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紅樹林:應對氣候變化的藍色解決方案」直播活動成功舉辦

新京報訊(記者秦冰)7月26日是世界紅樹林日。新京報記者瞭解到,26日,由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海洋三所」)、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以下簡稱「SEE基金會」)與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聯合主辦的「保護紅樹林:應對氣候變化的藍色解決方案」主題公益直播活動成功舉辦。

據悉,活動以我國福建廈門、廣東湛江為主場,聯動柬埔寨、印尼等會場,通過線上線下聯動的方式舉辦,並由我國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濕地管理司、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廈門市海洋發展局進行指導。

直播由SEE基金會海洋保護高級項目經理張晶與海洋三所研究員陳光程共同主持,系統介紹了我國紅樹林的概況、紅樹林生態保護修復成效,以及我國與東南亞國家在紅樹林領域的合作。在全球對氣候變化問題日益關注的背景下,此次活動旨在提升公眾對紅樹林生態系統重要性的認識,並探討其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獨特作用。

張晶(左)與陳光程(右)主持直播活動。 受訪者供圖張晶(左)與陳光程(右)主持直播活動。 受訪者供圖

活動邀請了廈門大學副教授楊盛昌、柬埔寨環境部海洋與海岸帶司副司長Meas Rithy、印尼國家創新和研究署研究員Frida Sidik、印尼Yagasu基金會Riza Aditya以及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張葦。

參與活動的學者、專家分享了紅樹林的重要性、適應海洋環境的「本領」,依託多維度場景展示、動植物生態系統影像、公眾科普互動等多元化展現形式,帶領廣大網民瞭解我國廣東湛江金牛島、福建廈門下潭尾和柬埔寨戈公省、印尼東爪哇省的紅樹林,瞭解各個地區在保護與修復紅樹林方面的優良做法。

據介紹,紅樹林生態系統具有防風消浪、促淤護岸、固碳儲碳和維持生物多樣性等重要功能,而紅樹林保護和修復是我國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和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的重要內容。以海洋三所為技術支撐單位、SEE基金會為相關項目管理單位的「蔚海行動」,已在山東、江蘇、福建、廣東、廣西等沿海省份陸續展開,包括但不限於海草床修復、紅樹林種植、濕地生態保護以及可持續漁業發展等項目。

經過幾年的實踐,「蔚海行動」逐步探索出由政府部門、科研院所、愛心企業、公益平台和多地執行機構共同參與,依照國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的相關政策指引,募集社會公益資金保護修復海洋生態的新模式,正在逐漸形成濱海濕地生態系統修復的示範案例。

新京報記者瞭解到,近年來,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紅樹林生態保護與修復成效顯著,紅樹林面積穩步增加,是世界上少數幾個紅樹林面積淨增長的國家之一,紅樹林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也不斷提升。

編輯 彭衝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