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未來產業圖譜②|工業互聯網、通用AI產業成熟度高、規模大
7月9日,在「中國經濟向新而行」夏季峰會深圳分論壇「新質生產力下的中國智造」中,新京報貝殼財經首次發佈《2024中國未來產業之城發展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清華大學二十國集團(G20)創業研究中心的指導下,推出「2024中國未來產業之城發展指數」,通過梳理六大未來產業方向中初具規模的21個產業共710萬餘條企業數據,對32個萬億GDP城市及準萬億GDP城市的未來產業發展程度進行評價,綜合城市政策、科研基礎等,挖掘城市未來產業發展潛力。
在《關於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未來產業分為六大類,分別是未來製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健康。目前,未來產業名錄中仍有部分產業處於技術研發、探索階段,在六大未來產業中,我們選取當前具有一定成熟度的21個重點產業進行分析。
《報告》顯示,工業互聯網、通用AI、機器人為成熟度最高、整體規模最大的三個未來產業;第四、五位分別為量子科技和低空經濟。受限於技術發展程度及市場需要,氫能、生物製造、先進通信、深海科學、腦科學的行業整體規模排名相對靠後。
從類別上看,未來信息和未來製造的細分行業綜合得分最高,目前的產業發展規模及成熟度均較高。信息技術是推動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高性能計算技術方面的創新與進步,將極大推動信息產業發展。隨著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等趨勢深入發展,全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需求仍持續增加。信息技術的發展也進一步對智能製造提出了更高要求,隨著跨行業融合的進一步加深,未來製造產業將與未來信息產業一起為人類社會創造出更大可能。
工業互聯網、通用AI相關企業數量均超150萬家 通用AI企業獲融資比例最高
從32個城市的整體企業數量來看,工業互聯網、通用AI相關企業數量均超150萬家。工業互聯網作為一個複雜系統,涵蓋了從網絡基礎設施到數據管理和安全保護的各個方面,旨在實現人、機、物的全面互聯和智能化管理,32個城市與其相關企業數量超200萬家,其對應的專精特新及獲投融資企業數量均超過1萬家。通用AI相關的企業數量超180萬家,獲得投融資的企業佔比在各行業中最高。
機器人、低空經濟、新材料產業覆蓋的企業數量均超50萬家;量子科技的優勢則主要來自專利授權數量,相關企業的專利授權總數超過400萬,因而,儘管其企業數量總計僅4萬多家,仍排在「未來產業」發展指數綜合評價第四位。
新一代光電、再生醫學、元宇宙、下一代汽車及合成生物產業的企業總數在10萬至50萬家區間;商業航天、空天科技、新型儲能、深地、納米製造及氫能產業的企業總數在1萬至10萬家區間;排在最後的是生物製造、先進通信、深海、腦科學等產業,相關企業總數少於1萬家,在各城市處於初步發展階段。
新型儲能獲投融資企業佔比最高其次是量子科技、深地和空天科技
獲得投融資企業數量佔比能衡量一個產業在資本市場中的活躍度和吸引力,高比例的投融資事件意味著該產業具有較高的成長性和市場潛力或者符合政策和市場導向。
根據這一指標,上述產業中,獲投融資企業佔比最高的產業為新型儲能,比例為1.85%;其次是量子科技、深地和空天科技;獲投融資企業佔比超過1%的產業還有商業航天、腦科學以及納米製造,雖然腦科學相關企業數量較少,但獲得投融資比例相對卻不低。
另一方面,新材料、深海、再生醫學、合成生物和通用AI的獲投佔比不及0.5%。通用AI、新材料產業的企業規模及成熟度整體較高,但獲投融資企業數量佔比數別為0.46%和0.27%,均不足0.5%——這是因為通用AI產業總量大,有諸多大企業進場,競爭環境激烈,且在技術成熟度、應用場景的確定性及與現有技術的融合度等方面都存在挑戰,增加其獲投難度;新材料產業則具有高風險、高投入、研發應用週期長的特點,其產業特性使得投資機構更為謹慎;再生醫學、合成生物和新材料類似,也屬於高風險、高投入、回報週期長的產業,而深海科技產業可預期的應用和市場前景仍不足。
出品:新京報貝殼財經
學術指導:清華大學二十國集團(G20)創業研究中心
數據支持:天眼查
出品人:蘇曼麗
統籌:任嬌
記者:方靜怡
數據分析師:董怡楠
設計:任婉晴
校對: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