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48週年 英雄城市浴火重生

48年前的7月28日,一場7.8級地震打破了河北唐山淩晨的寂靜,幾乎將這座擁有百萬人口的重工業城市夷為平地。大地震後,唐山人民用「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創造了在廢墟上重新崛起的奇蹟。

48年來,抗震精神已融入唐山人民的血液中,鑄進唐山這座英雄城市的基因里。新的起點,唐山市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聚力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化改革開放、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紮實推進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河北場景唐山篇章,努力把唐山建成東北亞地區經濟合作窗口城市、環渤海地區新型工業化基地、首都經濟圈重要柱蠆式。

新崛起:唐山港貨物吞吐量居世界第二

盛夏時節,唐山港各個碼頭一派繁忙景象,一輛輛卡車往來穿梭,一艘艘貨輪有序裝卸。7月23日,滿載著214標箱、來自河北、內蒙古、遼寧等地貨物的吉鵬輪,從唐山港京唐港區出發,經過4天航行到達南韓釜山港。這是唐山港發展的一個縮影,從1989年京唐港區開工建設以來,唐山港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現已擁有內外貿集裝箱航線47條,通達近80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港口。

唐山港。受訪者供圖唐山港。受訪者供圖

「2023年,唐山港貨物吞吐量達8.42億噸,穩居世界港口第二位。2024年上半年,唐山港貨物吞吐量為4.3億噸,同比增長3.54%。」唐山市海洋口岸和港航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羅同禎介紹,作為環渤海天然「鑽石級」港口,唐山港已建成「一港三區」,下轄京唐港區、曹妃甸港區和豐南港區,成為國家首批、渤海沿岸唯一可靠泊40萬噸散貨船的港口,同時也是我國最大的外貿進口鐵礦石接卸港、最大的鋼材輸出港、最大的煤炭能源輸出港、重要的油氣能源進口基地及儲備中心,以及環渤海地區重要的集裝箱運輸支線港。

在唐山港京港區智慧碼頭遠控中心,遠控岸橋司機輕撥手柄,便能遠程操控碼頭處的軌道吊機,完成集裝箱起吊、平移、落位等,再由無人集卡將貨物自動運往指定區域。「公司從2017年開始對碼頭進行自動化改造,25號碼頭已於去年9月實現全自動化。」津唐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設備操作部遠控中心主任和權說。

這幾年,唐山港深入推進綠色智慧港口建設工作,成功入選全國首批智慧港口示範工程,建成國內首個以智能無人集卡實現水平運輸的平行式全自動集裝箱碼頭;全港集疏港清潔運輸比例達85%,煤炭集港全部實現公轉鐵,建成58個泊位的岸電,專業化泊位岸電覆蓋率達89%,5個碼頭獲評4星級綠色港口。

日前,唐山港再傳喜訊,京唐港區25萬噸級航道正式投入試運行。該航道既是河北省首條25萬噸級航道,也是目前國內第一條在粉沙質海岸建成的25萬噸級航道,且預留了升級為30萬噸級航道的條件。

新動能:機器人「兵團」成城市新名片

「在唐山百川機器人共享製造工廠,一件訂單也能接,甚至只需帶一個想法,我們就有專業團隊跟蹤後續的設計、研發、生產等環節,助力科技成果轉化‘加速跑’。」唐山百川創新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孟昭告訴記者,唐山百川集團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軌道交通檢修檢測機器人製造商,共有160餘項創新成果填補國內相關領域空白。2010年起,集團開始推行「工業合作化」理念。

今年1月,百川集團在唐山高新區建起一座佔地11.7萬平方米的共享工廠,作為全國首家機器人非標產品定製共享工廠,自啟動以來,已與全國90多家企業達成合作。「讓‘大象與螞蟻共舞’,這也是唐山抗震精神在工業領域的延續。」王孟昭認為。

唐山百川創新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共享工廠。 受訪者供圖唐山百川創新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共享工廠。 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唐山市堅持把培育壯大高端裝備製造業作為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切入點,推動智能軌道交通、機器人、汽車及零部件三大優勢產業做大做強。其中,已發展機器人相關企業百餘家,90%坐落於高新區,銲接機器人、消防機器人、軌道智能裝備巡檢機器人市場佔有率均居全國第一。

經過多年發展,唐山市已構建起以工業機器人為支撐、特種機器人為特色,集研發、生產、服務為一體的機器人產業集群,併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六大產業鏈之一,摘得「國家火炬唐山機器人特色產業基地」和全國首家以機器人命名的知名品牌示範區等稱號。開元集團的銲接機器人,應用於北京「鳥巢」、上海世博展館、港珠澳大橋等重大工程項目;國內領先的協作機器人——遨博智能拉花咖啡機器人、中醫理療機器人讓生活更精彩……

近日,記者在中信重工開誠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展廳,看到了泡沫機器人、文物消防機器人、消防排煙機器人等各類機器人。「目前,公司已擁有特種機器人、煤礦智能裝備兩大產業130餘款自主研發產品。」中信開誠公司宣傳部經理王誌江介紹,公司連續多年獲評「中國智能特種機器人產業第一梯隊代表企業」,並承擔科技部「智能機器人」重點研發專項,產品覆蓋全國30多個省份及印度、沙特、南韓等國家。

新幸福:采煤塌陷區變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宛如明鏡的青龍澤、粉綠相間的荷花浦、999米長的愛情漫道……每當夜幕降臨,龍泉灣上還會上演由國內頂級燈光設計團隊打造的「水幕電影+音樂噴泉」綜合表演。今年2月剛獲評國家5A級旅遊景區的唐山南湖·開灤旅遊景區,僅今年「五一」,就接待遊客近60萬人次。

唐山南湖·開灤旅遊景區景色秀麗,已成為城市一道靚麗風景線。 趙亮 攝唐山南湖·開灤旅遊景區景色秀麗,已成為城市一道靚麗風景線。 趙亮 攝

然而,誰會想到,這裏曾是開灤煤礦采煤沉降形成的廢棄塌陷區,1976年唐山大地震後變成一片廢墟,垃圾遍地、污水四溢。「1996年起,唐山市開始對南湖進行治理,並就地取材,利用地震廢墟堆積假山,修建亭閣、水榭、碼頭等。經過13年生態修復,昔日30平方公里的采煤塌陷區變成公園。2016年4月,世界園藝博覽會在此舉辦。」景區工作人員介紹,這裏已成為唐山的「城市綠肺」和「天然氧吧」,綠化率達65%,水域面積11.5平方公里,吸引了100多種野生鳥類棲息。

65歲的唐山「新市民」鍾秉銳目睹了南湖景區的轉變,也見證了唐山市的發展。鍾秉銳回憶,唐山大地震發生後,其父母所在的冶金工業部第二冶金建設公司(中國二十二冶前身),從內蒙古包頭市馳援唐山,參與當地鋼廠的重建,高中畢業的他隨之來到唐山,並生活至今。

「48年來,唐山不僅生態環境變好了,各種民生福利保障也在持續改善,我很自豪自己是唐山人。」鍾秉銳如數家珍地說,這些年,疑難重症醫療援助體系搭建起「縣-市-京津」等外地醫療機構遠程會診模式,看病更方便;全市的社區和農村食堂紛紛建立,還在河北省首創「托幼一體化」模式……

轉眼間,唐山大地震已過去近半個世紀,不屈不撓的唐山人民從廢墟里站立,重建一座唐山新城。48年滄桑巨變,鐫刻的是一座英雄城市鳳凰涅槃的發展奇蹟,更詮釋著一個民族和國家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偉大力量。

記者:揭明玥

校對:朱名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