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上海|「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

端著咖啡,透過窗戶望見貨輪從江面駛過;江畔步道,兩個小孩頂著細雨在嬉戲玩耍……記者近日體驗了快節奏上海的慢生活。

這裏是徐彙濱江黨群服務中心,越來越多市民遊客打卡的新地標——自2021年7月運營以來,已累計接待140萬餘人次,舉辦活動900餘場。

「水岸講堂」報告廳。 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水岸講堂」報告廳。 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徐彙濱江,位於黃浦江西岸核心區段,擁有上海中心城區最長的11.4公里濱江岸線。隨著水岸公共空間的貫通,昔日的「工業鏽帶」逐步蛻變為水清、岸美、宜遊的「生活秀帶」。

下雨天看黃浦江景。 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下雨天看黃浦江景。 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68歲的徐新民是徐彙濱江黨群服務中心的「老面孔」。他告訴記者:「平時就很喜歡來這裏看看書、寫寫字,後來也把姐姐帶過來。她說,以前感受到的上海是喧囂繁華,在這裏感受更多的是恬靜。」

「濱江岸線作為城市公共活動新空間,打破了傳統行政區劃的概念,已經成為連接城市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提供公共服務產品和交往功能的重要平台。」徐彙區黨建服務中心主任夏瑞說。

隨著「一江一河」沿岸日益成為上海城市治理中組織實踐和資源整合互動的重要載體,濱江黨群服務中心也承載起了「跨界黨建共同體」的功能。

「水岸講堂」報告廳。 徐彙濱江黨群服務中心供圖「水岸講堂」報告廳。 徐彙濱江黨群服務中心供圖

目前,借助「水岸講堂」報告廳等復合型功能空間,徐彙濱江黨群服務中心推出了4大類共20門「濱江黨建實訓課程」,為濱江沿線駐區單位、黨員群眾打造接地氣的「初心課堂」。

徐彙濱江市民食堂。 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徐彙濱江市民食堂。 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愜意舒適的學習和公共活動空間,讓這裏成為廣大黨員、市民百姓紛至遝來的精神家園。去年入駐中心的徐彙濱江市民食堂則為此處帶來了濃濃「煙火氣」。

環衛工人在休息室用餐。 人民網記者 王文娟攝環衛工人在休息室用餐。 人民網記者 王文娟攝

3元的陽春麵、6元的魚香茄子、9元的蔥烤大排、16元的五香熏魚……實惠的價格和現炒現賣的堅持,讓市民可以吃到「鍋氣十足」的三餐。

工作人員辦公室。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工作人員辦公室。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採訪臨近結束,記者注意到,黨群服務中心內略顯簡陋的辦公場地,與供市民百姓學習休憩的敞亮「江景房」形成強烈反差——一間不足10平方米、沒有窗戶的房間里擺著三張桌子,6名工作人員在此輪流辦公。

「‘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我們希望老百姓走得進、坐得下、還想來。」夏瑞說。(劉紅、李鐳、軒召強、王文娟、孫競、翁奇羽、顧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