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黑龍江丨火山岩上種出「致富稻」

牡丹江寧安市向西南驅車40分鐘,就到了渤海鎮上官地村。上官地村位於鏡泊湖核心地帶,也是世界珍稀資源——石板田的核心區,這裏產出了獨一無二的「石板米」。

牡丹江寧安市渤海鎮上官地村石板田。人民網記者 蘇靖剛攝牡丹江寧安市渤海鎮上官地村石板田。人民網記者 蘇靖剛攝

53歲的村黨支部書記褚麗娟和石板田打了半輩子交道,是妥妥的水稻種植「老把式」。

她的女兒陳雨佳,回鄉創業8年,已經成為鄰里鄉親眼中的水稻行家。

種與銷,母女倆成了黃金搭檔,帶領著上官地村村民,讓石板米變成「致富稻」。

眼下,水稻田里剛剛結束人工除草。褚麗娟走進田間查看水稻的長勢,「就看接下來半個月的天氣了,如果陽光充足,溫度上來了,今年收成就準了。」

高空俯瞰石板田,田成方渠相連。李江瑞攝高空俯瞰石板田,田成方渠相連。李江瑞攝

寧安市是「中國火山岩稻米之鄉」,擁有世界珍稀的石板田8.5萬畝。萬年前火山噴發流淌的岩漿冷卻後,形成大面積玄武岩「石板地」,經過萬年風化和侵蝕,積聚10到30釐米的腐殖土,土質鬆軟、肥沃,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和礦物質。

玄武岩「石板地」剖面。人民網記者 蘇靖剛攝玄武岩「石板地」剖面。人民網記者 蘇靖剛攝

石板上如何種大米?褚麗娟帶著記者走進田間,探尋其中的門道。只見田間水渠使用了玻璃圍擋,稻田的橫隔面清晰可見。把手浸入水渠觸底,記者感受到如水泥一般堅硬的石板。

「在土壤下面,這種蜂窩狀的石頭就是萬年的熔岩台壁,它就好像一個智能的加熱器,白天吸熱,晚上散熱。年積溫高,水稻成熟度高。」褚麗娟說,這就是石板米的由來,也是比普通大米好吃的原因之一。

沿水渠前行,魚苗穿梭其間,鏡泊湖湖水經30公里自流灌溉。

「水流在石板的縫隙里流動,發出聲響,所以咱這兒產的有機米也叫‘響水大米’。」褚麗娟向記者一一介紹,上官地村因地製宜地採取手工插秧、推壟、收割等傳統農耕方式,有效保護了石板田;堅持追施漚製的農家肥,保障水稻的品質;氣象監測儀和稻田監控器,實現了質量安全可追溯;安裝太陽能殺蟲燈和誘捕器,用物理技術減少稻田病蟲害。

水渠在田間流淌。人民網記者 蘇靖剛攝水渠在田間流淌。人民網記者 蘇靖剛攝

種得好,如何賣得好?褚麗娟帶著記者順著木棧道向稻田深處走去,來到一個以稻田為底色的透明玻璃直播間,這裏正在通過電商平台直播銷售大米。

記者見到陳雨佳時,她正在生動講述著當地石板田珍稀的資源優勢、鏡泊湖畔獨特的生態環境優勢。

上官地村村民以稻田為背景直播銷售大米。人民網記者 蘇靖剛攝上官地村村民以稻田為背景直播銷售大米。人民網記者 蘇靖剛攝

如今的陳雨佳已經是寧安市玄武湖大米專業合作社的銷售經理,她在電商平台上給自己取名「種米女生」,而8年前的陳雨佳還是一個苗草不分的外行。

2008年,褚麗娟牽頭在村里成立合作社,帶領全村一起種有機稻米,但受製於傳統的銷售方式,鄉親們的日子始終算不上寬裕,村集體經濟收入也不盡如人意,眼看著滿地的優質稻米卻銷路不暢,可把褚麗娟著急壞了。

「種地打糧,對我們農民來說,一點問題沒有,賣米才是最難的。」瞭解到村里遇到的難處,2016年,陳雨佳放棄了穩定的工作,毅然返鄉帶領鄉親們賣大米。

當時有村民說,「看這個小毛丫頭在這胡鬧,剛回來堅持不了多久就得回城。」但陳雨佳憑著一股韌勁,背著電飯鍋跑展會,摸索著做電商,一步一步穩紮穩打,厚積薄發。「真正下田體驗的時候,我才能感受到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那種辛苦,更加堅定信心,要帶著鄉親們往前走、往前奔。」陳雨佳說。

莊主認種田塊。人民網記者 蘇靖剛攝莊主認種田塊。人民網記者 蘇靖剛攝

經過多年的經驗探索,合作社不斷髮展壯大,陳雨佳又創新推出「莊主認種模式」——春天認購一畝石板田,秋天配送有機石板大米。這樣可以實地感受插秧、收割等田間體驗。

「這是訂單式定製農業,解決我們秋天集中銷售的壓力,讓客戶跟我們的黏性更強,這種方式把我們產品推出去、把人請進來,實現雙向發力。」陳雨佳說。

訂單農業豐富消費者的體驗感,拓寬了線上銷售新途徑,助推了石板米品牌走向全國市場。

如今,陳雨佳的合作社遠近聞名,吸引本村及周邊村民157戶自願入社,石板田有機水稻種植規模從最初的50畝擴大到1800畝,年產優質大米約300多萬斤。

陳雨佳與村民在田間查看水稻長勢。人民網記者 蘇靖剛攝陳雨佳與村民在田間查看水稻長勢。人民網記者 蘇靖剛攝

與記者交談中,一輛綠色敞篷小火車載著遊客在田園里鳴笛前行。結合當地稻作文化主題公園建設,上官地村把田間體驗遊、歷史文化遊、研學基地遊、特色民宿遊等有機融合,打包成一攬子旅遊產品,延長了石板米產業鏈條,提升了石板米產業附加值。

小火車載著遊客觀光田園景色。人民網記者 蘇靖剛攝小火車載著遊客觀光田園景色。人民網記者 蘇靖剛攝

上官地村也逐漸舊貌換新顏。白牆青瓦裡外煥新的村貌、新建的環湖景觀棧道,古貌與新韻相容共生,鄉村蝶變,生活更美。

石板米飯顆粒飽滿。人民網記者 蘇靖剛攝石板米飯顆粒飽滿。人民網記者 蘇靖剛攝

夕陽西下,農家小院升起炊煙嫋嫋,為一波又一波的遊客烹製農家菜、石板米飯,迎來送往,好不熱鬧。這個月,黑龍江省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與上官地村簽訂協議,承包村里的文旅項目,打造鄉村遊品牌。村集體富了,村民的腰包鼓了。

上官地村白牆藍瓦村貌整潔。李祥瑞攝上官地村白牆藍瓦村貌整潔。李祥瑞攝

農閑下來,村民劉金龍在農家院幫忙,「咱這好稻子賣上了好價格,旅遊也發展起來了,我們多勞多得,日子過得更有奔頭兒了。」(萬世成、方圓、張帆、韓婷澎、楊磊、蘇靖剛、劉婷、徐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