,企業也有廣闊的增長空間。

  四川省巴中市經開區一家鋁合金加工廠內,工人進行材料加工工作。中新財經記者 葛成 攝  四川省巴中市經開區一家鋁合金加工廠內,工人進行材料加工工作。中新財經記者 葛成 攝

立體交通合力破解「蜀道難」

巴中破解蜀道之難,並非一夕之功。回顧歷史,1993年,巴中無高速、無鐵路、無機場,普通公路只有4418公里,高等級公路瀝青路僅有28公里。

最近十多年,巴中的交通發展明顯提速。廣巴高速建成,結束了巴中不通高速的歷史;廣巴鐵路通車,結束了巴中不通鐵路的歷史;巴中恩陽機場通航,結束了巴中不通航空的歷史。

2024年6月27日,巴南高鐵正式通車。通車後,巴中至成都縮短至2小時25分,巴中至重慶縮短至1小時45分。在巴中市交通運輸局局長張雲清看來,這條高鐵的開通,意味著巴中過去以公路運輸為主的出行方式將發生質的改變,進一步完善了綜合立體交通體系。

公路、高鐵、航空等多元化立體出行結構,讓巴中實現從「蜀道難」到「蜀道通」再到「蜀道暢」的轉變。巴中交通展翅高飛,內暢外聯、縱橫交錯的交通網絡覆蓋在巴山蜀水之間,成渝地區北向重要門戶樞紐已然形成。(完)

【編輯:李潤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