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新華社新德里7月27日電(記者伍嶽施雨岑)當地時間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決議,將「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9項。

  這是7月16日在鼓樓上拍攝的鍾樓。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這是7月16日在鼓樓上拍攝的鍾樓。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人們準備進入鼓樓參觀(7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人們準備進入鼓樓參觀(7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北京中軸線」縱貫北京老城南北,始建於13世紀,形成於16世紀,此後經不斷演進發展,形成今天全長7.8公里、世界上最長的城市軸線,其選址、格局、城市形態和設計體現了《周禮·考工記》所記載的理想都城範式,展現了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傳統,見證了北京城市的發展演變,是體現中華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標識。

  這是7月16日拍攝的萬寧橋。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這是7月16日拍攝的萬寧橋。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北京中軸線」遺產區面積589公頃,緩衝區面積4542公頃,15個遺產構成要素為:鍾鼓樓、萬寧橋、景山、故宮、端門、天安門、外金水橋、太廟、社稷壇、天安門廣場及建築群(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國家博物館和人民大會堂)、正陽門、南段道路遺存、天壇、先農壇、永定門。

  這是7月16日拍攝的景山萬春亭。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這是7月16日拍攝的景山萬春亭。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這是7月16日在景山上拍攝的北京故宮。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這是7月16日在景山上拍攝的北京故宮。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據介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認可「北京中軸線」的完整性、真實性和保護管理狀況,及其作為社會和政治中心對中國社會發揮持續的作用,認為「北京中軸線」代表了世界城市歷史中的一種特有類型,其所體現的中國傳統都城規劃理論和「中」「和」哲學思想,為世界城市規劃史作出了重要貢獻。該組織高度讚賞中國政府在北京老城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方面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突出成績。

  這是7月16日拍攝的北京太廟。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這是7月16日拍攝的北京太廟。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在世界遺產大會上發言時表示,申遺成功是新的起點,中國將切實履行《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在文物建築保護修繕、應對自然災害影響、鼓勵社區居民參與、科學引導旅遊發展、提高闡釋展示能力等方面持續發力,確保「北京中軸線」得到妥善保護傳承。

  這是7月16日拍攝的社稷壇。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這是7月16日拍攝的社稷壇。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這是7月17日拍攝的端門。新華社記者 陳鍾昊 攝這是7月17日拍攝的端門。新華社記者 陳鍾昊 攝
  這是7月17日拍攝的天安門和外金水橋。新華社記者 陳鍾昊 攝這是7月17日拍攝的天安門和外金水橋。新華社記者 陳鍾昊 攝
  這是7月17日拍攝的天安門廣場及建築群。新華社記者 陳鍾昊 攝這是7月17日拍攝的天安門廣場及建築群。新華社記者 陳鍾昊 攝
  這是7月21日在正陽門箭樓上拍攝的正陽門城樓。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這是7月21日在正陽門箭樓上拍攝的正陽門城樓。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這是7月17日拍攝的天壇祈年殿。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這是7月17日拍攝的天壇祈年殿。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這是7月17日拍攝的先農壇拜殿。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這是7月17日拍攝的先農壇拜殿。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這是7月18日在北京永定門公園拍攝的中軸線南段道路遺存。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這是7月18日在北京永定門公園拍攝的中軸線南段道路遺存。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這是7月17日拍攝的北京永定門城樓。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這是7月17日拍攝的北京永定門城樓。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