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歐盟中國商會方東葵:期待歐盟客觀看待中國電動汽車競爭優勢
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啟動反補貼調查的9個月時間,歐盟中國商會站在了發聲的前線。
其間,歐盟中國商會兩次舉行電動汽車行業工作座談會,就歐盟委員會(簡稱歐委會)反補貼調查進展、對中國電動汽車企業在歐發展的影響以及中國企業如何應對等議題進行了探討。在歐盟中國商會秘書長方東葵看來,歐盟中國商會密切跟蹤有關進展,傳遞中國企業聲音和訴求,推動歐盟為中國企業改善營商環境。
7月5日,歐盟對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進口徵收臨時反補貼稅生效。對此,方東葵再度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歐盟對華電動汽車臨時反補貼稅投票結果表明,歐盟成員國在該案上的立場並不統一。商會呼籲雙方加強對話和磋商,希望歐方從維護全球產業鏈穩定大局出發,避免貿易摩擦的進一步升級。
反補貼調查對中國車企的影響正逐漸顯現。方東葵表示,歐盟中國商會調查報告顯示,73%的受訪企業表示其歐洲市場銷量受到負面影響,83%的企業表示其歐洲合作夥伴對合作表現出擔憂,經銷商和租賃公司的合作積極性和配合度明顯降低。
談調查
歐盟成員國立場不統一,棄票期待對話
貝殼財經:7月中旬,歐盟對華電動汽車臨時反補貼稅在歐盟成員國中進行的投票結果出爐,如何看待此次投票?
方東葵:此次投票結果顯示,12個歐盟成員國支持徵收臨時反補貼稅,4個成員國反對,11個成員國棄權,支持徵收臨時反補貼稅的國家與棄權的國家數量接近,表明歐盟成員國在該案上的立場並不統一。
部分成員國傾向於保護本土電動汽車產業,認為通過徵收關稅可以應對來自中國的競爭,也可以「促成」中國電動汽車品牌赴當地建廠,如此次投了讚成票的西班牙及意大利等。
不過,在棄票的國家中,不一定表示「不站隊」,而是反對徵稅,希望與中國繼續談判,避免引發貿易衝突,如在中國汽車行業有龐大業務量的德國,多次強調需要與中國達成協商解決方案。另外,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也於7月3日發佈聲明,敦促歐盟放棄對華電動汽車徵收關稅。此外,在反對的聲音中,一些國家如匈牙利直接表明增加關稅並不符合歐盟利益。
歐盟中國商會呼籲雙方加強對話和磋商,希望歐方從維護全球產業鏈穩定大局出發,避免貿易摩擦的進一步升級。此外,期待更多歐盟成員國站在客觀和理性角度上看待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競爭優勢,為中歐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綠色轉型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貝殼財經:在你看來,未來數月歐盟成員國的態度能否轉變?
方東葵:匈牙利於7月1日起接任歐盟輪值主席國,任期六個月。作為輪值主席國,匈牙利具有承擔調解和協調成員國意見的職責。我們期待匈牙利輪值期間可以推動中歐之間更多對話和協調,尋求符合雙方利益的方案,並推動相關政策有所調整。
談影響
出口面臨難度加大,七成受訪中國企業銷量受波及
貝殼財經: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臨時反補貼稅已經生效,中國車企和商會採取了哪些應對措施?
方東葵:目前,中國車企正積極推進與歐洲本地公司及產業的合作。在電動汽車電池方面,中國企業也與本地企業開展合作。
自調查開展以來,商會與相關車企展開了數場工作會談,瞭解需求,並為相關企業、部門牽線,聯絡多方資源,提供全面服務,協助相關企業應對挑戰。此外,商會還舉辦了報告發佈會暨中歐企業圓桌論壇,邀請嘉賓分享對相關政策的見解和看法。
貝殼財經:據歐盟中國商會瞭解,歐委會啟動反補貼調查後,中國車企擔心哪些問題?
方東葵:在此前與中國車企的會談中,中國車企普遍擔心臨時反補貼稅會大幅增加進入歐盟市場的難度,削弱其在歐盟市場的競爭力。車企表示,高額關稅可能會成為重大市場準入障礙,阻礙他們進一步拓展業務。
同時,中國車企對歐委會在調查過程中的公平性和透明性表示擔憂。相關企業認為,歐委會的部分調查措施和要求超出了合理範圍,存在歧視性和不公正的做法,他們對調查結果的客觀性和公正性產生疑慮。
此外,中國車企擔心反補貼稅會破壞中歐之間已經建立的供應鏈合作關係,影響雙方在電動汽車及相關技術領域的合作。這種合作對於雙方實現綠色轉型和技術創新至關重要。
貝殼財經:6月,歐盟中國商會6月發佈了《綠動歐洲——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在歐發展報告》。此次調研過程中,反補貼調查造成哪些影響?
方東葵:中國車企在歐發展的調整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歐盟的臨時反補貼稅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歐洲的市場準入形成了嚴峻壁壘,使得中國車企面臨更多障礙。自調查宣佈以來,73%受訪企業表示歐洲市場銷量受到負面影響,67%表示品牌聲譽受到損害,83%表示其歐洲合作夥伴對合作表現出擔憂,經銷商和租賃公司的合作積極性和配合度明顯降低。
此外,在82%受訪企業看來,反補貼調查導致其對歐投資信心下降。儘管面臨挑戰,67%受訪企業將繼續深耕歐洲市場,超過六成的企業對未來五年內在歐洲建廠持開放態度。這表明中國車企仍然看好歐洲市場的長期潛力,並計劃通過建立本地化生產基地來增強競爭力。
反補貼調查不僅損害了中國車企在歐發展的信心,還對歐盟的營商環境帶來負面影響。報告指出,這一措施可能會減緩歐洲綠色轉型進程,拖延「歐洲綠色協議」目標的實現。
報告強調,中歐雙方應加強對話與合作,妥善處理關切與分歧,促進中歐及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共同發展。中歐汽車工業已有40年的合作歷史,在良性競爭中擴大合作、實現共贏是最佳選擇。
談產業
中國品牌電動汽車在歐佔有率被選擇性誇大
貝殼財經:歐洲電動汽車行業發展情況如何?
方東葵:近年來,歐洲電動汽車市場發展速度顯著。2023年,歐洲的電動汽車註冊量接近320萬輛,比2022年增長了近20%。其中,德國成為僅次於中國和美國的第三大電動汽車市場,全年電動汽車銷量達到50萬輛,佔新車銷量的18%。
雖然一些國家的購車補貼逐步取消,但整體市場仍保持強勁增長形勢。其中,2023年,法國和英國的電動汽車銷量佔新車銷量的25%,荷蘭達到30%,瑞典高達60%,而挪威則接近95%。
此外,歐盟也在改善充電設施,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歐盟地區已有約63萬個公共充電樁,預計到2030年這一數字增長到880萬個。
貝殼財經:中國向歐洲出口的電動汽車中,哪些品牌佔比較高?
方東葵:根據國際能源署研究,為實現碳中和目標,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預計需要4500萬輛,是2023年全球銷量的3倍多。新能源汽車長期供應存在較大缺口,西方鼓吹的「產能過剩」等偽概念根本站不住腳。
與此同時,中國品牌電動汽車在歐洲市場的佔有率卻被選擇性誇大,中國電動汽車僅佔歐盟電動汽車市場的8%。其中,特斯拉、雷諾達契亞等西方品牌在中國出口到歐洲的電動汽車中佔有較大比例。
據歐洲運輸與環境協會統計,在中國向歐洲出口的電動汽車中,特斯拉佔比28%、雷諾達契亞佔比20%,西方品牌佔比合計過半。另據駿特商務諮詢數據,2024年以來,中國電動汽車自主品牌在歐洲市場的註冊量逐月下滑。
貝殼財經:中國的新能源車購置補貼政策已經退出,歐盟為何此時揮起保護主義的大棒?
方東葵: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優勢得益於開放競爭的市場環境,而非依賴補貼。中國的新能源車購置補貼政策已於2022年底退出市場,而歐美部分國家的相關補貼政策範圍更廣、力度更大。
歐盟在電動汽車發展方面具有「矛盾性」,一方面,在政策層面,歐盟的綠色經濟轉型政策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電動汽車市場發展,相關政策鼓勵了清潔能源和可持續技術的應用。另一方面,歐盟又揮起保護主義的大棒,對中國進口電動汽車加征臨時反補貼稅,嚴重限制了市場的自由競爭,不僅阻礙在歐中企發展,也對歐盟自身的綠色經濟轉型產生負面影響。
與歐盟相比,中國電動汽車在多個方面展現出顯著的競爭優勢。在技術創新方面,中國的電動汽車企業持續引領全球,專利申請量位居世界前列,中國具有強大的研發能力和技術實力。
中國已構建了完善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涵蓋從材料研發、工程設計到製造管理和總裝集成等各個環節。這種全產業鏈的佈局不僅支持了大型汽車集團的發展,也促進了新興造車勢力的崛起,實現了協同發展。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擁有龐大的生產和銷售規模,生產成本更低,價格更具競爭力。
在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截至2024年5月底中國已經擁有992萬個充電樁,遠遠超過歐盟的63萬個,這一龐大的基礎設施網絡也為電動汽車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支持。
此外,中國新能源汽車積極推動國際合作,在歐洲市場擴展版圖,目前已在歐洲設立了超過20個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不僅為當地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還與當地供應鏈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冰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