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貿促會趙揚:對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終裁結果持謹慎樂觀態度

7月4日,歐盟宣佈對中國電動汽車開徵臨時反補貼稅,稅率17.4%至37.6%不等,同時繼續與中方就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進行磋商。

7月30日,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簡稱「貿促會」)汽車行業分會副會長趙揚在接受貝殼財經採訪時表示,「我們對11月的終裁結果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雖然在短暫的磋商窗口期內,歐盟完全放棄徵收反補貼稅的可能性極低,但中國通過與德國這類關鍵利益相關方磋商,可能會促使歐委會調整稅率,或是暫緩徵收追溯性關稅。因此,此事理論上或許仍有轉機。

面對雙邊的貿易摩擦是要積極主動去磋商談判解決的,但是也需要看到歐盟在這件事情上的堅決態度。技術談判與數據公平的解決難度不大,達成一致也比較容易。不過現在的臨時反補貼措施出現反轉是小概率事件。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副會長趙揚。受訪者供圖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副會長趙揚。受訪者供圖

歐盟內部反對聲音對雙方磋商的走向將產生一定影響

貝殼財經:歐盟為何要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

趙揚:近年來,中國在新能源汽車市場迅速擴張,中國汽車銷量佔全球汽車銷售總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25%穩步提高至2021年的32%。相較之下,歐盟的汽車銷量比重則從24%下降至19%,由全球第二大汽車銷售市場滑落至第四。

歐洲一直以來都是汽車製造及消費的傳統市場,隨著中國製造業的快速崛起,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等高科技領域的突飛猛進,傳統工業強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這種壓力催生了保護主義傾向。

歐盟委員會這一舉措主要是為了保護本土新能源汽車產業,確保其在傳統汽車競爭中佔據的主導地位延續到新能源汽車時代,期望通過精準打擊中國純電動汽車與動力電池產業在歐洲的發展,為歐洲汽車企業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的技術研發、產品設計、市場佈局等方面贏得時間,進而庇護歐盟本土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貝殼財經:中歐已就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舉行多輪磋商。對此,你如何看?

趙揚: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徵收高額關稅的決定,折射出的是其在面對中國產業升級時的焦慮與矛盾。這一舉措不僅違背了自由貿易原則,也可能引發更大範圍的貿易衝突,最終傷及雙方利益。中國的反製措施表明,我們有能力也有決心維護自身正當權益。

然而,貿易戰沒有贏家,雙方都應該冷靜下來,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分歧。未來,中歐雙方應該著眼長遠,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尋求合作共贏之道。只有這樣,才能共同應對全球經濟面臨的挑戰,推動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

貝殼財經:歐委會為何會微調了6月12日預披露的加征關稅稅率?

趙揚: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任何產業的發展都無法逆全球化而行。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成功,得益於全球產業鏈的深度合作,才能為全球消費者提供更多優質產品。歐盟此舉不僅可能損害自身利益,還可能影響正處在綠色轉型關鍵期的全球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因此,歐盟此舉也引發大量的反對聲音。

另外,從調查的程序、樣本、方法、合作要求、配合要求等等來看,歐盟的調查結果還存在很大的缺陷,調查結果無法讓各個利益相關方感到公平。因此進行調整也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貝殼財經:歐盟成員國內部對此案件意見不同,你如何看?

趙揚: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受益於全球化深度合作發展,歐盟的這一行為對全球汽車產業鏈都將造成負面影響,歐盟內部自然也會有大量反對聲音。

從啟動調查至今,歐盟內部多方已經對此表達了強烈的不滿和關切,認為這種做法既違背了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貿易規則,又損害了中歐經貿合作和全球汽車產供鏈的穩定,這種內部反對聲音,對於中歐雙方磋商的走向將產生一定影響,有利於我們在相關談判中取得一定優勢。

中國車企可以考慮「投資為主貿易為新型歐盟出口形式

貝殼財經:目前,上汽已向歐委會提交反補貼初裁抗辯意見。在你看來,協會、企業方面該如何應對?

趙揚:面對當前局面,一方面,會有更多中國企業考慮在歐盟進行綠地投資或合資,進行本地化生產。一些行業龍頭已經「出海」歐盟。

另一方面,臨時關稅不會削弱技術優勢,反而會促使中國企業進一步開展技術研發加強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貿易壁壘和技術封鎖,保持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競爭力。

作為行業組織,我們一直致力於推動中國汽車走向世界,在更高水平上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探索中歐合作新途徑,推動中歐汽車全產業鏈相向而行,攜手打造穩定暢通的汽車產業鏈。2024年9月10日-14日,由我會和法蘭克福展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24法蘭克福國際電動車展覽會,將在德國法蘭克福展覽中心舉辦。這不僅是中國汽車行業組織首次在境外參與主辦的大規模車展,也是中外機構強強聯手、在全球頂級場館舉辦頂級車展的全新探索,對於促進中國汽車高質量出海、提升全球影響力具有里程碑意義。

貝殼財經:面對出海環境變化,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如何調整戰略?

趙揚:總的來講,在車企層面,我們認為可以積極靈活方式進行相關問題的處理,讓這次貿易衝突降溫的同時使中國車企自身的合法權益保護和利益獲得成為現實。

例如變單純貿易為「投資為主貿易為輔」的出口形式。縮短對歐盟市場的汽車貿易的模式轉換週期,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從以整車出口為主的單一貿易形式拓展為出海建廠、投資併購、自建銷售渠道等多種方式,這將是中國汽車企業提升在歐盟市場競爭力、深化中歐經貿關係的一個重要舉措。

如比亞迪在匈牙利、奇瑞在西班牙的投資建廠,未來可以很好地滿足當地訴求,對歐盟當地的技術研發、就業、行業發展做出更多貢獻,還可以避開加征關稅的難題。當然投資有多種方式,建廠只是其中的一種。其它的車企根據自身戰略規劃,也採取技術合作投入、渠道合資、銷售共享的方式,將貿易方式向多渠道投資的模式進行轉變。

不過,隨著政策的不斷調整,我們應該客觀看待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歐洲市場是新能源汽車的重要市場但並非唯一市場。以比亞迪為代表的中國車企正在積極開拓新的市場。

比亞迪在泰國設立了首家海外乘用車工廠,不僅能進一步刺激泰國市場,還可為印尼等周邊國家出口新款車型。此外,秘魯和巴西等國也在積極邀請中國車企入駐,為中國汽車產業的全球化佈局提供了新的機遇。

除了東南亞和拉美兩個巨大的新能源汽車潛在消費市場之外,以沙特、阿聯酋等海灣國家為代表的阿拉伯國家為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正在尋求能源轉型,積極發展清潔和可再生能源。中國汽車企業應抓住這些市場轉型的窗口期,積極探索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式。進而以海灣國家為引擎,輻射其他阿拉伯國家市場。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林子

編輯 張冰 校對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