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評|變化的是「一定要贏」,不變的是「永不言棄」
1984年7月29日,洛杉磯奧運會,關鍵時刻、決勝一槍,許海峰為中國實現了奧運金牌「零」的突破。
40年後的巴黎奧運賽場,兩名未滿20歲的射擊小將黃雨婷和盛李豪,展現高超技藝與鬆弛姿態,用又一枚奧運首金續寫榮光。
歲月荏苒,沉甸甸的獎牌記錄著一代代運動員的故事,也見證著中國劃時代的進步與成長。
作為全球最大的綜合性體育賽事,奧運會是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展現國家綜合實力、增強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平台。
在現代化進程中,中國是「遲到者」,似乎正因此,中國人對奧運有著獨特而深厚的情結。1908年,倫敦舉行了空前盛大的第四屆奧運會,當時《天津青年》雜誌向中國人發出震耳欲聾的「奧運三問」:中國,什麼時候能夠派運動員去參加奧運會?我們的運動員什麼時候能得到一枚奧運金牌?我們的國家什麼時候能夠舉辦奧運會?
彼時的中國內憂外患、風雨飄搖,無力給出答案,但國人心中渴望參與世界盛事、渴望祖國強大的種子一直在生長。
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後,中國體育健兒鬥志昂揚,加快了在國際賽場爭金奪銀的步伐。1984年,許海峰贏得奧運首金,「中國體育史迎來偉大的一天」,極大振奮了國人。對於這枚金牌的份量,許海峰曾表示,「我擁有的最高榮譽不僅是奧運會上的第一塊金牌,更重要的是中華民族的尊嚴。」
「升國旗、奏國歌」是每個體育健兒的夢想,從1984到2024,金牌依然代表了光輝與榮耀,但中國人對「拿金牌」的態度,多了太多的淡定與從容。
看連續兩屆的奧運首金獲得者——東京奧運會楊倩射落金牌後微笑比心,巴黎奧運會首金賽後兩名中國小將輕鬆回應「這是自然而然的結果」。
再看社交媒體的熱搜榜上,老將的堅守、小將的突破、失誤的遺憾、互動的可愛……金牌雖仍是焦點,但社會輿論對奧運的關注點愈加豐富多元。
強大的內心、自信的態度,悄然塑造著中國人新的奧運觀、金牌觀——中國健兒毫不隱藏爭奪世界冠軍的雄心,也毫不掩飾享受快樂體育的內心。越來越多的中國觀眾,更關注頑強拚搏、永不言棄的過程,為展示自己、表達個性喝彩,有了一顆「贏了,歡呼;輸了,鼓勵」的平常心。
、
(三)
某種程度上,過去,中國人都憋著一口氣,想告訴世界一個真實的中國,想向世界證明「我們行」。
如今,中國已憑藉實力穩穩站在世界舞台中央,在「包含了豐富內涵、不同於西式體系的‘文明的崛起’」過程中,自尊、自豪、自信、自強逐漸成為國民心態的基本面。
在開放的浪潮里,中國與世界深入交流互動,當可親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於中國製造、文化出海乃至「China Travel」等全方位展示中變得愈加立體,中國人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有開闊的視野和包容的胸懷。
時光穿梭百年,曾經的「奧運三問」早已不再困擾我們。
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日誌不斷刷新:第一次舉辦亞運會、第一次舉辦奧運會、第一次位列奧運金牌榜第一、第一次設立全民健身日……進入新時代,中國又成功舉辦了冬奧會、青奧會、亞運會、大運會等國際大賽。中國運動員爭金奪銀乃至打破紀錄已是常態,漸漸將屏幕前你我單純的「勝負欲」打磨得更加平和。
更重要的是,體育產業蓬勃發展,助力大眾體育欣欣向榮,國人日益體悟和欣賞競技體育鍥而不捨、無所畏懼的純粹魅力,「成績不僅僅在於能否拿到或拿到多少塊獎牌,更在於體現奧林匹克精神,自強不息,戰勝自我、超越自我」。
「更快更高更強」,奧運會是全球頂尖選手的競技,承載的是全人類對挑戰極限的渴望。
回顧中國人的奧運史,從1932年「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一腔孤勇「單刀赴會」,到2004年劉翔閃耀雅典震撼體壇;從東京奧運會「亞洲飛人」蘇炳添一戰封神,到巴黎奧運會中國女排以一場蕩氣迴腸的勝利開局……
一代代中國選手接力向前,以不屈不撓、堅韌不拔的意志寫下激動人心的奧運故事,這是中國故事的一部分,也是奧林匹克精神曆久彌新的緣由。
聖火還在燃燒,激情仍舊澎湃。
接下來,讓我們繼續欣賞中國選手在巴黎的拚搏,禮讚一個個鬥志昂揚的瞬間。湧動其中的勇氣、自信、熱血,必會鼓舞更多人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