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評理|歐盟遏製對華投資:干擾資本流動,27國僅一國表態支持

來源:中國日報網

本週早些時候,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通過對話協商妥處分歧,符合中歐的共同利益。歐盟以毫無根據的安全關切為由實施貿易保護主義,有損中歐雙方利益。

去年6月,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發佈《經濟安全戰略》,意圖通過對「受關切國家」「去風險」加強歐盟經濟安全。一年後,她不曾想到,歐盟主要成員國開始對其可行性產生質疑,令這一戰略變成了政治上的燙手山芋。

儘管《經濟安全戰略》沒有提到中國,但人們普遍認為,馮德萊恩是在努力讓歐盟靠近美國,同時減少歐盟對中國的依賴。此前,馮德萊恩將中國視為歐盟的「系統性競爭對手。為加強歐盟經濟安全,該戰略提議進一步收緊外國對歐盟關鍵基礎設施的投資,協調管控半導體、人工智能等高科技行業對「競爭對手」的出口。

從製定到落地實施,該戰略將耗時3年,或將給貿易、投資、科研和創新領域帶來負面影響。據多篇援引外交人士的報導,歐盟27個成員國中,目前只有立陶宛一國表示全力支持該戰略,將對境外投資進行審查。

該戰略還遭到其他行業的反對。據報導,在一份提交給歐委會的書面意見書中,德國工業聯合會表示,歐盟的做法或將「嚴重干擾公司決策和國際資本流動」,並表示「反對任何一項意在控制外商直接投資的機制」。

同樣,代表電子製造供應鏈的全球行業協會SEMI在一份提交的意見書中表示:「由國家管控歐洲企業的對外投資,並不是確保經濟安全的正確路徑,因為這一做法將嚴重干擾企業商業決策及投資流向。」

去年,美國開始限制美國企業對華投資計算機芯片、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領域。歐盟企圖在經濟和高科技領域跟隨美國的遏華路線,或將進一步破壞基於規則的國際經濟秩序,加速去全球化趨勢。而這些,都與歐盟的經濟利益背道而馳。

近幾個月來,歐盟針對中國電動汽車和太陽能板製造企業採取了一系列貿易保護措施,加之濫用經濟安全概念,這些做法將動搖中國及其他國家企業對歐洲營商環境的信心。

儘管一直有「脫鉤」「去風險」等言論,但由於雙方經濟互補,中歐貿易近幾年來一直保持著增長形勢。中國和歐盟是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堅定力量。中國從未給歐盟帶來經濟風險,相反,中國一直以來是歐盟值得信賴的貿易夥伴。

對於分歧,雙方應該通過對話解決,而不是對抗。歐盟應恪守市場經濟基本準則,擁護自由貿易和公平競爭,避免進一步損害中歐雙方互利共贏的經貿合作。

本文編譯自《中國日報》8月1日社論

原標題:EU economic security plan fails to find favor among skeptical bloc members

出品:中國日報社論編輯室 中國日報中文網

編譯:曹靜 編輯:李海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