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40張最美圖片珍藏

據央視新聞消息,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我國申報的「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截至目前,我國世界遺產數量達到59項。

北京中軸線全長7.8公里,縱貫北京老城,北端為鍾鼓樓,向南經過萬寧橋、景山、故宮、端門、天安門、外金水橋、天安門廣場及建築群、正陽門、中軸線南段道路遺存,至南端永定門,太廟和社稷壇、天壇和先農壇東西對稱佈局於兩側。

2019年10月1日晚,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煙花表演在天安門廣場上空燃放。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2019年10月1日晚,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煙花表演在天安門廣場上空燃放。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說

「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產生。」

我們收集了近十五年的中軸線絕美圖片

與大家分享

↓↓↓

● 明代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

● 明清時期,承擔著城市計時與報時功能。

2022年11月7日,從鼓樓上遠眺鍾樓。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2022年11月7日,從鼓樓上遠眺鍾樓。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2017年12月17日,新地安門百貨商場平台上,男子拍攝鼓樓。從這裏可以眺望鼓樓和後海。新京報資料圖片2017年12月17日,新地安門百貨商場平台上,男子拍攝鼓樓。從這裏可以眺望鼓樓和後海。新京報資料圖片
2023年3月26日,遊客泛舟什刹海,遙望鍾鼓樓。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2023年3月26日,遊客泛舟什刹海,遙望鍾鼓樓。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2019年2月8日,煙袋斜街遊客絡繹不絕,不遠處的鍾鼓樓亮燈,裝點節日氣氛。新京報資料圖片2019年2月8日,煙袋斜街遊客絡繹不絕,不遠處的鍾鼓樓亮燈,裝點節日氣氛。新京報資料圖片

● 元至元年間(1264—1294年)建。

● 承擔著南北交通的重要功能。

● 其位置及功能歷經7個世紀始終未變。

2014年8月28日,萬寧橋。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2014年8月28日,萬寧橋。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2024年7月16日,萬寧橋。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2024年7月16日,萬寧橋。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 明永樂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

在此處人工營造了景山山體

● 景山整體建築順應山勢並以中軸線居中對稱佈局

形成了嚴謹的景觀秩序。

2021年4月12日,藍天白雲下,景山萬春亭和北海白塔遙相呼應。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2021年4月12日,藍天白雲下,景山萬春亭和北海白塔遙相呼應。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2024年2月21日,龍年初雪後的景山萬春亭。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2024年2月21日,龍年初雪後的景山萬春亭。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2013年3月20日,景山上向北遠眺北京中軸線。新京報記者 陳傑 攝2013年3月20日,景山上向北遠眺北京中軸線。新京報記者 陳傑 攝
2018年9月5日,從景山上遠眺CBD夜景。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2018年9月5日,從景山上遠眺CBD夜景。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2023年9月29日中秋節,景山萬春亭與「超級月亮」。(二次曝光)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2023年9月29日中秋節,景山萬春亭與「超級月亮」。(二次曝光)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 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步建成。

● 1924年,清皇室搬出故宮。

● 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並對公眾開放。

2022年6月7日午後,藍天白雲下的故宮。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2022年6月7日午後,藍天白雲下的故宮。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2021年10月15日,新人在故宮角樓旁拍婚紗照。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2021年10月15日,新人在故宮角樓旁拍婚紗照。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2023年7月31日,大雨中,故宮慈寧宮門口的鎏金麒麟,麟發上聳,金光燦燦。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2023年7月31日,大雨中,故宮慈寧宮門口的鎏金麒麟,麟發上聳,金光燦燦。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2023年9月29日晚,中秋夜,故宮神武門、CBD和「超級月亮」同框。(兩次曝光) 新京報記者 尹亞飛 攝2023年9月29日晚,中秋夜,故宮神武門、CBD和「超級月亮」同框。(兩次曝光) 新京報記者 尹亞飛 攝
2023年12月11日,景山公園,從山頂眺望故宮博物院。當天,北京降下2023年冬天的第一場雪。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2023年12月11日,景山公園,從山頂眺望故宮博物院。當天,北京降下2023年冬天的第一場雪。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 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

● 明、清兩代,社稷壇是祭祀社(土地)與稷(五穀)的場所。

● 是中國現存最為完整的古代皇家祭祀太社和太稷的祭壇。

2024年7月16日,社稷壇與中山堂。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2024年7月16日,社稷壇與中山堂。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2024年7月16日,社稷壇。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2024年7月16日,社稷壇。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 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始建。

● 是明清兩代皇家祖廟。

● 太廟與社稷壇的對稱格局體現了

《考工記》所載「左祖右社」的理想都城規劃範式。

2010年4月23日,太廟。新京報資料圖片2010年4月23日,太廟。新京報資料圖片
2024年7月16日,太廟。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2024年7月16日,太廟。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 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始建。

● 是明清兩代皇城正門,也是明清時期頒布詔令及現代舉行重大國事活動的場所。

● 見證了兩千餘年王朝統治的終結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2021年7月1日上午,天安門廣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10萬羽和平鴿飛翔在天安門廣場上空。新京報記者 尹亞飛 攝

2024年1月1日,天安門廣場,來自全國各地的群眾觀看元旦升國旗儀式,迎接2024年的到來。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2024年1月1日,天安門廣場,來自全國各地的群眾觀看元旦升國旗儀式,迎接2024年的到來。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2018年9月23日晚,天安門廣場,「祝福祖國」巨型花籃進行夜景照明調試工作。新京報記者 薛珺 通訊員 李萬莉 攝2018年9月23日晚,天安門廣場,「祝福祖國」巨型花籃進行夜景照明調試工作。新京報記者 薛珺 通訊員 李萬莉 攝

● 明永樂十七年(1419年)始建。

● 是明清時期北京內城正南門,

● 是兼具防禦和城市管理功能城門建築群。

2021年10月14日,正陽門箭樓,工人在按照古法修繕大門。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2021年10月14日,正陽門箭樓,工人在按照古法修繕大門。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2020年4月26日,前門,夕陽沉入雲海中,與華燈初上的正陽門交相呼應。新京報資料圖片2020年4月26日,前門,夕陽沉入雲海中,與華燈初上的正陽門交相呼應。新京報資料圖片
2022年9月10日,正陽門箭樓和中秋夜月亮。新京報資料圖片2022年9月10日,正陽門箭樓和中秋夜月亮。新京報資料圖片
2022年10月19日,前門五牌樓和正陽門箭樓。新京報資料圖片2022年10月19日,前門五牌樓和正陽門箭樓。新京報資料圖片

● 將精心佈置的城市建築群和公共空間連為一體的重要橋樑。

● 是明清兩代國家禮儀活動的必經之路。

2021年10月14日,正陽門箭樓南望,跨過前門「五牌樓」,遠處的永定門城樓清晰可見。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2021年10月14日,正陽門箭樓南望,跨過前門「五牌樓」,遠處的永定門城樓清晰可見。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2024年7月17日,位於永定門北側的中軸線南段道路遺存。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2024年7月17日,位於永定門北側的中軸線南段道路遺存。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 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始建。

● 天壇與先農壇以北京中軸線呈東西對稱佈局。

● 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明清皇家祭天建築群

2019年10月1日晚,煙花下的天壇祈年殿。新京報記者 尹亞飛 攝2019年10月1日晚,煙花下的天壇祈年殿。新京報記者 尹亞飛 攝
2023年7月15日,藍天白雲下的天壇祈年殿。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2023年7月15日,藍天白雲下的天壇祈年殿。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2022年10月31日,天壇秋色。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2022年10月31日,天壇秋色。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2024年2月21日,天壇公園,龍年初雪後,身著古裝的遊客踏雪前行。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2024年2月21日,天壇公園,龍年初雪後,身著古裝的遊客踏雪前行。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2020年10月3日,天壇公園祈年殿倒映在保護丹陛石的玻璃罩上。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2020年10月3日,天壇公園祈年殿倒映在保護丹陛石的玻璃罩上。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 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始建。

● 是現存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皇家祭祀農神之所。

2024年7月17日,先農壇神倉。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2024年7月17日,先農壇神倉。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2024年7月17日,先農壇太歲殿藻井。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2024年7月17日,先農壇太歲殿藻井。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始建。

● 曾為明清北京老城外城正南門

● 是北京外城七座城門中規製最高的一座。

2023年6月13日,永定門。在北部山巒背景下,永定門城樓、前門城樓、故宮、景山萬春亭等中軸線建築清晰可見。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2019年10月1日晚,永定門,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煙花表演在天安門廣場上空燃放。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2019年10月1日晚,永定門,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煙花表演在天安門廣場上空燃放。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2019年9月23日,亮燈後的永定門和滿天煙花交相呼應。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2019年9月23日,亮燈後的永定門和滿天煙花交相呼應。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新京報記者 尹亞飛 薛珺 陳傑 浦峰 王貴彬 王子誠 陶冉 郭延冰 王飛 李木易 通訊員 李萬莉 攝影報導

編輯 王遠征 張湘涓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