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機遇還是挑戰?巴黎奧運背後的法國三筆賬

巴黎進入「奧運時間」已有一週,從極具藝術特色的開幕禮,到奉行「可持續」理念的場館及奧運村建設,再到賽事服務保障工作,「備考」兩年多的巴黎將答卷展現在大家面前。
作為舉世矚目的國際體育盛會,奧運會對法國和巴黎而言是一次展示國家形象、展現城市魅力、拉動經濟增長的良機。歷史上,多屆奧運會都曾為主辦國的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這也使得巴黎奧運背後的「賬本」備受關注。
「奧運效應」是否能提振法國經濟?本屆奧運會帶給法國更多的是機遇還是挑戰?分析認為,巴黎奧運會能在一定程度上提振法國經濟,但對法國這樣體量的經濟體而言,「奧運效益」難言明顯。巴黎奧運會更大的意義,是給支持率低迷的馬克龍政府一個重振的時機,給陷入分裂的法國政壇和社會一個團結的機會,為地區衝突製造一個冷靜的空間。
巴黎奧運,成本幾何
據法國行政與公共政策研究基金會估算,巴黎奧運會的總成本目前已超過110億歐元,其中包括約90億歐元的直接成本,遠超其2017年奧運申辦文件中66億歐元的預算數字。
雖然關於巴黎奧運會到底花費多少還沒有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法國一直在努力平衡收支,力求辦一場節儉而精彩的奧運。巴黎奧組委首席執行官埃蒂安·托布瓦5月對媒體表示:「大家都很關注花出去的每一筆錢,我們也十分謹慎,每一筆錢都要花在刀刃上。老實說,這本身就是一個挑戰。」
不過,這一「精打細算」的願景似乎難以實現。巴黎是第一個全面實踐國際奧委會2019年推出的削減成本改革的城市,與2012年倫敦奧運會、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運會和2021年東京奧運會這三屆最昂貴的夏季奧運會相比,巴黎奧運會的賬單似乎不是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數字。但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研究人員今年5月發佈的一項調查顯示,巴黎奧運會的預估花費比奧運會的歷史中值成本高出10億多美元,比巴黎最初的估計高出115%,「這並不是一屆如想像中那麼節儉的奧運會」。
那麼,巴黎奧運會到底把錢花在哪了?
法國經濟研究諮詢機構Asteres指出,巴黎奧運會的開支包括組織開支、基礎設施開支和額外開支。組織開支主要由巴黎奧組委掌控,用於監督、支持和管理賽事的組織工作,預算約為44億歐元;基礎設施開支主要包括奧運建築工程的實施,預算為44億歐元;剩下的30億歐元是額外開支。
值得注意的是,本屆奧運會在「環保」上頗費功夫。巴黎奧組委主席東尼·埃史丹蓋向世界承諾,要打造一屆「最綠色的奧運會」。為了達成減排目標,巴黎奧組委在籌備本屆奧運會過程中實施了一系列可持續發展計劃。僅清理用於舉辦鐵人三項等比賽的冼拿河,巴黎就耗費了14億歐元。
是虧是賺,不能只看賬面數字
在如此花費下,巴黎奧運會帶來的經濟效益是否能讓法國「回本」?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陳昊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無論是短期直接收益還是長期間接收益,巴黎奧運會對法國經濟都有一定提振效果。從短期看,一方面,轉播權收益、廣告贊助費、門票收入等直接收益會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奧運支出,這也是曆屆奧運會舉辦國彌補成本缺口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舉辦奧運會將增加很多臨時就業崗位,刺激消費增長。
「還有一部分主要收益就是旅遊業。隨著奧運會的舉辦,法國的旅遊業也會得到有效復甦。」陳昊說,相比直接收益,這些間接收益對經濟的刺激效果會相對長效一些。
法國利摩日大學近日一項研究顯示,奧運會將給巴黎所在地區帶來67億至111億歐元的淨收益,區間浮動主要受旅遊業影響。法國國家統計和經濟研究所日前發佈報告預測,巴黎奧運會將為法國第三季度經濟增長貢獻0.3個百分點,其中門票銷售和轉播權收入將成為拉動經濟的主力。不過,巴黎奧運會對法國經濟的積極影響將在今年年底前消失。縱觀2024年全年,「奧運效應」對法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僅為0.1個百分點。
「總體來說,奧運會對法國經濟貢獻有限。對法國這樣級別的經濟體量而言,奧運會帶來的收益難以對其產生顯著提升作用。」陳昊指出,從收支角度來看,歷史上的大部分奧運會都是「虧本」的,特別是在法國經濟下行的現狀下,僅憑直接收益大概率難以「回本」。
但陳昊也表示,是賺還是賠也不能僅從短期經濟數字判斷。「從整個社會的發展來看,奧運會還是有十分積極的作用。法國借此機會拓寬了國際交流,讓世界更瞭解舉辦國和舉辦城市,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法國的國際貿易和投資,國際交流也會更加頻繁和通暢,綜合來看,奧運會對法國社會的發展還是具有重大意義。」
給法國一個團結的機遇
「奧運會是說服世界選擇法國的最佳方式,它將推廣我們的風景、設施、技術和美食。」法國總統馬克龍近日表示。
巴黎奧運會的舉辦,對近期狀態低迷的法國社會而言無疑是一劑強心針。就在本屆奧運會開幕前不久,法國陷入了「法國第五共和國成立大半個世紀以來前所未有的政治危機」。當地時間6月9日,馬克龍領導的複興黨在歐洲議會選舉中慘敗,得票率遠低於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馬克龍隨即宣佈解散國民議會,並將提前進行原本定於2027年舉行的法國議會選舉,這一舉動引起了法國政壇的動盪。
奧運會開幕前,馬克龍拒絕了現任總理阿塔爾的辭呈,要求阿塔爾暫時繼續任總理。他還以巴黎奧運會期間需要看守政府繼續履職為由,拒絕了左翼聯盟提名的新總理。馬克龍表示,他希望盡快組建新政府,但是「8月中旬前,我們需要專心辦好奧運會」,在這期間組建新政府「會引起混亂」。
有分析指出,馬克龍在奧運會結束前不會任命新總理,一方面是為了維持奧運期間政局的穩定,另一方面可能也是為執政黨爭取時間,增加通過拉攏部分左翼提名新總理的概率。馬克龍本人則呼籲,奧運會期間需要「政治休戰」——這不僅針對法國政局,也希望巴黎奧運能發揮推動人類和平的使命,為眼下的地區衝突製造冷靜的空間。
無論如何,奧運會給法國提供了一個團結的機遇。法國《世界報》發文稱,此刻,馬克龍希望民眾把關注點放在本國運動員身上,巴黎奧運會應該開啟一個民族自豪感壓倒政治紛爭的時代,至少在這段時間內,這場體育盛會應該給這個陷入社會和政治雙重分裂的國家帶來和解。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蔣繼璿 記者 趙安琪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8月02日 06 版