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勝古蹟中感受古樹魅力,北京中軸線古樹主題遊線來了

7月27日,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經過對北京中軸線沿線古樹資源的梳理,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聯合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推出北京中軸線古樹主題遊線。遊線涉及中軸線沿線景山、故宮、社稷壇、太廟、天壇、先農壇的6大古樹群約6600株特色古樹。

北京中軸線位於老城中心,全長7.8公里,從南端的永定門向北至鍾鼓樓,貫穿南北,彙聚了北京古今建築之精華,見證中軸線700多年的歷史變遷。在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區域內,不僅坐落著雄偉壯麗的古建築,還分佈著7000多株古樹名木,它們不僅是歷史的記錄者,更是今日榮光的見證者。

為深入挖掘古樹歷史文化內涵,北京市今年會陸續推出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大運河文化帶、北京中軸線古樹主題遊線,市民可以深度打卡北京三大文化帶及新晉世遺北京中軸線沿線的古樹風景,欣賞東方風韻的古樹之美,瞭解古樹背後的編年史。

市民可以關注「首都園林綠化」和「文旅北京」官方微信公眾號及微博,查閱北京中軸線古樹主題遊線的詳細信息。

景山·景山公園

景山是一座人工堆砌而成的土山,西臨北海,南與故宮神武門隔街相望,坐落於北京中軸線上。這裏曾名萬歲山,是元、明、清三代的禦苑,也是北京內城的製高點,登上山頂能夠以最佳視角俯瞰故宮。

現在作為一座供市民遊賞的皇家園林,景山公園園內鬆柏蔥鬱,遍佈古樹。這其中有幾株頗有故事的古柏,一株是因清嘉慶占士寵物貓而得名的「虯龍柏」,古樹樹形筆直粗壯,姿態卓絕;另一處是被清康熙占士賜名的「二將軍柏」,兩株古柏猶如挺拔的士兵,守護在觀德殿前約600年。

景山公園目前共有古樹1025株,包括白皮鬆、側柏、圓柏、國槐、欒樹、銀杏、油鬆等,可讓古樹愛好者一飽眼福。

故宮·故宮博物院

故宮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城的中心,始建於明朝,是明清兩朝的皇家宮殿。紫禁城中各具姿態的古樹與傳統建築、宮牆、庭院、光影相得益彰,將舊日皇城的風采演繹得淋漓盡致。

故宮內生長著諸多頗為「出圈」的古樹,如連理柏、人字柏、九蓮菩提、蟠龍槐等。其中,姿態奇特要數連理柏,它生長於天一門內,據說是清乾隆占士授意所植,後經園丁造型而成,兩樹樹幹相對傾斜生長,枝杈相交有「喜結連理」之意。

故宮中共生長著448株古樹,包括白皮鬆、側柏、圓柏、國槐、銀杏、油鬆、龍爪槐、楸樹等品種。

社稷壇·中山公園

社稷壇在遼金時期名為興國寺,明清兩代改建成為占士祭祀的廟壇。中國古代國都建製中有「左祖右社」的佈局傳統,因此它與太廟相對而建,左右對稱,屬於占士祭神祭祖的風水寶地。此後,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這裏改名中山公園。

如今,中山公園分佈著612株古樹,其中柏樹是中山公園的一大亮點。自古以來,柏樹就因四季常青和長壽被尊為百木之長。其中,生長於社稷壇南壇門外的7株古側柏,是遼代興國寺的歷史見證者,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被稱為「遼柏群」。

太廟·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

太廟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與社稷壇分立於禦街的東西兩側,是中國古代占士的宗廟,最早是供奉占士先祖之地。新中國成立後,這裏成為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

太廟之中,古樹成蔭,以滿園700餘株古柏著稱。古柏的樹種為側柏或檜柏,多為明代太廟初建時所植,包括明太祖朱棣親手種植的兩株古樹「明成祖手植柏」和「太廟神柏」。這些古柏千姿百態、濃密蒼翠,圍繞著太廟的中心建築群,與黃瓦紅牆交相輝映,頗有皇家的姿態與氣韻。

天壇·天壇公園

天壇是明清兩朝占士祭天、祈穀和祈雨的場所,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原名「天地壇」,其佈局嚴謹、宏美華麗、古樹茂密、環境肅穆。

天壇是北京核心區古樹最多的區域,共有古樹3562株,包括側柏、圓柏、國槐、銀杏、油鬆等樹種,這些古樹分佈在內外兩壇周圍,以古鬆、古柏居多。柏樹長青長壽,被曆代帝王認為是吉祥昌瑞之樹,常種植於皇家園林、皇家壇廟等處。

天壇中最引人矚目的是幾株姿態奇絕的古柏,它們被形象地稱為「九龍柏」「問天柏」「螺旋柏」等,這些古柏歷經歲月滄桑,姿態不凡。

先農壇·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

先農壇始建於明永樂年間,是明清兩代占士祭祀先農諸神、太歲諸神和舉行親耕的地方。民國以後,先農壇幾經更迭,先後被闢為城南公園、先農壇球場、育才學校等。如今,這裏作為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對外開放。

先農壇有古樹160株,以側柏為主,這些古樹圍繞在先農壇四周,如儀態標準的護衛,在一次次春榮秋枯之間,見證著先農壇每一次重大變化,始終蒼翠、充滿生機。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白爽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